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基本情况
要闻简报
重要会议
区情平台
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
参政议政
理论研究
制度文件
专委会工作
党派团体与界别工作
街道政协工作
文史苑
委员风采
委员论坛
联谊交流
大事记
   首页 - 政协河北区委员会 - 理论研究

河北区政协2013年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论文(党派篇)


理论研究       加入时间: 2013-08-27 16:04:09       编辑: 河北区政协

浅谈工商联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优势和作用  
区工商业联合会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一、正确把握协商民主的涵义及其优越性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将“协商民主”明确写入党的政治报告中,第一次将“协商民主制度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一项基本建设,进行规划和部署,体现了中国在民主制度选择上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协商民主是实现民主的一种形式和手段,是最基本最原始的民主形式。协商民主的基本含义是指参与协商中的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共同参与公共决策和国家治理,从而最大程度地缩小政治差异,减少政治冲突,增进政治共识,凝聚政治合力。协商民主的实质是为广大公民参与公共政治和社会治理提供广阔渠道和制度平台。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的一种民主形式,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相适应的一项国家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协商民主相对于选举民主而言,具有更大优越性。选举民主坚持的是少数服从多数的票决形式,而协商民主坚持的是通过民主协商达成协调一致,强调的是兼顾各方利益,尽可能取得相互平衡。如果说选举民主关注的是决策结果,那么协商民主既关注决策的结果,又关注决策的过程;既关注多数人的意见,又关注少数人的意见,从而拓宽了民主的深度和广度。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是人民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旨是和谐共存,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架构是纵横结合、多层推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是人民政协。  
二、工商联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优势及职能分析  
作为政协参加单位的工商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的人民团体和民间商会。是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主要职责是培养造就一支拥护党的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建设者,促进非公经济和代表人士健康成长。  
(一)协商民主关键在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工商联的特点和优势,需要进一步明确工商联的性质、任务及职能,更好地发挥“三性”的综合优势。工商联不仅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当好党和政府管理非公经济的助手,同时还要充分体现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服务作用。商会组织起到优化市场资源配置,推动行业发展,规范组织自律,推进市场治理结构完善等作用。  
(二)协商民主与推进市场治理结构。当今市场经济国家众多,但市场规模及发展水平不一,核心问题是市场治理结构的差异。现代市场治理结构按其作用形式可分为三方:第一方是交易主体由于道德约束而形成的自我治理;第二方称双边治理,是交易双方基于重复交易而产生的互信和互惠关系;第三方是由外在于交易者的第三方主体,也称中间性主体所参与的治理,如通过协会、商会、乡绅裁判等进行的治理。第三方治理一般是通过对交易者实施规则、协调行为、仲裁,以及惩罚违规等来实现治理。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商会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综合治理结构中重要的一环,在节约成员交易成本、维护市场经营秩序、增强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开拓全球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工商联(民间商会)在协商民主建设中的具体职能。一是联合工商各界,共同规范市场;二是沟通社会阶层,增进互信与了解;三是通过话语权功能,向党和政府建言献策,向社会传达民营经济的正向信息;四是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推荐具备参政议政能力的优秀会员参与到政治系统活动中,表达商会成员意愿,推动民主法制化进程。  
三、工商联在协商民主制度建设中的作用  
协商民主的实质是最广泛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这种民主形式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全过程,是通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途径来实现。工商联作为政协各界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大非公经济人士通过工商联这个界别,广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事务,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政策、法治和社会环境改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成为推动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之一。可以说,工商联界别在履行职能中无不体现了协商民主思想。  
尽管协商民主为工商联界别履行参政议政职能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广阔舞台,但在实际中也存在协商时间不及时、参与渠道单一化、会员代表不广泛、协商成果未落实等问题,为此,结合工商联工作特点和任务,特对工商联界别推进协商民主进程提出如下思考:  
一要强化调查研究,提高协商民主能力。要紧密结合工商联服务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注重抓住热点、了解民意、吃透政策、掌握实情,做到发现问题准确真实、分析问题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切实可行,使参政议政更贴近实际、更符合非公经济发展的需求。  
二要发挥非公代表人士作用,突出协商民主优势。一方面要坚持在非公经济代表人士中深入开展团结、服务、引导、教育工作,把他们紧密团结在工商联周围,并注重培养好一支积极分子队伍,以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匡正舆论、澄清视听的作用,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为非公经济的发展提供和打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从而不断提升工商联凝聚非公经济人士的能力。  
三要引导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参与政治建设,夯实协商民主基础。工商联作为爱国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大力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把自身企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守市场法则与发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和引导他们报效国家、奉献社会,这既有利于国家和人民,也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四要探索履职平台,增加协商民主正能量。依托政协搭建的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这四个平台,探索建立健全与各民主党派、有关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开展协商的新形式。一是鼓励工商联界别委员建言献策。积极参与选题、论证、审定、协商、反馈等各个环节工作,加强沟通联系,建立协商对话、互动机制,提高协商的实效。二是不断创新、丰富协商的内容和形式。创造条件深入企业、基层,听取民情民意,在面对面协商中汇集智力资源。三是发挥工商联群体的智慧和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金融咨询、法律讲座等服务,变政治优势、智力优势为资源优势、经济优势,最终转化为发展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增加正能量。  
  
