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将乡土文化教育纳入大中小幼思政教育课程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20-09-21 16:41:12       编辑: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河北区内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名人故居、风貌建筑、非遗文化、历史遗迹等乡土文化资源,是最接地气、最具区域特色的思政课素材。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一代家国情怀,建议“十四五”规划中,把乡土文化教育纳入大中小幼思政教育课程。

  一、 充分认识乡土文化教育纳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

  (一)乡土文化教育纳入思政课的教学意义。乡土文化是家乡长期以来积累和遗留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发展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结晶。将乡土文化纳入思政教育,可以就地取材助力教学,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夯实思政课教育效果。

  (二)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的需要。统筹推进区教育系统构建大思政教育格局,将乡土文化教育纳入大中小幼思政课程,建设有区域特色的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体系。

  (三)充分利用区内独特教育资源优势。在“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的文化背景下,利用区内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区内大中小幼全学段覆盖特点,有助于形成区域思政校本教材,完善大中小幼一体化思政教育模式。

  二、 深入挖掘区内乡土文化教育资源

  重点挖掘历史遗存、历史名人故事、推动新中国建设的国企故事、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历史遗存:如清末的直隶总督府、造币总厂、望海楼教堂、宁园、北站、东站等历史遗存或历史记录。历史名人故事:如民国时期的周恩来、邓颖超、梁启超、李叔同、曹禺等名人故居及生活印记。国企故事:如新中国成立后生产中国第一台电视机的712厂、为中国勘测设计了华北东北区域铁路的铁三院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古线装帧、巧妹红妆绳艺等(传统技艺)。

  三、 组织编写使用乡土文化教材

  一是编写教材。建议由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牵头,从区域内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及城市职业学院分别遴选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按照不同学段思政课的培养目标,从挖掘出的乡土文化课程资源中进行筛选,找到可用教育资源,编辑成河北区乡土文化教材,在大中小幼思政教育课程中作为教辅材料使用。二是组织使用。区内各学段学校(幼儿园)组织使用河北区乡土文化教材,结合学段教学实际,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进行使用,同时提倡乡土文化教材与其他学科教学、与学校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有机融合。

  四、 加强乡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

  一是开展乡土文化教材师资培训。围绕乡土文化教材的编写意图、教学目标等内容展开师资培训,提高思政课教教师对河北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认识,增强对从事本土文化教学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肩负起立德树人,特别是传承优秀文化、弘扬真善美精神的光荣使命。二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培训。邀请专家学者、名人及名人后代为全区思政教师授课,丰富教师传统文化知识储备,扩展教学视野思路,通过以文育人、以文化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增进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五、丰富乡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

  一是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如结合家风教育,在梁启超纪念馆举办“梁氏家风专题展”,组织学生和家长学习了解梁氏家风中“家国情怀”主旋律。组织传统经典诵读、绘画、书法等弘扬传统文化的活动进校园等。二是开展知名校友访谈活动。利用各校校本教育资源,如木斋中学的杰出校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我国学前教育奠基人卢乐山等,开展知名校友访谈等活动。三是组织公益活动、劳动实践。举办“读书”为主题的公益讲座、诗歌朗诵会、换书沙龙等活动。组织学生到城市职业学院的劳动实践基地--城市工坊和津门非遗工坊参观实践。四是体验风俗民规、民约。以立体印刷、3D打印、AR技术,讲解地方风俗民规、民约,树立学生行为规范意识,让抽象的规则具体化、生动化。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