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河北区区域内有市属医院三家,区属医院二家(第二医院和河北妇幼保健院及河北产院将合并为一家),并有10家社区服务中心医院。但在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就诊、医疗知识普及、医务人员培训、信息平台建设等方面,没有一定的隶属关系,一方面三、二级医院的专业技术得不到充分发挥,基层卫生机构的能力得不到加强;另一方面患者就医负担加重。为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整合区域内医疗资源,实现分级医疗、双向转诊、资源共享,切实解决群众
看病难
、
看病贵
的问题,打造医疗联合体,实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共同发展和壮大,建设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是民生所需、形势所迫。
一、目前我区医疗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分析
一是社区医院医护人员缺乏。特别是中青年医生更是严重稀缺,应对健康查体及慢性病随访已经是捉襟见肘。在社区中心应诊的大部分为即将退休或已经退休的医生,很难进行医学继续教育,诊疗水平和能力不能与时俱进地提升。
二是社区及二级医院设备有限。各个社区医院的医疗服
务主要以慢性疾病为主,但是患者每年一次的年检查体中,
肝肾功能、血脂等血液标本的检测在社区医院无法完成。二级医院也同样受设备制约,如急性脑卒中的静脉溶栓治疗是该病最积极的治疗方法,也是今年天津市卫计委要求二、三
级医院推行的治疗方法,但是,我区的几家二级医院均不具
备进行核磁检查的条件。
三是三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不管大病还是小病,只要身体不适,首先到三级医院,其中常见病多发病大约占三分之二,医生疲于应对这些常见病多发病,而缺乏精力对于疑难杂症的认知及仔细研究,形成大专家看小病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诊疗水平的提高,浪费了宝贵优质医疗资源,而社区医院门可罗雀。
二、建立我区医疗联合体的必要性
建立医疗联合体是指在河北区区域内,将医疗资源进行整合,以三级医院为核心医院,实施跨部门、跨隶属关系,联合多家二、三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合作医院,通过签约,组成一个“大手拉小手”的联合体,以技术、服务为纽带,相互协作,逐步建立组织内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机制,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去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有序就医格局。
组建医疗联合体,是我区合理就医秩序的重要载体,是
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从而提高我区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基本医疗供给、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现阶段我区深化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
组建医疗联合体,可以充分发挥二、三级医院的引领作
用和资源优势,有效利用我区区位优势,较好地实现“三个
通道”、“两个下沉”和“一个提升”的目的。三个通道”,是指卫生人才向下流动通道、基层医务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和患者双向转诊绿色通道 ,还可以通过人员培训,推进人员流动机制;两个下沉”,是指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大医院普通门诊患者下沉;“一个提升”,即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目前,我区具备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的优势和条件,应加快推进医疗资源上下联动、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以方便患者,造福一方百姓。
三、打造我区医疗联合体的几点建议
(一)规范转诊程序。合理规范的双向转诊可以使得病人减少就诊的盲目性,获得心理踏实感,有利医患关系。病人首先在社区就诊,其中有一部分病人可以由社区医师诊治,不能解决的,由社区医师依据其病情特点有针对性地转至上级医院,在二、三级医院诊治后,给出长期治疗方案后,转回社区医院。
(二)启动联动会诊。即建立网络医疗联合体。可借助
网络优势,通过网上远程会诊形式,给出部分病人的诊治方案。其流程可以为:由社区医师筛选出相关病人,将病情资料(包括病情简介及辅助检查如心电图、放射影像学资料等)通过网络上传至上级医院,由二、三级医院高级职称医师通过网络审阅相关资料后,给出会诊意见,指导社区医师给予适当诊治。需要说明的是,此前,由上级医院专家做出转会诊标准并予以培训,培训社区医师了解掌握转会诊标准,以便更好操作转会诊工作。
(三)通过行政干预使各级医院设备共享。可以尝试在适当范围内,突破各个医院各自为政的行政管理格局,促成各级医院的设备共享,如可在二级医院建立检验中心,社区医院可将标本统一送至上级医院。二级医院也可将不能检查的项目送到医疗联合体内的三级医院。
(四)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在社会上宣传我区医疗联合体的相关信息,使得广大公众了解并能充分利用我区医疗联合体,在增加就医的便利性和科学性的同时,吸引周边区域,如北辰、红桥、河东部分患者到我区就医,为医院带来较高的附加值,从而获得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最终将转化为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在当前医改进程中,医疗联合体优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