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按照区政协“服务企业保增长,齐心协力渡难关”的工作部署和总体要求,区工商联和区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深入部分委员所在的民营企业进行调研服务,了解金融危机对我区民营经济的负面影响,了解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走势及存在的问题,认真研究了应对危机,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举措,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随着对民营经济地位、作用认识的不断深化,区委、区政府切实把加快民营经济发展摆在了突出位置,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放开领域、放宽条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在我区经济快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目前,我区民营经济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数量增加,实力增强。据统计,截止2008年底,民营企业注册户数达到14437户,注册资金达到64.02亿元,纳税总额达到5.32亿元。民营企业直接吸纳的就业人员有50938人,间接吸纳的有25000余人,已成为解决就业的主渠道。今年一季度,我区民营经济形势在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依然保持了较快发展势头,据统计,今年一季度民营企业新增408户,新增注册资金2.78亿元,实现税收1.57亿元。民营企业新增户数和新增注册资金两项数据均占全区新增企业的99%以上。
(二)领域拓宽,结构优化。我区民营经济由当初的批发零售业和机械加工业为主,发展到现在的房地产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特色商业并举的产业格局。我区已有7家市级都市工业园,集聚了通讯、电子、建筑机械、印刷、轨道装备等行业91个。特别是近年来,区政府加大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力度,确立了“创意河北”的产业定位,大力发展创意产业。形成了“艺华轮”、“C6”、“华津3526”和“辰赫”四个创意产业园,汇聚了动漫设计、网络商务、工业设计、艺术创作等专业企业69家,形成了较好的创意产业氛围,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据统计,我区今年一季度新注册企业中信息传输和技术服务类企业有42户。
(三)创建名牌,培育骨干。将主业突出、自创品牌以及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列为重点培育对象。企业自主品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已培育出阔佬、万帆顺、津乐园等著名品牌。骨干企业不断壮大,已培育出汇森、宝利、现代等9个民营集团公司。2008年,区政府确定了银博印刷、天士力医药等8个民营重点项目,进行重点跟踪服务。这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后,民营企业在核心竞争力、销售收入和装备水平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
(四)机制创新,环境宽松。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注重扶持,加强引导,采取切实可行的鼓励和保障措施促进民营经济全面健康发展。区政府出台了《“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指导规划》,成立了区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全区民营经济发展工作。强化民营经济工作信息传递功能,积极组织民营企业进行扶持政策对接,向上争取扶持资金。深化监管服务方式改革,完善了“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制度,各类行政许可事项同步降低门槛,延长年检有效期,减少各类年检要件,取消企业年检审计报告,切实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各职能部门在“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服务企业活动中,用好、用活、用足市30条扶持措施,有力地推动了民营企业发展。
二、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区民营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全区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实力较弱。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多、中小型的企业比较多。据统计,全区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22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40户,占民营经济总数的比例小。大的企业集团比较少,进入全国规模型民营企业只有现代集团1户,龙头拉动作用不明显。另外从事粗放型的传统产业多,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尤其是高新技术产业少,市场竞争力不强。
(二)经营管理不善,创新能力不强。一些企业受领导者文化素质、经营理念、开拓精神制约,经营管理粗放、决策科学化程度不高,封闭自守,合作意识差,难以持续发展。一些企业在生产中节能、降耗、减排意识不强,企业的发展与我区发展都市工业的要求有一定距离。一些企业生产技术设备落后,产品结构单一,多为初级产品和大企业的配套产品,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较少,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一旦市场变化,就会被淘汰出局。
(三)融资渠道不畅,扩大投资困难。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但这很难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今年,企业资金的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并未真正打开。金融部门信贷投向重点是支持高效益项目和有一定自有资金的大型企业。民营企业规模小,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特别是在当前形势下,民营企业抗风险能力弱,对民营企业会更加惜贷、惧贷。区政府担保中心规模小,对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作用有限。一些民营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虽然看好,但由于融资问题而无法扩大再生产。
(四)用地矛盾突出,缺少发展空间。受自然地形限制,全区可供成片开发的工业园区、项目集中区不多,一些有意落户我区的企业因找不到合适地块而放弃。有的企业扩大规模后受用地面积的影响而迁出。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因场地问题迁出企业18户。
(五)服务管理有待改进,服务体系急需完善。一些企业反映获取信息渠道不畅通,了解政策信息不及时,与政府对接有困难。有企业反映一些部门由于职能、利益不同,服务管理有推诿扯皮现象,一些部门由于职能叠加,服务管理有重复、繁琐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