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关于加快老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建议农工党河北区委会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10-05-26 10:46:39       编辑: 河北区政协

关于加快老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的建议
农工党河北区委会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1988年天津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就超过10%,开始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平均水平早了11年。随着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增长的老龄人口提高了社会负担系数(劳动人口与被抚养人口的比例),成为职工、企业、社会的沉重包袱。天津市政府通过多渠道筹资及财政补贴,各项政策措施都向参保退休人员及老年退休人员倾斜,使更多的退休人员与老年退休人员得到了有效的医疗保障。但是老龄化日趋明显,对医保的影响有多方面,需要更有效的措施来维护基本医疗保障的持续发展。
一、老龄化问题对基本医疗保险的主要影响
(一)改变了参保人员结构。参保人员老龄化,不是指老龄参保人员的绝对数增加,而是老龄参保人员的比例增多,这在参保人员结构中已明显体现。天津市自2003年的在职退休比为2.12:1之后持续低于2,截至 2006年底为 1.73:1,低于全国 2.66:1 的水平。即不足两名在职职工就要负担一名退休人员,在职职工的负担加重。而我国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单位缴费以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进行缴费,即退休人员应享受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用是全体在职职工分担的,也就是说退休人员的医疗费用,无论是建立个人帐户的费用还是需要从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都由每个在职职工分担。这是医疗保险基金面临出现问题的因素所在。医疗保险基金的平衡是医疗保险的核心问题,即医疗保险筹资机制能否与医疗费用的支出相适应。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医疗保险基金能否经受住人口老龄化的冲击,老龄化的匆匆到来,给医疗保险基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巨大压力。
(二)医疗需求增加。参保人员老龄化趋势也加大了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我国老年人门诊和住院费用由1993年164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1487亿元,占总费用的比重由12%上升到26%。卫生部的统计数据显示,老年人的发病率要比青壮年高3-4倍,60岁以上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是总人口患病率的3.2倍,伤残率是总人口伤残率的3.6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余寿中有2/3是处于带病生存状态。人口老龄化形成的医疗高需求是医疗保险费用支出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年人常见慢性病,其花费大,病程长,患并发症多,消耗大量卫生资源,使得医疗资源即医疗保健设施、药品、医疗经费、医护人员等本来就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从而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再加之老年人发病率高、人均费用高,直接加重了基金负担,成为影响医疗保险制度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
(三)老年参保住院患者的个人负担重。据全国一些统筹城市地区近期调查显示,参保人员因病住院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约占住院总费用的30-40%左右,个别地区高达50%左右。这种个人负担过重的现象对低收入家庭甚至还带来因病返贫的后果,对医疗保险改革的本身而言,原有的共济和统筹作用削弱了,也会给改革本身带来负面的影响,损害职工参加医疗保险的积极性,无疑加剧了当前看病难和看病贵的程度。
二、几点建议
(一)增强老年人的防病、抗病能力。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健康的老龄化将是社会对于老年人的最终目标,老年人保持健康,一方面减少了慢性病的患病率与病死率,生活快乐,社会和谐;另一方面对控制医疗费用也是意义重大。
一是开展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发挥各级医疗机构在预防保健方面的经验和功能。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发展中国家约3/4的死亡与老年病有关,其中最主要的是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和糖尿病。所以,普及慢性病、常见病,如冠心病、脑意外、糖尿病、恶性肿瘤等的预防医学知识,让老年人认识到疾病的可预防性及预防的重要性,同时随着医学知识的普及,增强自我筛查能力,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不仅提高生活质量更节省了费用。
二是指导老年人的健康饮食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不吸烟、少饮酒、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对于疾病的预防尤为重要。
三是定期体检。伴随新医改方案的出台,国家已计划在2010年以前对所有老年人进行一次健康查体。需要指出的是,在查体的同时对不同年龄段的高发病应重点筛查,例如65~70岁高发的肺癌;70~75岁多发的胃癌、脑梗塞;60~65岁多发的糖尿病及精神性疾病等。
(二)健全社区医疗功能,加速社区保健的运转。要遏制医疗费用过快上涨的势头,必须使患者得到分流。因此,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患者先到基层医疗机构就诊。世界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居民80%以上的健康问题可以在基层得到解决。国际经验也表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以诊治80%以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社区卫生机构分布在居民的居住地,就诊方便,还可以进行入户服务和定期健康检查和预防保健,这些功能特别适用于老年人的就医需要。
一是规范社区医疗的疾病管理,继续加强转诊制度的建立。可以将社区医院按地域并入上级医院,由一个上级医院带数个社区医院,方便转诊制度的建立,从而在方便老年人就医的同时,降低了医疗成本与费用,且有望逐渐缓解“看病难、看病贵。”
二是规范社区诊疗的用药管理。随着社区医疗的深入开展,有必要限定或规范社区医疗的用药范围,或可暂时增加部分药品的增负比例,逐渐使社区用药合理化、规范化,防止药品滥用,尤其是抗生素滥用对老年人的身体伤害以及带来的费用负担。
三是建立社区健康管理与康复治疗功能。为病人在社区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查体,做好防病工作,有利于疾病的控制与筛查;建立康复中心,方便老年人慢性病与后遗症(如脑梗塞康复期、骨折预后)的康复治疗。
四是以社区为单位,开展家庭护理。家庭护理是一个支持性的服务,包括辅助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和日常琐事等。美国最早开展了家庭护理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老年人的就医,并减少了家庭负担。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