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文史苑

做好文史工作 服务现实发展


文史苑       加入时间: 2007-12-06 15:56:37       编辑: qzx

  河北区是天津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天津历史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多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开发、利用好历史文化遗产,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内容,截止2006年,相继编辑出版《天津河北文史》共18辑,计400余万字。2003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完善工作思路,紧紧扭住服务发展这个核心,先后编辑了5册文史资料,在文史工作为现实发展服务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为现实发展服务,是新形势下文史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和亟待进一步破解的重大课题。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做好文史资料的征集工作
  征集文史资料是文史工作的基础,也是为现实发展服务的基本前提。四年来,我们从实际出发,不断以新的方式开展征集工作,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把散落、散佚的资料抢救和系统起来。我们在工作中发现,很多文史资料散落于不同的资料、史料之中,散佚于社会之上,这不仅使其潜在的价值难以体现,而且极易灭失。为此,我们紧紧着眼于抢救挖掘和使之系统化的目标,有重点地征集史料,积极发动亲属、后人、故旧、知情者、研究者及其相关单位、团体、组织,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分别从河北区历史上的军政干警、工商经贸、文教科技和诗书画印四大领域入手,对大量零散、杂乱的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挖掘和整理,编辑出版了《天津河北区人物录》一书,不仅使大量几近灭失的文史资料得以完整留存,而且进一步实现了文史资料的系统化。
  (二)把已有的资料丰满鲜活起来。实践中我们感到,囿于历史的局限,有些文史资料不同程度地存在缺陷和缺憾。消除这些缺陷和缺憾,同样是文史工作的重要任务。1994年,我们曾编辑了《天津大悲禅院》一书。2003年,大悲禅院作为海河开发改造的第一个节点,而原书中一些史料的疏漏和文字表述的局限,已不能适应开发改造工作的要求,为此,我们迅速组织力量,对《天津大悲禅院》一书重新进行了增删修定。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代宗师李叔同,与近代天津地域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的。但现有资料中,对李叔同在津的生活记载特点不鲜明,可读性不强。为配合李叔同故居的开发建设,我们在进一步整理的基础上,编辑出版了《天津乡贤李叔同》。通过这些工作,使原有的史料更加完善、更加充实,更加生动。
  (三)把现有的资料利用起来。实践使我们进一步明确,文史工作为现实发展服务的唯一途径,就是对文史资料的有效利用。近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利用”作文章,把文史资料编辑的成果纳入全区发展的重点工作,在宣传河北、史料考证、区情研究等领域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年,我们又对涉及全区的99个具有代表性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资料和156个历史人物史料进行了汇集、整理,编辑出版了《天津河北区人文历史集萃》、《河北区人物录》(上),全面阐释和诠解了河北区的人文历史和发展脉络,使其可利用性大大增强,利用价值明显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二、切实做好拾遗补缺工作
  实践告诉我们,“拾遗补缺”是文史工作为现实服务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年来,我们主动找准位置,潜心做好拾遗补缺工作,收到了实效。河北区书画艺术领域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特别是作为全市重要文化资源的天津美术学院、天津工艺美院、天津美术中专三所美术院校都座落在河北区,形成了特有的书画艺术氛围。但长期以来,从文史资料的角度、从区域性的角度,研究、挖掘、整理、宣传河北区书画艺术成就与特色的尚属空白,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名人、名字、名画不仅鲜为人知,而且史料难寻。为此,从2003年开始我们着手制定并实施了相对庞大而又艰难的书画志书性质的《天津河北书画百家》大型书画册的编辑计划,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先后走访在河北区生活、工作过的天津市书协、美协会员以上的书画家98人次,书画名家遗属、后人16人次,收集书画名品126幅,并为录入书画册的每一位书画家撰写了生平及艺术成就简介,同时,对河北区区域范围内书画艺术发展史作了简明而系统的介绍。2004年底,在纪念天津建卫600周年之际,《天津河北书画百家》正式出版,此举成为河北区区域性书画艺术研究的开山之作,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区域书画艺术史料的空白,为“文化河北”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受到区委、区政府和其他方方面面的高度赞誉。
