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提升北运河沿岸(河北段)生态建设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7-11-08 17:34:41       编辑: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北运河河北区境内长约6公里,宽60至70米,是河北区与红桥区的界河,是天津重要的一级河道。致公党河北区委会、区侨联围绕提升北运河沿岸(河北段)生态建设的课题,开展了深入的调研。

  一、基本情况

  北运河沿岸(河北段)是海河干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防洪、引滦输水、调水等任务。天津市于2001年实施北运河综合治理工程,修建滦水园、北洋园、御河园、娱乐园4座主题公园,橡胶坝1座、桥梁3座、码头18个,新增绿地90万平方米,河道水面和绿化总面积达210万平方米。至今,沿岸景观带已呈现生态性发展。

  二、存在问题

  经过实地调研考察,发现存在以下问题,须引起重视和思考。

  一是单一硬质防洪堤坡陡,安全、亲水性不足。北运河河北区段以主堤和浆砌石护岸为主,主堤高度阻挡了运河的景观,河堤坡度较陡,硬化较多,安全性较差。市民游览、观光只能在城市便道上,有绿化带阻隔,防护堤分离,无法亲近水体。

  二是绿地系统不连续,游憩功能不足。由于民房占堤,道路桥梁贯穿等原因,造成北运河两岸绿地系统不连续,本区段沿岸现有绿地绿化宽度5至30米不等。现有绿化带上主要以人行便道为主,没有可供市民、游人游憩、健身、交流、亲水的景观空间。沿岸绿化带相对较窄,主要以绿篱、乔木为主,便道以外和主堤间主要栽植花灌木,植物品种相对单一,缺少层次和季相变化。

  三是城市文化特征与配套服务设施不足。北运河作为历史上通向北京的重要漕运河道,在河岸设计上缺乏文化符号和元素。同时,沿岸标识导向牌少,景观照明设施较少,沿岸休憩坐凳、垃圾箱、公共厕所较少。

  三、几点建议

  (一)丰富现有堤岸形式,打造景观空间。在满足防洪等级安全的前提下,丰富现有岸线形式。结合两岸现有绿地、西沽公园、桃花堤、三岔河口等,构架出运河滨水绿地景观基本骨架,做到点面结合、疏朗有致,创造出适宜尺度的开敞空间,如:亲水空间、滨水公共空间、滨水人行空间、生态绿地空间等。营造内河湿地系统、增添湿地生态岛,通过设置亲水平台、码头、垂钓台、滨水构筑物等增强河道功能及生态效应,使城市、居民、河道、生态环境相互协调。在保留现状良好的树木及植被群落的情况下,提高乔灌比,增加常绿植被,使用乡土树种,增强景观生态可持续发展性。

  (二)结合城市功能,强化使用性、使用频率。利用堤顶和城市用地竖向高差,构建垂直交通体系,增加漫步生活系统,结合退岸处理,加入林台、箱式种植、健身岛等设计元素,丰富滨水空间类型,满足城市休闲功能需要。通过调整现有绿化带场地结构,为游人提供休息、交流、健身、观光等景观设施。在沿岸的景观广场、景观道路等主要节点,增加相应数量的标识系统、配置垃圾箱、便捷式公厕。

  (三)延展运河遗产的文化特征,与堤岸和公园结合,形成景观文化特征。充分挖掘运河文化特征,探寻其历史文化元素,解读现有场地的文化性质,抓住文化源头,把握本地域的文化变迁和风貌更新的方向,设计出体现北运河本区段独特气质的地域性文化、生态性景观。让自然生态元素和历史文化元素成为地域共生体,达到娱乐与休闲的目的。增加沿岸景观亮化系统,让灯光与水交融,让灯光与人互动,最终形成“光之乐章,水墨丹青”的亮化景观效果。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