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促进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建议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3-09-27 17:10:27       编辑: 河北区政协

科技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内容,是科技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有助于推进我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助于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有助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发展“三大经济”,实施“五大战略”的总体思路,针对“高档楼宇经济”和实施“产业升级战略”,区政协提案委围绕我区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科技服务业基本情况
我区的科技服务业早在2008年就制定了以“出政策、搭平台、建园区、聚企业”的工作主线,出台了“关于加快河北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试行办法”,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向产业链高端升级,培育一批高新技术服务企业和项目,有重点地建设一批汇聚高端创意企业和机构的创意产业园区和聚集区。如:华闻创意园、北新文化创意园、辰赫创意园、绿领创意产业园、巷肆创意产业园、中意设计创新天津分中心、红星8创意园等相继建成,成为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我区的科技服务业呈现以工程设计行业为主体,计算机服务、科技中介服务协调发展的格局。
一批科技服务业重点企业发展壮大,如铁道部第三勘察设计院、天津市电工技术科学研究院、天津市通卡公用网络系统有限公司、天津北新动画技术有限公司等,其中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被列入2012天津科技服务业50强企业。2012年我区科技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31家,实现增加值 17.13亿元。
从市科委、市发改委获悉,为推动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重点扶持高端业态成长。目前天津市正在着手制定我市大数据和互联网行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发展政策。将进一步围绕大数据产业集群建设规划,培育一批创新基地和公共技术服务资源,建立一批大数据协同创新机构。
二、存在问题
我区科技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结构比例不均衡。工程技术类占84%,计算机服务、软件与服务外包等新兴行业所占比例极少,涉及互联网和大数据应用开发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这种高端业态和新兴业态的匮乏,会带来产业发展动力不足。
(二)规模、数量小且分散。几家大型企业占全区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绝大部分份额,全市50强企业里我区只有铁三院1家“一枝独秀”。民营科技服务业企业同重点区县相比存在数量少、体量小等差距,会带来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三)聚集度不高。企业相对分散,很难形成行业聚集和产业链的上下链接,同时也带来服务与管理的不便,产业集群发展和影响力不足。
三、几点建议
(一)统筹规划,重点提升产业整体升级。在全区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和布点中,分步骤、侧重点地培育和扶植科技服务业。要注重各个领域的错位发展,按照“巩固优势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扶持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本着新建、改建、打造的工作思路,强化载体建设。一是要在特色区域、特定地区(如新开河)新建一批智能化的地标式商务楼宇——天津市创意产业大厦、天津市科技服务业大厦等,这不仅有利于产业汇集,同时也提升河北区品位和影响力;二是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东站地区是市内六区对接首都资源的最佳区域之一,结合楼宇改造(如东站地区的国银大厦、意风区、奥风区等),建成北京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在津落户或总部迁津的承接地;三是打造一批特色科技园区,在我区现有的部分园区改扩建和产业调整的基础上,鼓励和引导园区专业化发展,如工业设计,工程设计、影视动漫。
(二)加大投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区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产业升级的扶持力度,特别是高端业态科技服务业的发展,这种占用资源少、附加值高、集群度高、从业人员素质高的新兴产业,势必会带动我区住房、就业、教育的提高。因此要重点建设科技服务业孵化转化载体、协同创新平台和专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市、区联动,对接市产业政策,争取市里产业发展的领域定位、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
(三)创新模式,拓展科技服务业招商渠道。在着力打造特色科技服务业载体的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端服务企业落户我区。一要建立我区现代服务业门户网站,宣传区位优势,规划蓝图,实现环境招商;宣传产业政策、扶持方向,实现项目招商;宣传机构设置、平台建设,实现服务招商。二要坚持“走出去”思路,向先进发达地区,特别是北京推介河北、宣传河北,与知名企业加强联系,形成长期有效的沟通机制,实现专项招商。三要坚持“请进来”思路,定期举办推介会,积极主动协调国家和市相关部门、协会关系,争取更多的项目倾斜,实现资源招商。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