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解决我区儿童看病难问题的几点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4-10-24 16:14:53       编辑: 河北区政协

我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作为了工作重点,并在市内建成了第二儿童医院和六个儿童医疗中心。市卫生局还专门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我市综合医院儿科建设工作的通知》,以方便儿童就医。但目前,我区乃至我市儿童看病难问题依然存在,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要求改善儿童看病难现状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我们围绕儿童看病难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现提出我们的看法和意见。
一、我区儿童看病难的现状
我区医院儿科就诊人数季节性规律明显,以区属二级医院为例,每年的1月和12月,门(急)诊儿科病例每月约8000人以上,以常见病、多发病居多。其他月份门(急)诊病例少的每月也在3000人以上,多的近5000人。在高峰季节,往往候诊时间长、就诊时间短,许多家长早晨六七点钟排队、挂号,最早也要在十点来钟才能看上病、输上液。这种状况造成许多本应多休息的患儿不得不提早候诊,许多家长为此而耽误工作。并且就诊空间拥挤,容易造成交互感染,重症患儿不能及时就诊还可能导致加重病情,从而造成医患矛盾。
二、我区儿童看病难的主要原因
(一)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建设落后。我区现有设儿科的二级以上医院七家,但地理分布不均衡。有10个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几十个社区医疗服务站,但是根据市卫生局的有关规定,从2003年起就不再单设儿科诊室了,患儿就医不方便。
(二)缺乏儿科专业人才。儿科属于“哑科”,小孩通常是不会叙述病情,都得靠医生自己去观察、判断,这对医生的医术、耐心和责任心都有很强的专业要求。但目前我区社区服务站没有一名专业儿科医护工作者,我区二级医院全科医师的儿科诊疗水平也参差不齐,难以赢得患者家长的信任。
(三)社区医疗机构的儿科用药品种少。目前社区医院药物以治疗常见病和老年病为主,专门针对儿童的药物很少,即便有儿童用药也是成人药物上标注儿童可以服用,儿童药物十分缺乏。
(四)对患儿家长就诊观念的引导不够。目前,大部分患儿家长对我区现有儿科医疗资源的布局和水平缺乏了解,为了让孩子得到一流的诊疗盲目就医,不论儿童患何种病,首选去儿童医院,其次是三级医院的儿科,社区医院和二级医院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两极分化极为明显,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庭冷落,对于急诊患者来讲延长了等候和就诊时间。
三、解决我区儿童看病难问题的建议
(一)加大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和硬件建设的力度。加强社区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对缓解我区儿童看病难问题至关重要。建议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高度重视,将社区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建设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按照《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要求,将社区医疗服务站、二级以上医院纳入儿童医疗网络服务体系,建立儿童医疗服务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医疗数据跨区域、跨机构共享平台。实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要着力提高社区医疗服务站的硬件设施水平,制定社区儿科基本用药名录,增加专门给儿童使用药物的品种和数量,以满足患儿常见多发病在社区服务站的用药需求。
(二)加强社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稳定儿科医护队伍。建议区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制定我区解决儿童看病难问题中长期规划和社区儿科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出台社区服务站全科医师定期接受儿科培训的规定,每个社区服务站配备一到二名受过儿科培训的全科医师,使社区儿科医师和全科医师具备儿童常见多发病应诊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儿科医务工作者的政策扶持,改善医疗环境和儿科医疗工作者的待遇,提高儿科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稳定儿科医务工作者队伍。
(三)建立专门的儿科转诊和会诊制度。建议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区内二、三级医院儿科双向转诊制度。探索建立儿科会诊制度,可请二、三级医院的儿科医生定期或不定期的到社区儿科坐诊。这样既可提高社区服务站全科医生儿科的诊疗水平,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又有利于提高社区服务站的社会影响。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良性就诊机制。
(四)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建议区政府和区卫生行政部门利用好媒体宣传手段,加强对患儿家长医疗常识的宣传引导,使家长了解儿童常见多发病的基本知识,引导家长合理就医,转变小病大看的盲目就医理念。宣传我区现有儿科医疗资源的布局情况和社区全科医生的儿科诊疗水平,以满足患儿家长的知情需求。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