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区情平台

河北区“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指导规划


区情平台       加入时间: 2008-02-18 08:29:40       编辑: 河北区政协

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及《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中关于“十一五”期间天津市及河北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期间我区民营经济发展回顾
(一)基本情况
至2005年底,我区个体工商户达6236户;私营企业3190家;注册资本总计32.1亿元;从业人员42203人;总产值182640万元;私营企业集团4户;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企业346户;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61户;1000万元以上69户;纳税20482万元;留区税收6859万元。
(二)行业及产业结构
我区民营经济的产业特点是:从企业个数、资产总额、主营收入三项指标的对比来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基本呈现三七开,即:第二产业占三成,第三产业占七成。从行业分布上看,在第三产业中,从事批发零售业的民营单位所占比例较大,其中:从事批发零售业的个体户占个体总户数的62%,从事批发零售业的私企占私企总户数的36%;在服务业中,从事餐饮.住宿的私企占4%,从事物业管理、中介服务、房地产开发的私企占5%。在第二产业中,从事工业和建筑业的私企比例为7:1;工业企业主要集中于纺织服装制造业、印刷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通用零部件制造及机械修理业。
(三)民营经济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贡献
至2005年底,个体私营经济总产值182640万元,占全区的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0834万元,占全区的45%;纳税20482万元,留区6859万元,占区级财政收入的14%;从业人员42203人,占全区安置就业人数的55%。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民营经济的发展还缺乏积极引导和进一步规范。主要表现在新兴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成长缓慢;产业集群优势不明显;加工制造业产业链较短;低水平重复建设仍在继续;金融保险、信息、现代物流、中介等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企业在生产中的节能、降耗、减排及清洁生产意识不强;企业的发展与都市工业的要求有一定距离。
2.税收贡献率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许多企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同时也有个别小企业纳税意识淡漠,存在瞒报,漏报现象。
3.企业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待提升。高科技产品、高附加值产品较少;高层次人才不足;企业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总体偏低,企业竞争优势不明显。
4.融资能力较弱,缺乏发展资金。企业受自身风险承担能力弱、信贷抵押能力差、信用水平低的影响、融资能力较差、资金贫乏,制约了企业发展。
5.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亟待建立健全行业协会、物流配送、产品展示、人才培训、信息交流、财税代理、法律维权等社会服务体系。
二、“十一五”期间民营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和预测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要求,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民营经济发展全局,以滨海新区建设及海河综合开发为契机,以都市工业为依托、以发展现代服务型经济为重点,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完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民营经济对我区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鼓励民营经济创新实践,保护民营经济创新热情。
3.全面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进一步放开领域、放宽条件、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依法诚信经营,做大做优做强,增加社会财富,承担社会责任。
5.全面维护民营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三)主要任务和预测目标
1.主要任务是抓好“三个效益”,促进“四个和谐”。
(1)抓好“三个效益”
第一、做大规模效益。到2007年底,私企集团发展到5户;总资产1000万以上企业达到100户;年纳税1000万以上企业3户;年纳税100万以上企业35户;到2010年,私企集团发展到8户;总资产1000万元以上企业150户;年纳税1000万元以上企业5户;年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45户。民营经济实现税收的贡献率达到40%。
第二、做强产业效益。“十一五”期间以都市工业园为载体,继续创建现代都市型工业园区。每年发展培育科技型企业50家,扶持3-5家产值超千万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类型的民营企业,提高都市工业科技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