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区政协安排,最近我们通过到街道了解情况、与职能部门座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对我区劳动就业工作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提出我们的看法和意见。
一、我区劳动就业工作的基本状况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区劳动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其突出特点:
一是指导思想明确,始终把劳动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始终把扩大就业摆在党政工作的重要位置,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的发展,千方百计地开发就业岗位,年年有创新,年年有发展。
二是各项措施有力,工作效果明显。通过增加就业岗位、举办专场招聘;落实政策、构建平台(有区职介就业中心、街道保障中心和创办公益公司等多个渠道);主动服务、建设队伍(全区普遍建立工作站、设立协管员)等多种措施扩大就业,取得了较好效果。2007年完成预定工作目标。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援助“4050”等困难群体、劳动合同签订率、就业人数和安置质量均创历年最好水平。
三是充分运用救助政策,对困难群体就业给予了有效的援助。通过大量建设公益性公司,大量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增加公益型岗位补贴,零就业家庭基本实现就业,“4050”人员就业达到90%, 其他困难群体就业达到85%。“4050”人员继续享受大协保政策。
四是培训工作紧紧跟进,推动了就业发展。坚持区、街合作,2007年加大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工作力度,就业率达72%;加大培训农民工工作力度,就业率达到94%;开展创业培训,加大为创业者办理小额贷款,带动了就业。
二、当前我区劳动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当前我区劳动就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除了我区经济总量与先进区比还较小、第三产业发展较慢等不利因素外,具体还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供大于求与结构性就业矛盾同时并存。总起来说,我区同全国的形势一样,就业人数供大于求,就业岗位有限,社会供需矛盾突出。与此相对应的是,也存在着因就业结构性矛盾引发的劳动力需求得不到满足、甚至极为匮乏的情况。有的单位高薪聘请不到高级技工,而技能素质低下的劳动力又不能适应高新技术的需求。
二是部分下岗失业人员自身思想保守,就业观念没有转变。下岗人员依靠政府就业的心理依然根深蒂固。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介中心最近的调查,在许多有就业能力和愿望的人中,保洁工作不愿干,而愿意干协管员,大多数人愿意到政府里去工作。
三是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部分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有相当数量的企业与职工不订立用工合同,或者签订合同期过短(半年、一年期合同居多),使在岗职工时时受到下岗失业的威胁。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也给就业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
四是劳动力动态管理难度加大。如对于小于“4050”的新增劳动力,大学和职业学校毕业学生的就业,由于教育、劳动部门之间衔接不好,造成劳动管理部门对此底数不太清楚,提供针对性服务更是勉为其难。另外,还有岗位对接问题,由于资源库与岗位需求的不一致,造成了求职人员与用人单位“两不找”的现象。
五是工作量大而管理服务人员短缺。以河北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两个职能部门为例,其就业援助部任务之一就是发放灵活就业补贴,对象有8300人之多,要为他们提供交保险、办理退休、进行转岗等服务,退休之后还要管理。这方面所承担的工作量,平均到每个街道,就像是一个中型企业的劳资科。还有职业保险部,他们负责失业人员、知识青年、复转军人和大学毕业生的核工龄、上保险、报销等业务。在只有两名政府工作人员、社会7名协管人员的情况下,他们每年都要承担17000人到18000人的工作量。
三、进一步做好我区劳动就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通过这次专题调研,我们建议,我区劳动就业工作要在大力发展经济、扩大第三产业的基础上,着力在以下七个方面继续努力:
一是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劳动就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提高认识,最重要的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自觉地坚持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认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建立“就业优先”的发展目标,克服劳动就业只是职能部门的事等片面认识,形成全员关心、支持和参与就业工作的氛围。
二是全面落实《就业促进法》和《天津市就业促进条例》,拓宽劳动就业的渠道。进一步明确我区今年乃至以后每年就业的目标任务,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重点解决好非“4050”下岗失业人员和大学生为主体的新生劳动力就业,统筹农民工就业,积极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推进《劳动合同法》的落实,提高企业与职工签订合同的比率,保证在岗职工的稳定,防止企业人员流动过于频繁所造成的新的失业。
三是适应经济主体变化的要求,改进和加强就业管理。在国有企业数量不断减少,三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发展较快并且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的今天,要适应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的要求,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需要,改进劳动就业的服务方式。要完善政策、简化程序,为劳动者提供优质服务。目前,就我区而言,从上到下较为普遍地存在着审批过多、程序复杂,表单过多、比较麻烦等问题,为此我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