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软实力,也是对外交流的名片。我区文化资源独特,我们既要珍惜、保护、发展、传承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也要与新时代新时尚相结合,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位,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为此,我们建议:
一、对我区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和规划。建议区有关部门深入挖掘阐释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髓,加强对中国近代历史、中华文明重要脉络、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事件,特别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中国近代历史题材等进行梳理、挖掘和宣传,如觉悟社、饮冰室、天津教案旧址、意式风情区、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等。关注网络文化的发展,利用网络讲好我区经典文化故事,作为推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
二、打造文、旅、商融合的新产品新业态。紧扣“近代中国看天津,百年天津看河北”文化主题,利用好丰富的近代工商文化、近代教育文化、红色文化、名人故居文化、风貌建筑文化、非遗文化、运河文化等优质资源,聚焦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重塑我区文化旅游核心吸引力,服务市民文化消费需求。以文化为支撑,激发文化时尚旅游消费活力。创新传统文化讲述方式,以“夜游津城、夜品津味、夜赏海河”为主线,打造夜间文化消费圈,点亮文化“夜河北”,策划推出一批融合天津现代文化气息和我区文化底蕴的夜间文化旅游精品路线,鼓励各类市场主体研发高品质文化旅游产品,推动文化服务消费、娱乐休闲消费、美食餐饮消费、时尚购物消费有机融合,形成以文化创意为特色、文化主题为主线、文化品质为保障的夜间文化旅游产业,满足居民和游客夜间旅游需求。
三、打造文化主题旅游精品线路。找准区域文化发展新支点,通过引入名品书店、精品酒店、演出场所等复合功能业态,深度挖掘我区文化生活内涵,对接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出有文化故事的民宿人家,建设有文化传承的历史街区,发展有文化主题的精品酒店,推动旅游成为旅居,以独特的商业业态、传播方式和活动内容打造新型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青年消费群体,让我区历史文化街区焕发新活力。深度开发我区红色文化资源,以名人足迹、红色传承、文学经典、近代风韵为主线,串联经典景区景点,打造“文化探访线”,讲述海河故事。以创意设计、创新景区文化内涵等方式,打造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的景区文化IP,延长产业链,把传统的“门票经济”转变为“体验经济”“服务经济”。
四、将文化创意产业优势转化为旅游竞争优势。利用我区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艺美术学院等高院资源聚集,美术学、绘画、雕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动漫设计等创意产业核心技术领域资源丰富,研究机构集中的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增长点,引领融合发展潮流。开发文化产业园区经典旅游线路,发展文化创意体验游,打造现代文化体验服务中心,将科技元素、艺术元素与文化内涵、旅游场景相融合,强化文化旅游的青年圈层吸引力,释放主力消费阶层活力。推出文化艺术体验旅游服务,营造多元文化空间,利用3526创意工厂、银博产业园等,打造艺术聚集区时尚文化产业基地,成为新的来津旅游“打卡地”。
五、打造文化旅游的良好营商环境。优化完善文化和旅游时尚产业金融服务,创新推出我区文化时尚旅游投融资政策。研究改进文化和旅游产业资金投入模式,以文旅时尚融合项目为投入重点,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扶持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投入热情。实行“一对一”企业专项服务包制度,精准对接企业政策诉求,持续完善面向中小微文化旅游企业的融资担保机制和政策性保险服务体系,解决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以网络技术为依托,将具有我区丰厚文化遗存的故事讲好,使之成为我区文化产业品牌打造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和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