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4-08-04 18:20:47       编辑: 河北区政协

区委、区政府对企业转型升级工作十分重视,体现了三个特点,一是整体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我区已有四家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专精特新产品认定等方式率先完成转型升级,有两家企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2014年30家转型企业已全部完成万企转型升级信息化平台录入和审核;我区已有八家企业申报了市级的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全区转型升级工作稳步推进,开局良好。二是工作机制逐步完善。成立了河北区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建立了转型升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责任部门针对转型升级企业,积极进行了政策对接和打包,引导政策资源向转型升级企业倾斜。三是典型企业初见成效。天津戴维工业设计有限公司、天津新兴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第六开关有限公司等企业通过产业链整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式率先完成了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了典型企业示范引领的作用。
今年以来,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围绕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先后到“三五二六”、辰赫、绿领产业园、通广科技园、意大利风情区以及宏路集团、创富新赢等企业进行调研,并到河西、和平、西青等兄弟区学习。前不久,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工商联邀请区科委、商务委负责同志为委员、会员企业宣传讲解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收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区作为老工业城区,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产业聚集度不高、相关产业雷同、区域发展和错位发展不足等问题。
一、存在问题
(一)产业园区集聚性有待加强。现阶段园区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部分园区产业定位不清晰,“低、小、散、乱”现象突出,产业布局分散,无产业发展特色。二是园区改造过程中,存在容积率提升的转型难题。像华津制药有限公司、天津机辆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我区龙头企业,在园区转型、载体升级过程中,均面临规划不到位问题,阻碍了园区产业进一步集聚发展。
(二)企业转型自觉性有待提高。转型升级工作启动期间,有关部门曾对我区89家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有转型升级意向的企业30家,占33%,比重还是偏低。部分企业不了解转型升级的方向和路径,不清楚政策的支持方向,在转型取向上犹豫彷徨。
(三)政策资金的扶持力度有待加强。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进行转型升级。我区针对转型升级企业,尚未出台具体的财政扶持措施。区各责任部门在积极对接市级专项资金的基础上,应该结合我区企业实际,瞄准转型升级的路径和方式,制定配套的扶持方案,对于成熟企业重点支持、对于发展企业普惠支持,充分发挥政策的杠杆作用。
二、几点建议
(一)整合创新资源,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一是制定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型产业战略。出台实施《河北区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发展战略》,明确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型产业的目标、方向、有效途径和措施保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源建设的有机结合,加快建设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二是实施“一地三区”的产业布局。依托我区功能定位和资源优势,构建“一地多区”的产业布局,将河北区划分成多个经济发展区,每个发展区通过规划不同定位和不同层次的“商务中心区+特色商业区+都市产业集聚区”形式,形成互有支撑互有呼应的三维立体区域经济载体。将区位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优势。三是做优做强体现河北区地理标志的特色产业。我区已经被认定为天津市工业设计产业化示范基地,这也是中心城区唯一认定的产业化示范基地,依托制造业发展的优势,借助美院、工艺美院、美术中学等设计人才集聚的人才优势,把工业设计产业的特色发展作为河北区产业转型的着力点,大力引进培育一批现代工业设计企业,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做好充足的产业配套,吸引大型企业在我区设立生产性投资总部、区域性销售总部和研发机构,将本地资源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
(二)整合服务资源,涵养创新发展环境。一是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建立转型升级快速通道。积极引进符合我区比较优势的产业集群,使其快速落地。一方面,引进与主导产业相关的总部、研发、结算、销售等关联项目作为核心重点,主动对接,不断完善产业内部的功能性布局;另一方面,加快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转型升级之路,通过与北京密集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攀亲联姻”,共建技术成果转化基地、仪器设备共享平台,打造“转型智库”。二是整合公共资源,发挥平台效用。充分融合河北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金融服务平台。各种平台服务资源和服务职能,在招商引资、创新成果转化、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等影响转型发展的瓶颈问题上,充分发挥效用,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三)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培育创新转型企业。一是政策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建立符合我区中小企业特色的转型升级政策支持体系,明确转型升级企业的标准、分类指导方式,对应的国家、市、区三级政策门槛。加大区级转型升级专项资金的配置,每年区财政用于支持各类企业和载体(指转型楼宇)进行转型升级的总体投入应该不少于1亿元。二是做好大企业大集团的统筹规划。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挂牌上市等方式,组建核心竞争力强、经营规模大、经济效益高的民营大企业大集团。形成一批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龙头企业集团和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知名品牌企业。对新获得市级著名商标和市级名牌产品等称号和对税收贡献较高的民营企业给予一定奖励。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