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土壤,文化资源丰富。如何利用这一优势,主动服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把文化河北建设好,是我们急待认识和解决的问题。河北区政协立足本区实际,将“文化河北建设”确定为今年的重要课题,进行调研协商十分必要。下面,就如何有效整合河北区文化资源,谈一下我们的想法:
一、对文化资源整合的认识
一部人类的文明史也就是一部资源整合史。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无限膨胀的矛盾运动,与人类社会的出现相伴随,直到永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对于阳光、空气、土地、矿产等自然生成的资源,矛盾的焦点在于争夺;对于设备、企业、团队、文化等人类创造的资源,矛盾的焦点在于整合。从逻辑学的意义上讲,整合是从一般到个别;从历史学的观点看,整合则是由低级到高级,即从讲求食物的丰富多样到讲求文化的丰富多彩,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反映。
(一)整合带来文化的碰撞。西方文化携带强势经济大举进入、势不可挡。如美国文化霸权的扩张,被形象地概括为“三片”,即麦当劳的“薯片”、 好莱坞的“大片”、 电子技术的“芯片”。让我们的年轻人喝着可乐,翻着卡通片,吃着麦当劳,看着好莱坞大片,过着圣诞节成长起来。在他们的思想意识深处少了中国文化。但这也说明中华文化有极强的包容性,能把不同文化中有利的因素化为己有。文化市场的全球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在相互交流碰撞中,延长中华文化生命力的能力就是整合。并正在日益显现出来。
(二)整合带来新生。《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诞生于明清两朝,脍炙人口,历久不衰,其中的故事、场景,已经深深地影响了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读图时代”来临,“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氛围之下,如何常读常新,永葆新鲜活力?用现代传媒手段予以整合十分有效。现在,图画版、漫画版、动画版、电影版、电视版、网络游戏版的四大名著层出不穷,各领风骚,蔚为壮观。《同一首歌》创办7年,荟萃国内外歌坛的明星、新秀和一流的艺术家,以现代的包装方式,重新演绎经典歌曲,贯穿传统与现代,引领怀旧与时尚,成为中国最具权威的音乐品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媒体。 文化资源整合还能带来结构的改良、效率的提升、业态的创新等等。
二、文化资源整合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无论从观念还是到实践,文化资源整合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这是因为,我们正在经历中华民族振兴史上意义深远的转轨变型。具体来说,从温饱到小康,为文化资源整合带来了必要性;从计划到市场,为文化资源整合带来了可能性;从封闭到开放,为文化资源整合带来了紧迫性。 ?
(一)发展带来了必要性。经过全球瞩目的20多年高速增长,200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060美元,恩格尔系数降到35.6%,正积极稳健地迈向惠及全体国民的小康社会。“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资料的满足之后,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就急剧上升了,这既表现在数量上要求更多,更表现为质量上趋向于多元、多彩、多变。显然,过去那种低水平、广覆盖、区域性、同质化的文化产品供给方式就与之不相适应了,具有倍增与优化功能的文化资源整合就应运而生。
(二)改革带来了可能性。改革之前,无论是物质财富还是文化财富,国有单位都是主要提供者。新中国的文化体制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解放区文化体制的基础上建立的,这种体制是与当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在历史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和优秀人才。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的发展、生活的改善、社会的进步,现行文化体制的弊端也就暴露得越来越充分。表现为:和谐性、包容性差,文化人的修习和竞争力不够,管理体制的落后,即文化供给与文化需求的不相适应等等。但是,我们的文化事业发展揭示出:我们的文化不怕开放、不怕竞争,加入WTO以来文化市场已经逐步开放了;我们文化市场和潜力巨大,文化消费呈多元化,文化的差异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文化的改革不是要消灭差异,而是要协调好差异;中华文化的持久性得到世界的肯定,世界几大古老文明能够一脉相承传承至今的只有中华文化 ;改革开放的20多年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崭新的文化人,他们受到了多方面的教育。
(三)开放带来了紧迫性。根据我国入世承诺,过渡期满后将在WTO谈判框架内开放文化市场,将由政府配置文化资源为主转向市场配置为主。我们的民族文化长期以来与高新技术隔离,与产业化隔离,与市场经济体制隔离,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不仅走不出去,甚至可能是阵地丢失。文化是民族性格和国家精神的名片。一个国家的经济、科技发展和文化进步关系密切,腾飞已在10年前就从它的文化中感觉到。我国的改革开放在90年代初才真正起步,但是,80年代的反思文学、改革的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绘画、电影,都预示了中国10年之后真正开始改革开放的必然性。
三、我区在供给需求视野下的文化资源整合
经济学要真正成为“经世济民”之学问,必须首先解决好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为谁生产和如何生产。物质产品的生产如此,文化产品的生产也如此。我们繁荣河北区文化事业,满足大众文化需求,要解决好为谁生产的问题。解决如何生产的问题则较为复杂,以供给需求的平衡对接为依据,整合不同类型资源以提高使用效率和边际效益,不失为一种基本选择取向。
(一)延长文化产业链。在现代化城市改造和城市建设中,是否保持该地区原有的文化特色和历史风貌,并且有意识地为后人保留一些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已成为当今社会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近年来,河北区委、区政府着手筹建“海河意式风情区”。光复道地区包括原意大利租界地的全部和俄国、奥地利租界地的部分地段,是一片国内少有的欧式风貌建筑群,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人文历史。通过整合这里特有的历史文物资源,特别是对建筑风格、人文特征的利用,促进集商贸、文化、旅游、观光、娱乐为一体的异国风情区建立和发展国内外贸易、文化交流,搞活一个地区的经济,扩大其对外影响,是件一举多得的好事。目前,我区享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0个,不可移动文物39处,可待挖掘的历史遗迹、遗址、人文景观等几十种。这些文化资源不但具有耐人寻味的历史故事,而且还具有丰富的人文科学内涵,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此打造“中国旅游休闲(某项)第一品牌”,并与海河风景线结合起来,形成“海河观光、故居明史、遗迹怀古、园林休闲度假”的河北旅游线路。一个温故与旅游结合产生的“依水看景、屏迹忆故”的关联放大效应便会显现出来。
(二)整合中山路文化资源。百年沧桑多少故事鲜为人知,但形成文化旅游的完整体系,需要整合该地域文化资源。如北站的始建的原由、中山路及周边道路的形成、立名。在这一地区,清末民初时,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中心;从五四运动开始,经历过多次重大活动,是具有革命传统的地方;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这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利用好这里的历史故事、遗址遗迹,可以丰富我们的文化内容。
(三)产权多元化。要在国有文化单位改革与民营文化资本的结合上进行探索。如将区文化馆、少年宫等,运用市场手段委托专业公司或民营企业经营;民办企业也可分别参与国有单位的改革发展,联合组建,优势互补,下大力量生产出立意健康向上,制作质量上乘的文化产品。
(四)政府是发展文化旅游的主导。在组建文化部门时,可以合并同类机构,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可由新闻中心等联合着手进行视频资源、节目资源、公共资源、产业资源四大整合重组。
(五)加强文化理论研究,注重实践。文化是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多种文化的自我张扬与凸显,必然带来多元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碰撞、摩擦、博弈。对文化冲突,如果不及时察觉,不妥善解决,势必加剧文化冲突的强度,甚至会引发经济动荡、社会危机。所以至少需要设置两个部门:一个是理论部。进行认真的研究,要把相关的中外理论信息收集齐备,以便参考,同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讨论。另一个是策略部。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不是发表论文,而是实践。因此要选好切入点,体现操作性。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