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推进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20-01-11 14:12:08       编辑: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近年来,我区不断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发展,完善养老设施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我区老龄人口已超过人口总数的19.7%,比例已接近发达国家老龄化水平,对养老医疗服务的需要更为迫切。为此,我们围绕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推进我区养老事业发展的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存在问题

  一是主管部门职责模糊。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养老分别归属卫生、民政、老龄办等部门管辖,部门之间职责模糊、对接困难,不利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

  二是收费水平高。“医养结合”型机构将更专业、更高水平的医疗技术与更细致的养老服务结合起来,所以其收费要高于普通的医院或养老院。然而大多数老年人并不具备高消费能力。

  三是服务内容单一。无论是内设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还是提供养老服务的医疗机构,都只关注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与疾病的治疗与护理,很少兼顾老人的身心健康。

  四是资金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都很高,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在现实中资金投入不足,资金筹集渠道狭窄,难以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

  二、几点建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立和完善医养结合的相关政策。在养老问题上,打破部门界限,协同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整合医疗和养老资源,做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根据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目标定位,出台促进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发展的意见规划,明确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服务性质、对象、主体、范围、机构设置、准入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等。依据现有医疗机构布局,合理规划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定址、规模、数量。政府投资新建或改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形成引导示范效应。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财政支持力度,尽快建立1-2所大型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积极探索将现有一、二级医院改建为老年病专科医院,或在现有养老机构中增设医疗机构等多种方式,逐步扩大医养结合服务范围,重点满足有服务需求、经济困难的老年群体。积极探索建立社会力量参与机制。落实相应扶植优惠政策如税费减免、资金补贴、水电费优惠等,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环境,引导建立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降低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服务机构的成本,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医养结合服务。

  (二)充分整合现有资源,满足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引导建立现有医疗系统与养老机构的手拉手关系,采用“巡诊服务”等方式,对满足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老人,提供日常保健、慢性病治疗等服务,同时为老人提供临终关怀服务等。改善社区医院硬、软件建设,提高社区老年病医疗服务水平。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社区医院硬件建设,完善社区医院医疗环境。通过加强业务培训和交流等方式,提高社区医院医生的医疗水平。通过探索建立家庭医生制度,完善社区医生入户巡诊制度等方式,积极完善居家养老医疗服务内容,提高居家养老医疗服务水平。

  (三)关注老年心理健康,提高老人生活质量。注重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对社区医生老年心理健康服务培训,针对刚退休的低龄老人,空巢、丧偶和独居老人,失独、贫困老人,高龄、失能老人和孤寡老人等群体,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医疗、疏导等服务。利用“心理健康大课堂”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志愿者“暖心行动公益服务”活动,为老人提供帮助挂号、陪伴就医、代缴水电费、代发信件等服务活动,增强老人幸福感、满足感。推进养老文化建设。整合全区文化养老资源,如老年大学、老年活动站(室)、老年文体组织等,依托现有图书、文化场馆,利用网络媒体等资源,积极搭建老年活动平台,广泛开展老年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