为进一步优化河北区医疗精神卫生资源配置,健全医疗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提高服务可及性和均等化,根据《天津市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6—2020年)》,同时结合《河北区“十三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为加深社会各界对《规划》的理解与认识,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提出了我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规划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便民惠民与事业发展相协调,突出精神卫生健康需求导向作用。
(二)坚持质量、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突出服务体系整体功能的优化。
(三)坚持“硬件”建设与“软件”配套相同步,突出系统的功能整合。
(四)坚持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相结合,突出规划特色与分级分类管理。
二、《规划》明确了我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的规划目标
(一)组织机制建设。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协调机制更加完善。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构建覆盖全区的政府组织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家庭和单位尽力尽责的精神卫生综合服务管理机制。全区各街道均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二)服务体系建设。到2017年底,区精神科床位配置达到1.48张/万人。到2020年底,全区精神科专业执业(助理)医师达到市卫生计生委工作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配备至少1名专职精神卫生防治服务人员。心理治疗师、社会工作师基本满足工作需要,社会组织及志愿者广泛参与精神卫生工作。区精神卫生中心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比例达到60%。
(三)严重精神障碍救治管理。建立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机制,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患者肇事肇祸案(事)件显著减少,有肇事肇祸行为的患者依法及时得到强制医疗或住院治疗。
(四)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防治。医疗机构识别抑郁症的能力明显提升,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0%。与安康医院、第四中心医院合作开展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培训项目,提高全区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建立区级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在发生突发事件时,及时、科学开展心理援助工作。
(五)康复工作体系。设有至少1家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加强对社区康复技能的培训、组织、考核和管理工作,鼓励经过康复技能培训并考核通过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从事社区康复工作。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街道,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六)心理健康促进。大众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70%以上。医院、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监管场所普遍开展精神卫生宣传及心理卫生保健。各类高等院校、中小学校普遍设立心理咨询与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增设心理健康课程,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三、《规划》完善了综合组织管理机制
(一)建立健全精神卫生工作机制。区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每年至少召开1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定期召开联络员会议,总结经验、研究解决难点问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推动精神卫生工作各项重要措施落实。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卫生计生、综治、公安等部门组成督导考核组,定期开展精神卫生工作的监督考核。
(二)全区各街道建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组成,主要负责动员社区组织、患者家属参与居家患者管理。
《规划》着力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
(一)加强机构能力建设。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大力加强区精神卫生中心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区卫生计生部门委托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承担技术指导任务,并指定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区精神卫生中心)负责相关业务管理。区精神卫生中心在市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指导下,做好精神卫生技术管理和指导,负责医疗、预防、医学康复、健康教育、信息收集、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社区康复机构,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发挥其在精神卫生防治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公安河北分局协调安康医院履行强制医疗职能。
(二)加强队伍建设。健全精神卫生专业队伍,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并逐步推广康复医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职人员承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任务。教育部门要加强精神医学、康复医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等精神卫生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卫生计生部门要组织做好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工作,开展中医类别医师精神障碍防治培训;在有精神科的医疗机构中,鼓励符合条件的精神科医务人员取得精神卫生执业资格;鼓励心理学专业人员在医疗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三)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区精神卫生中心要组织开展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形成专科医生对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医生的技术支持格局。结合基层精神卫生防治医生服务内容开展能力培训。
《规划》注重保障患者权益
《规划》中指出各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患有精神障碍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保障患者享有同等待遇,安排患者参加必要的职业技能训练,为患者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各街道办事处要制定实施细则,对安排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的用人单位,在生产、经营、技术、资金、物资、场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