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加快我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4-01-14 10:08:31       编辑: 河北区政协

区政协学习委员会
区政协鸿顺里街道工作委员会

近年来,我区养老服务业快速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但总体上看,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与老龄化社会形势的快速发展,还有很多不适应。为进一步加快我区养老服务业发展,不断提高为老服务水平。近日,我们对全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养老设施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60岁(含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天津市老年人口达到171.15万人,占总人口的17.1%;我区的老年人口也达到了134958人,占总人口的17.2%。据预测,老年人口还将以0.54%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我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接近20%,高于全国和全市的平均水平,全面进入老龄社会。
当前,河北区养老床位、服务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老年
人的需求。截至2013年底,全区共有养老机构28家,床位4140张,按平均床位算,虽然达到了天津市“十二五”规划规定每千名老年人30张床位的标准,但由于政策不到位,养老机构建设出现后劲不足、发展滞后的趋势。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缺少规划性,且政策不连贯,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予以保障。目前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配餐中心多为借居委会改造之机进行资源整合,为老年人提供休闲活动场所,距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确定的目标差距很大。
(二)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低、服务水平不高。我区运营的28家养老机构,其中1家为区级国办,其他27家都是民办养老机构,大部分都存在着建设规模小、设施不完备、休养环境差的情况,大部分养老机构只能提供生存性照料,仅仅满足于基本的生活需求,不具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活动的条件。空间环境多为“宾馆式”、“家庭式”,接近医院或集体宿舍的模式。有的居住条件差,多人同居一室,个人私密性无法保障,不同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相互干扰。棋牌室、图书室、健身房规划不到位、设施不健全,有的虽然有活动设施,但没有经过规范管理,利用率低,不能成为相互交流的场所。照料方式也比较粗放,一名护理员要照料10名甚至更多的老人,由于护理人员多为下岗失业人员,年龄都在40-50岁之间,只经过简单培训上岗,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知识,对老年人服务质量难以保障。面向居家养老的社区老年人服务设施还不够完善。全区现有日间照料中心(站)45处,社区配餐中心、社区食堂近40处,都存在着面积小、功能差的情况,大多数未达到“五室一校”或“四室一课”的标准,基本上是与社区居委会资源共享,社区服务硬件建设需求很大。从社区服务软件看,服务人员基本上是由社区工作人员兼职,由于社区工作繁重,不能全身心投入到养老服务之中,造成现有日间照料中心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水平比较低。
(三)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为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国家及市有关部门在税收、土地、水电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的措施和办法,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到位。如养老机构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区级财政承担的部分,我区未能配比到位。个别养老机构和全区日间照料中心(站)的水、电、取暖等费用都按工业标准缴纳。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食堂建设,按文件规定只给予一次性建设补贴,日间照料中心招聘专职服务人员及运营补贴和社区食堂运营补贴,没有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二、加快我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认识,加强规划。目前,天津市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三位,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重叠,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的变化相交织,社会养老需求急剧增长,日益成为社会管理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区政府进一步高度关注养老事业,将发展养老服务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分析我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制定各项政策措施,区发改委要将养老设施建设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支持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二)加大投入,大力加强养老设施建设。要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多种方式兴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老服务设施和具有养老、护理功能的养老机构。全面落实社会办养老机构建设发展的优惠政策,研究制定我区资助社会养老机构的实施办法。拓宽筹资渠道,设立专项发展资金,加大养老设施建设的投入。研究建设一所功能齐全、水平一流的公办养老院,填补我区的空白,并起到示范作用,重点为“三无”老人、经济困难的失能或半失能老人提供无偿或低收费的供养、护理服务。积极探索养老机构多元化经营的管理模式,推行连锁化经营,形成集团优势,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
(三)进一步提升日间照料中心(站)养老服务功能。老年人走出家庭,就近在照料中心(站)内休息、学习、娱乐、就餐、健身、聊天等,享受一种既不离家又能集体养老的生活方式,这种将服务对象和服务资源集中起来的方式,降低了养老服务的成本,具有长远的发展潜力。建议政府抓紧研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建立社区养老服务长效运营机制,加大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建设支持力度,探索日间照料中心日常管理服务模式,使日间照料中心规范、平稳良性发展。充分调动社区食堂经营者的积极性,确保社区食堂能持久运营,研究制定社区食堂运营补贴相关政策,为老年人提供良好、可持续的服务,逐渐覆盖全区老年人。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