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政治协商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努力建设创新型城区


政治协商       加入时间: 2009-09-04 10:05:55       编辑: 河北区政协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我们认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顺应时代特征、关系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战略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需要。结合我区的实际,我们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前我区存在的问题
我区作为天津市的中心城区,与创新型城区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市场竞争力较低,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
二是企业自主创新水平偏低,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产品比重较低。专利申报数量少。
三是创新创业平台不健全,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信息、科技服务机构的作用还有待加强,企业研发能力有所下降。
四是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还存在过分强调困难、过多推辞等待的现象,自主创新意识不强,没有达成以创新促发展的共识。
二、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区政府对有关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尚未细化和落实。国家和天津市制定了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并出台了配套政策和措施,而我区至今没有制定出相应的细化、落实措施,企业享受政策时困难多,阻力大。
二是区财政科技性投入不足。按照国家规定科技经费应该达到区级财政支出的1.3%。按我区2007年财政支出预算测算,科技投入应该在1000万元以上,而我区实际投入远远低于这一标准,企业在获得国家和市级科技基金支持后,未能按规定得到区政府相关配套基金的支持,影响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也影响了企业研发的效果和水平。政府科技引导资金的缺失,更使得我区企业研发费用的投入远远低于创新型国家所应达到的比例。
三是创新主体动力不足。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但我区企业存在着自主创新后劲不足、动力不足的问题。基础薄弱、缺乏创新主体意识、创新行为短期化倾向造成企业不敢创新、不想创新、不能创新。
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自主创新是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要建设创新型城区,首先必须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2005年和2006年,国务院和我市先后印发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又出台了60项配套政策,市政府出台了50项配套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为我区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实现科技兴区的奋斗目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 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力度。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这就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干部,要从思想观念上真正加以重视,从企业生存、经济发展、民族振兴的高度,加深对自主创新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要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广泛深入宣传促进自主创新的政策和措施,使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企业都能了解和熟知政策。
(二)完善政策,健全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一是按照国家和天津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制定我区的发展规划纲要。二是加大财政科技性投入,充分认识科技投入是战略性投入,今天的投入就是未来的竞争力,建议区政府真正落实国家规定的要求,使财政性科技经费达到区级财政支出1.3%的考核目标,即每年投入1000万元以上。三是尽快使国家和天津市有关的政策措施在相关部门得到落实,在企业获得国家和市研究经费后,区级科技配套基金要积极落实,办理支持政策时,应尽量简便、快捷。
(三)积极引导,强化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根据国际经验,企业研发投入达到5%以上才有竞争力。企业要赢得未来发展的主动权,就必须加大研发投入。建议区政府设立项目研发引导基金,调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的积极性。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的建设。区政府要加强与市有关部门的联系和沟通,及时掌握有关政策的变化,鼓励更多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和工程中心,以利企业的长远发展。三是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鼓励企业引进和培养人才,使企业真正成为研究开发投入、技术创新活动和创新成果应用的主体。
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支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崛起的筋骨,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但自主创新能力永远不可能通过引进获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支持,需要企业的主动参与,更需要我们每个人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素质,培养创新能力。
2008年1月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