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学前儿童受教育覆盖率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7-11-08 17:43:44       编辑: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教育的公平与普惠,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是重要的民心民生工程。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围绕我区学前教育发展,针对加强学前教育资源建设,提高学前儿童受教育覆盖率的课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基本概况

  近年来,河北区学前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建设了一批以天津市示范园、一级园为代表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极大缓解了“入园难”、“入好园难”的现象,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为辅,保基本、广覆盖、多形式、优质协调发展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格局。

  截至目前,河北区共有各类幼儿园3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20所,民办幼儿园10所。拥有天津市示范园5所,天津市一级园13所。全区在园幼儿逐年递增,截至目前,全区在园幼儿一万余人,与2010年相比增幅达33.1%。

  “十二五”期间,河北区在资源短缺地区新建了六幼慧景园、七幼、十九幼、仁恒幼儿园等四所幼儿园,填补和缓解了所在地区的入园压力。同时,改造的河北一幼意奥园、河北二幼悦心园、河北九幼小班园区,进一步扩大了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十三五”期间,已建成大河宸章配套幼儿园、台扇厂配套幼儿园、海韵家园小区配套幼儿园等三所幼儿园。以上新建与改扩建工程,共增学位2700余个,成为河北区优质学前教育的新亮点。“十三五”期间还规划了4所新建幼儿园,可再增学位一千余个,将进一步缓解适龄儿童的“入园难”。

  二、主要问题

  由于近年来持续的生育高峰、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涌入以及新建楼盘的急剧增长等,使得学前适龄儿童总数持续不断增长,学前儿童受教育需求不断增加,学前教育资源供不应求,学前教育资源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在资源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幼儿园资源总量仍显不足。近年来,通过新建、改扩建和扶植民办园,河北区学前教育学位已增加3000余个,但同时户籍适龄儿童人数增长同样迅速,仍然存在较大的学位缺口,另外还存在人户分离与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入园情况,学位缺口将更大,幼儿园资源供给仍然不足。适龄儿童总量的不断增加,对学前教育资源提出了更多需求,多重压力的叠加,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将面临新的挑战。

  二是幼儿园资源布局不够均衡。在整体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尤以资源短缺的新开河、望海楼等地区和大型新建居住区更为严重。如新建诺德中心、旺海公府等大型居住区尚无配套幼儿园,入园矛盾比较突出。

  三、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协调落实教育用地,加快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在资源紧张的新开河、望海楼等地区新建幼儿园,进一步增加学前教育学位供给,缓解入园矛盾。依据《转发市教委市建设交通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和管理使用工作意见的通知》(津政办发〔2011〕81号)要求,新建住宅小区或其他居住项目按标准配建幼儿园,确保同步规划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建成后的配套幼儿园用于举办公办幼儿园或设立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同时,进一步协调相关部门将已挪作他用的学前教育资源回归用于举办幼儿园。

  二是进一步支持民办幼儿园发展。支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社会组织、企业和个人采取多种形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积极探索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民办幼儿园提供多形式、多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

  三是积极探索多元化办园模式。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取多种方式举办幼儿园,面向社会提供公共学前教育服务。鼓励示范幼儿园采取联合办学、品牌连锁、委托管理等方式,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学前教育多元化办学、多渠道投入、多样化发展。大力推进各街道民办托幼点备案工作,形成政府统筹协调、街道主管、各职能部门合作、整体稳步推进的托幼点管理机制,作为幼儿园的有效补充,为更多的适龄儿童提供看护和受教育的机会。通过以上多措并举,多部门合作,进一步提升区域学前儿童看护和受教育覆盖率。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