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大悲院地区发展较快,商贸旅游区的基本功能日趋完善,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日趋完备,人文景观日趋和谐,现代商贸街区的主体框架基本构建完成,地区独有特色已经形成。但大悲院地区商业业态和环境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大悲院地区的繁荣发展。今年以来,区政协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组成专题调研组,对大悲院地区商业圈进行了深入的走访调研。现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大悲院商业区客流量不均衡问题。由于大悲院商业区业态发展不均衡,受大悲禅院的佛事活动,以及天津美术学院的影响,造成该地区的客流量极度不平衡。表现在逢每月初一、十五和一些佛教纪念日,客流相对集中,日客流量达3、4千人。特别是春节大年初一、十五,以及佛教节日客流量能达几万人,甚至高达十万以上。此外,逢美院招生季节客流也有明显增加。而平时该地区客流量极少,日客流量不足千人,再加上该地区缺乏商业集市和消费的平台,即使是在初一、十五客流高峰期,大悲院地区商业的经济拉动力很小。
(二)大悲院商业圈的现有经营业态与环境资源存在不匹配问题。大悲院商业圈中比较成规模的是天津窗帘城,窗帘城虽然已经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但是与大悲院商业圈艺术氛围、宗教氛围、旅游氛围不够协调,该地区经济拉动不明显。再有,大悲院商业圈核心部位的商铺利用率不高,将近三分之一的商铺空闲,有的成为了仓库,仅世纪天乐商贸城空闲店铺200余间,还有一些已装修的店面没有开业。其次,经纬艺术街区自开街以来经营一直低迷,商铺产权混乱,政府虽然想了很多办法,但也没能形成较浓厚的文化商业氛围,大部分商家经营压力大,甚至打算转型做其他业态,慢慢削弱了艺术氛围。
(三)政府招商缺乏资源和商业用房缺乏自主权的问题。按照大悲院商业区的原始设计方案,这个地区商业圈的设施已经基本建立,但在目前的情况下,靠政府的财政资金注入拉动地区经济发展困难极大,其中部分产权不直接被政府所掌握,为该地区招商引资带来了困难。只能在现有的状态下寻找更为现实的突破口,急需寻找新的支点和杠杆,以撬动和提升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几点建议
(一)打造特色、突出重点,创立大悲院地区文化市集。平衡大悲院地区客流量,增加该地区商贸购买力,打造文化市集正是符合该地区文化旅游氛围,快速拉动人气的有效方法。建议由政府牵头,以大悲院商业街、经纬路书画街为主要区域,划定摊位,设立棚亭。依托大悲禅院的影响力和美术学院的文化实力,请各大院校配合,以各艺术院系的学生为主体,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创办“周六日”“寒暑假”“早晚”文化集市。这些摊位棚亭免费提供给大学生使用,艺术类大学生的作品升值空间很大,极易引起大众淘宝兴趣。政府有关部门利用各宣传手段,提高文化市集的影响力,以进一步激发市民的淘宝热情,并由天津向周边辐射。这样做可快速平衡大悲院地区客流量,使客流人群与大悲院地区文化氛围融合。还可以引起投资商的注意,引导文化艺术业态向现有商铺进入,弥补商铺产权给政府带来的调控短板。
(二)抓住时机、积极调控,顺势引导业户进行业态转型。基于文化市集建立后,大悲院地区平时的客流量会有一个明显增加,同时会引起民众对该地区投资的兴趣,这样政府可利用资本的流动性和文化的影响力,增加对市集周边商户的说服力,重点对二马路、三马路、四马路、五马路、天纬路、地纬路、元纬路、黄纬路进行业态调整,打造一批统一规划、卫生整洁、装潢独特,与该地区文化氛围相配套的主题餐厅、特色小店,引导商户进行业态转型,使大悲院地区形成具有文化特色的商业聚集地和不可复制的商贸旅游目的地。
(三)巧借东风、依靠政策,把大悲院地区打造成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自主创新示范园建设的东风,依靠政府相关政策,彻底盘活大悲院地区。最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创业和企业创新的政策,进一步释放微观主体活力。今年,财政部等六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财建[2015]114号),中央财政给予示范城市奖励支持。示范期内,计划单列市及省会城市奖励总额为9亿元,一般城市(含直辖市所属区县)奖励总额为6亿元。示范期为3年,奖励资金分年拨付,而且对成绩突出的按奖励资金10%加大奖励。建议区政府和有关部门结合大悲院实际情况,利用好国家有关政策,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引进一些符合政策要求的小微企业,利用现有资源,制定优惠政策,扶持企业创新发展,把大悲院地区打造成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和创客孵化园,为该地区的发展增添后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