  三、切实做好超前服务工作
  我们体会到,文史工作为现实服务贵在主动,成在超前。四年来,我们大力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做好超前服务工作,有力地配合了中心任务。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剧作家曹禺先生的故居座落于河北区民主道,这里的生活,对曹禺先生一生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抓紧开发改造曹禺故居,对于深化曹禺研究,提高河北区乃至全市的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为此,从2005年开始,我们主动与今晚报社共同开展了曹禺与天津征文活动,共征集有价值的史料36篇,除去《今晚报》发表部分史料外,还下力量编辑出版了《曹禺与天津》一书,系统介绍了曹禺在天津、在河北区的生活和创作活动,以及在河北区的生活与曹禺艺术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紧密关系,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影响,直接而有力地促成了曹禺故居的开发改造。目前,市、区政府已投入巨资开发改造曹禺故居。可以预见,曹禺故居的开发利用,必将带来明显的政治、文化、经济效益。
  四、切实做好同步服务工作
  我们觉得,文史工作为现实发展服务,还必须解决好与中心工作同步的问题,在融入中心工作的同时,凸显文史工作特有的优势和作用。2005年,我区确定了对具有百年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山路进行开发改造的规划,全面启动了中山路开发改造工程。这是对河北区今后发展具有战略性影响的重大举措,在全市发展的整体布局中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进一步扩大中山路的影响力,明确中山路在未来发展中的经济、文化、历史定位,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开发利用的关系,我们立即组织力量,开展了《百年中山路》征文活动,并将其中73篇有价值的史料结集成册,编辑出版了《百年中山路》一书。该书重现了中山路历史的辉煌,展示了中山路所特有的政治内涵和时代特征,已经成为中山路地区历史文化史料的集合,中山路地区开发改造的舆论工具,招商引资的重要向导,从而把文史为现实发展服务的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五、切实做好跟进服务的工作
  我们从实践中获得的一个重要认识是:文史工作为发展服务,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总有一个持续深化、不断深入的过程。为此,我们坚持在一项重点工作完成后,选择新的角度,跟进服务,扩大服务效果,加大服务力度。2002年,我们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了《梁启超与饮冰室》,有效地配合了梁启超故居及书斋的开发改造工作。为了进一步扩大梁启超故居的对外影响,深入挖掘梁启超故居的文化价值,2003年,我们又与有关单位联合举办了“纪念梁启超诞辰130周年暨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15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莅会研讨和考察,极大地提高了梁启超纪念馆以及天津市和河北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会后,编辑出版了《梁启超与近代中国社会文化》。在此后的几年里,梁启超纪念馆吸引了很多专家、学者和慕名而来的游客。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钱其琛、董建华等,也先后到此参观考察。梁启超纪念馆已经成为天津近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总之,过去的四年,我们对文史工作如何为现实发展服务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仍有很多领域需要我们不断地去认识、去开拓。在今后的一个时期,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大力整合文史工作力量。培养和建立一支新的骨干队伍,尽快完成文史工作力量的新老交替工作,为文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积蓄力量。
  二、抓紧编制文史工作规划。根据我区文史工作的实际情况和全区发展的需要,研究确定今后五年文史工作的发展方向、工作重点,做到超前谋划,超前准备,有步骤地推进工作。
  三、开展行之有效的活动。结合文史工作实际,以多种方式开展联谊、联系、调研活动,深入发掘文史线索,重点是口述史线索,努力形成公众性的文史工作格局。
  四、积极推动文史工作投入机制的建立。主动与有关部门配合,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更大支持,探索一条政府投入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文史工作资金投入的新型机制。
           (市政协文史工作座谈会交流发言材料)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