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风区的提出对该地域的建设和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针对近年来意风区管理中存在问题,民建河北区委会就探索大意风区管理体制市场化改革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我区意风区建设管理的历程
意风区的建设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自1998年开始,区政府组织房管等部门,开始研究吸引民间资本,对一宫地区原意租界占主体的直管公产民居小洋楼实施腾迁,变住宅为企业经营的尝试阶段;二是2000年后,由市领导牵头市各相关职能部门,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河北区,确定了意风区整体规划建设方案,开展了对国内外的大规模招商,主要对划定的11公顷核心区进行整体开发,期间申请到国债贷款2000万,开展了区域内部分基础设施的改造;三是2002年以后,依托我市对海河两岸的改造,成立海河公司,聘请国内外高水平设计公司,完善了意风区规划、设计,基本完成了区域内风貌小洋楼的迁腾工作,并完成了相关基础设施的整体改造。之后,河北区成立意风区管委会,协助市海河公司,进行全面招商、经营和物业管理。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功能定位欠准。近年来,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意风区、怎样建设意风区一直含糊不清。其问题的核心则是,没有一个精准的功能定位,其衍生的问题自然是规划滞后,发展迟缓。
二是管理机制不活。由于两权分离,意风区目前的管理采取的是区政府配合国企的管理模式,依靠市场调配资源的手段不足、机制不活,为建设和管理带来诸多弊端。如在招商过程中楼宇业主都把租金做为追求的第一目标,而不是从区域业态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上综合考虑。
三、对策和建议
(一)完善功能定位,做好顶层设计
规划是一个地区建设和管理的蓝图,是这个地区的顶层设计,规划一经确定,就应具有法律效力。一是进一步明确大意风区功能定位,为大意风区的建设和管理做好顶层设计。二是建议契合全市总体规划思路,尽快出台大意风区详规,推行多规合一,避免各类规划不融合、不交圈的现象。
(二)创新管理模式,推进机制改革
一是在宏观管理上,实行政府主导。把握时间节点,推进并监督大意风区规划的落实。制定并落实大意风区保护与利用的相关政策。改造提升大意风区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区域,实行人性化服务。建立大意风区管理联席会议机制,定期研究处理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二是在微观管理上,坚持市场导向。落实经营城市的理念,对国有化资产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造,采取全球招标的形式组建专业化运营公司,全权负责大意风区规化的实施、资源的运营、包装、宣传、推介等事宜,使大意风区真正成为河北区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