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0-05-26 10:51:16       编辑: 河北区政协

关于建立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提高社会保障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区政协社会法制委员会
社会救助工作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社会救助工作越来越为党和政府重视、为社会所关注。区政协社法委今年6月至7月,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先后多次深入到区民政局、街道和社区,就社会救助工作进行专题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认为,近年来我区社会救助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对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基本认识
社会救助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血肉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主要职能是由政府对社会成员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其目标是扶危济贫,救助社会弱势群体,对象是低收入人群和困难人群。社会救助体现了鲜明的人道主义思想,是社会最后一道防护线和安全网。它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共同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城乡社会救助工作取得较快发展,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投入不断增加,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社会救助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社会保障能力实现了大幅度提升,绝大多数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区社会救助工作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社会救助工作作为执政为民的大事来抓,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进行决策和部署,区民政局作为政府实施社会救助职能的重要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关注民生、维护民利、为民解困为出发点,打破传统思维定势,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社会救助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机制,认真研究解决我区社会救助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有效整合救助工作资源,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形成了“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工作新格局,初步建立起以城市低保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专向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城市社会救助体系。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为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我区社会救助工作成效显著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我区民政局坚持以人为本,大胆解放思想,在创新社会救助体制机制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切实保障了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权益。
(一)不断拓展救助范围,实现社会救助全覆盖
一是积极探索“低保边缘户”的救助政策。对近年出现的“低保边缘户”生活困难问题,区民政局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大胆突破,在全市率先出台了《河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对低保边缘户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区1300户低保边缘户得到了救助,及时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二是实施大病医疗救助。在保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同时,区民政局不断加大对因病致困的救助力度,突破过去全年一次性救助不超过5000元的规定,根据实际情况将救助款提高到1万至5万元。2008年以来,共实施大病救助3600人次,发放资金785万元。临时救济4143人次,发放资金350万元。一批因大病致贫的特困家庭得到“雪中送炭”的及时救助。三是对特殊困难群体开展特色救助。出台了《河北区特色救助实施方案》。方案中规定:由区民政局全额支付三孤人员(孤老、孤残、孤儿)、低保、特困家庭中60岁以上高龄老人意外伤害保险费用;对低保、特困家庭中有现役义务兵的每年一次性补助4000元;对低保、特困家庭中的子女,应届高考被二类本科以上院校录取,一次性补助1000元。在此基础上,还在全市率先实施对三孤人员每人每月590元的救助标准,并将全区52名特困三孤人员的救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860元,高出全市标准270元。四是解决多年遗留的街道“退养改退组”人员与原街道居委会退养老主任生活困难问题。这一直是困扰全区各街道办事处的一个难题。区民政局经过调查研究,决定从2007年开始,把这部分人员陆续纳入低保、特困救助范围,实现老有所养。结束了这部分人员多年四处上访的历史,促进了我区和谐与稳定。五是结合全区重点工程,做好救助工作。把救助工作做到拆迁现场,是我区民政工作的一个创举。在八马路拆迁中,主动介入,派出精兵强将到现场办公,送政策、解难题,与区房管局密切配合,为220余户低收入困难群众办理了低保,享受了政策。为全区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贡献。
(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实现社救工作规范化
区民政局把建立制度作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几年来,相继建立与完善一批工作机制和制度。首先,建立社会救助领导机构。2005年5月成立了区扶贫助困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全区扶贫助困工作。十个街道也同时建立相应组织。区扶贫助困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二至四次会议,研究、部署全区社会救助工作。同时建立起区、街、居三级救助服务网络。其次,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了救助工作三级责任制、监督审批制、现场办公例会制等一系列工作制度。另外,还积极探索建立了救助应急、快速反应机制,提出对生活出现特殊困难的家庭,“立即调查核实情况,立即进行专门研究,立即拿出实施方案,立即解决实际问题”。“四个立即”机制的建立,使社会救助工作实现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为解决特困群众生活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整合全区资源,实现齐抓共管、连动救助工作格局
区民政局在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全区有关部门的联系,有效整合各方面资源,实现救助连动。主动协调区卫生局、房管局、教育局、工商局、司法局、供热公司、区有线电视台等单位,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惠及全区困难群众。两年来教育、卫生系统为解决特困生上学、困难群众看病减免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