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稳定企业发展信心方面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22-07-28 17:55:00       编辑: 河北区政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要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的本质是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统一,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为进一步构建新型“亲清”政商关系,稳定企业发展信心,适应疫情常态化下的企业发展态势,本课题组以工商联会员企业中制造业、商贸业、服务业等行业民营企业代表为调研对象,共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民营经济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比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结合河北区民营数据分析,截止2021年底,全区民营经济市场主体57245户,占我区各类市场主体比重为98.1%。其中,民营企业25822户,同比下降0.74%。2021年,新增民营经济市场主体9637户,占我区新增各类市场主体比重的98.8%。其中,新增民营企业4230户,同比下降16.88%。由此可见,作为市场主体的民营经济发展态势不容乐观,企业发展信心不容忽视。

二、存在问题

2021年以来,我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一制三化”改革升级版加快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全面落地。办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中推行企业登记“一网通办”,制定网上办、一次办、马上办、零跑动、等服务效能集中开展了。企业的快捷性、便利性不断提升。但也需要看到在我们的经济发展还缺少活力,部分单位还缺少主动服务、整体服务、和靠前服务的意识,政策措施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民营企业存在被差异化和选择性对待的现象。民营企业在区内招标、资本投资、要素供给、政策支持等方面寻求的“公平公正、一视同仁”诉求的“最后一公里”尚未完全打通,政企双方未建立完全信任基础,造成民营企业的“隐性壁垒”较为普遍。比如,一些扎根河北区十几年的老企业,因为行业特点或企业规模而不被区内所熟知;有企业反映,创文创卫首先考虑拆除的是民营企业,政府采购及项目投资首先考虑排除的也是民营企业。

(二)惠企政策“干货”不足、企业获得感不强。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重磅推出《天津市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在六个方面提出35条政策措施,河北区也对标对表相应出台了“28条”政策。但企业普遍反映,政策多而杂,难以对每项政策都熟悉并准确把握;政策文件“干货”不足,实用价值不高,像缓缴社险政策会直接影响物业行业企业的招投标进程,导致了很多政策更像是“慰问信”,政府出台政策与企业享受政策脱节严重。

(三)企业参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主动性不强。部分民营企业主观意识强烈,不愿主动亲近政府,对自身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消极对待,存在托找私人关系比直接求助政府效果更显著的现象。同时,大部分民营企业家在参与惠企政策制定、信息获取渠道、政策分析研究方面路径不畅,企业家精神发挥不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构建有利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经济生态。一是重视民营企业发展。要清楚认识民营经济的重要性,最大化用市场手段,最小化用行政手段,建立民营企业准入机制,政府不对国有企业、招商引资新入驻企业搞特殊化对待,对民营企业发展要做到扶持大于管理、推进大于顾虑、助力大于阻力。二是建立完善政商联系沟通机制。扩大区级领导包保服务企业名册范围,区级领导每年主动走访所包保的企业,和企业家交朋友,拉近关系、靠前服务。参照街道既有的吹哨报到制度,明确发改委、科技局、市场局、商务局等政府部门的工作职责,以企业吹哨为令,即刻启动服务工作,开展政企直通车品牌活动,定期举办税务、人社等专场政策解读会,夯实政企沟通基础、拓宽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政企沟通机制。三是打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平台。发挥河北区智能科技产业发展优势,探索依托数智化平台实现政企交流的线下模式到线上模式,政务服务从“坐店等客”到“实时互动”,政策制定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政策效果从“后知后评”到“实时可测”。

(二)构建有利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政策生态。一是政策制定要上下联动。针对各类纾困解难、惠企惠民的政策制定环节,要确定政策制定的牵头责任部门,各职能单位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制定的惠企政策,要有机、合理、合规的综合整理,最终形成符合政策、符合实际、经得起推演、经得起实践的惠企政策。二是政策制定要真金白金。针对企业普遍出现的融资艰难、用工成本等重点难点问题,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政策链条,有针对性地回应企业家政策关切的问题,健全完善政策出台前后向企业家征求意见和政策反馈评估机制,全面提升政策的透明度和知晓率。三是政策制定要落地可行。组织开展政策落地效果的督促检查,采取自上而下的专项督查和自下而上的反馈机制,结合政策落地情况适时适度的进行“微调”,认真解决政策落实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逐步化解政策执行中的“中阻梗”。

(三)构建有利于“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文化生态。一是深化“亲”“清”价值文化建设。积极倡导“亲而有度、清而有为”价值取向,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作为考核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开展“一盅清茶品亲清”的政企促膝谈活动,拉近政企双方距离,面对面倾听企业诉求,面对面解决企业困难,让政商关系真正实现“政企同心、相互成就”。二是建立反向评价机制。强化各个部门责任意识和服务企业的效能,尝试由区内税收百强企业对各个部门、各个街道背靠背的评分机制,由区纪委监委、区委政府督查室、工商联组成联合考察组每年以定期检查加随机抽检的方式对各单位、各街道服务企业的情况进行综合评判,形成评估报告用于绩效考核。同时,各机关职能部门应当建立“亲”“清”政商关系风险点责任清单,实行季度、年度考核评估报告制度,以此降低非“亲”“清”风险发生率。三是鼓励民营企业“抱团取暖”。结合后疫情时代的特殊性,鼓励民营企业主动作为,发挥企业家精神,尝试成立行业协会商会组织。一方面搭建起“企企互通”的平台,将优秀企业、优质资源、一手资讯形成共享模式,力争在河北区域内组建闭环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在一些民营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上,以商协会的名义进行集中反映,扩大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工作合力,助推核心问题的解决进程。同时,鼓励区内创二代企业家、新生代企业家成立青年企业家商会,凝聚青年力量,激发青年活力,搭建学习交流、展示自我、提升能力的有效平台,用青春昂扬的奋发活力共筑“海河人文地•活力新河北”。四是努力构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的良好局面。对河北区营商环境调研优秀成果开展集中推广宣传,组织广大职能部门对标先进,针对企业群众感受度差、较为突出的营商环境问题,充分利用“外脑”对关键部门开展营商环境专项培训、先进地区改革经验分享,加强区域软实力建设,积极营造“稳人心、增信心”的营商环境。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