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形象,推动城市精细化管理,区政协教卫委联合九三河北区委会组成调研组,围绕“机动车有序停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 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河北区机动车停车泊位供需矛盾突出,全区机动车保有量约为17万辆,而现有停车泊位数约为9.6万个,现有车位数远远不能满足停车需求。车位不足导致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据交管部门摄录违法停车记录显示,2018年摄录违法停车约为11万笔,2019年上半年约为5万笔。停车难、停车乱成为了影响市容的一个痼疾顽症。
二、对策与建议
机动车停车管理是目前大中型城市的一项难题,需要不断探索有序停车管理的理念、方式,有效破解停车难、停车乱现状,切实保障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议:
(一)多措并举缓解停车难问题
针对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停车泊位数量与汽车保有量比例失衡等原因造成的停车难问题,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改善和缓解。
1.科学规划停车场所建设。将停车场所的建设纳入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建设规划,整合区内现有各停车管理资源,在完善城市规划同时,合理规划停车场所的设置与布局。同时,要重视停车场所与轨道交通换乘站点及公交枢纽建设的衔接,以减轻机动车进入闹市区的压力,还要考虑为适应现代新能源汽车发展需要,规划停车场车位充电设施建设。科学规划建立多层立体公共停车库及地下多层公共停车库,经区停车办摸底,全区共计65个小区有意向利用小区内部空地建设机械式停车设施,但由于审批流程及各部门职责不明确等原因,均无法落实。建议出台相关规定,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小区建设机械停车设施审批流程,推动小区内部停车楼建设。
2.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开发开放。利用公建合建、公交场站改造合建和绿地地下、学校地下、城市边角用地,在条件成熟的商业办公区、公共交通场站、学校、医院等区域周边,新建路外公共停车场。利用近期闲置地块,设置临时停车场。利用部分道路周围闲置的空地(例如虹光路、志成路辅路),施划公益停车泊位。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道路周边企事业单位开放停车位,允许外车进入免费或合理收费停放,同时制定相关规定,明确开放车位单位免责。鼓励单位和个人投资建设停车场,并给予一定政策优惠。建议协调学校周边停车场等社会资源,在早晚高峰期间允许接纳学生家长车辆临时停放,缓解路面交通压力。针对部分社区无停车位或停车位较少的情况,在保证安全畅通的前提下,建议交管部门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在背街里巷,划出一部分道路作为临时停车位并规定停放时间。
3.推进智慧停车管理模式。借鉴民圆体育场地下停车场智慧停车管理模式,统计全区道路停车泊位、公共停车泊位、配建停车泊位和对社会开放的经营性停车场的相关停车信息,实行建档统一管理,要求停车场所设立醒目标志、服务收费标准、经营时间、经营者名称、监督电话、停车位使用信息和车辆停放管理制度等,并配建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通过现代网络平台,随时向社会发布,准确提供停车场位置和空、满状况等信息,引导车辆实现就近停车、科学停车。
(二)加强违法停车治理力度
利用河北区“三城联创”之机,结合深入贯彻落实《天津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活动,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法规宣传教育和停车秩序管理,确保违法停车治理取得实效。
1.广泛宣传交通法规。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滚动播放交通安全公益广告。利用街道、社区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商务楼宇的宣传栏、廊道等醒目位置,以及沿街墙体、建筑围挡、LED电子屏,因地制宜设置《条例》公益广告,提高公民道路交通安全意识,提醒驾驶员遵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文明驾驶,有序停放机动车辆。组织宣教民警深入社区及违法停车问题突出的商户及单位开展治理违法停车的宣传教育,最大限度赢得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理解和支持,形成搞好公共交通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2.协同治理违法停车。区城管部门要加强道路停车泊位巡查管理,针对泊位内锥桶拉线、乱堆乱放等现象进行现场督察,对公众经营性道路停车泊位存在的停车不规范、标志标线及编码不清晰、共享单车侵占停车位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整改。交管部门要加强违法停车管控力度,通过增设电子警察、施划禁停标线、增设禁停标志、增加“巡逻兵”摄录车、运用“无人机”等手段加强治理,提高管控覆盖区域,实现全天候管控治理;开展交通不文明行为专项治理,加大对《条例》不文明违法行为治理力度。交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对沿街门店和住户擅自在停车位上设置障碍物、停放报废车辆、损坏停车设施、涂改停车标识等行为进行专项清理整治,对不在规定地点停放、超出停车位或骑压停车位等违法行为依法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