如何开展界别协商的研究  
九三学社河北区委会  
政协的界别,是地方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架,是重要的基层单元、工作平台、群体优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要发挥好界别的独特作用,离不开界别协商,界别协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界别作用的大小和政协工作的成效。  
一、界别协商的意义和主要特点  
(一)开展好界别协商的意义重大。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中指出:“要注重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优势,扩大人民政协团结面和包容性,切实发挥政协界别作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用,积极探索开展界别活动新方法新途径,充分调动各界别参政议政积极性。”界别代表的是具有共同或相近利益的阶层和团体,是统一战线广泛代表性、党派合作性和民主协商性的集中体现。通过界别协商议政,一方面,能够把各界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利益的追求,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另一方面,能够协助党委政府准确把握民情、了解界别民意,做好畅通渠道、理顺情绪、化解矛盾、解疑释惑、凝聚人心的工作。界别协商也为各界群众提供了与人大民主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政协民主形式,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必然选择。深化界别协商,是将委员单个的力量扩大到界别的整体力量,把委员的个体优势转化为界别的集体优势,从更广的角度、更深的层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提出不同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为实现科学发展谋长远之计,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同时,通过界别协商形成的决策更容易得到界别群众的普遍遵守,有利于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界别协商的特点明显。一是界别协商的主体代表性。界别协商中,委员是界别群众的“代言人”,主体代表一个群体、一个领域、一个阶层、一个行业,他们反映的主要不是个人的诉求,也不是界别内某几个委员的诉求,而是界别群众的集体诉求,有较强的主体特性。二是界别协商的专业性。界别委员都是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他们通常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事业上有成就,业务上有专长,学术上有造诣。界别委员的这种特征,决定了界别协商的专业性。三是界别协商的真实性。从界别群众中来,到界别群众中去,是界别工作的一条基本理念。通过界别协商,能够最大限度地听取和反映社会各界的各种声音,真正达到交流、交锋、交融的效果,以及早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开展。  
二、推进界别协商的几点建议  
(一)要强化委员的界别意识。整合本界别委员的优势,增强委员界别团体意识,积极组织,广泛发动,提高委员参与率,要充分听取委员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委员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把委员的聪明才智和专业优势集中到所熟悉的领域以及所关注的问题上,体现各界别的特色,发挥各界别委员的潜能,集思广益,提高协商的质量和成效,共同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二)组织各界别委员开展相关的学习培训。政协定期组织各界别委员参加有关培训、研讨、区情通报会等,通过学习、培训、研讨使各界别委员的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有效地提高。通过学习提高,界别委员可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一些领域当中重大和长远的问题进行协商,有利于形成具有专业性的意见建议。  
(三)加强界别协商的深度广度。界别协商是聚贤在先,资政建言,侧重于界别代表性、领域深度性、行业专业性,可以就某一专题召开讨论会。与会以某一界别委员为主,同时邀请党政有关领导参加,就社会生活中的某一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讨,由于参会人员都是本界别委员、专家,能够就一些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切实把反映强烈、影响深远、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研究透,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促进党政机关科学决策。  
(四)针对界别结构设置的情况灵活开展协商。目前界别的设置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新兴产业从业代表人士没有相应的界别,有些界别委员人数较少,主要体现在各党派界别上,真正党派界别推荐的委员人数较少,一般在4-7人。这就需要在界别协商过程中,以界别为基础,以专题为内容,以对口为纽带,以座谈为方法,采取界别内协商、界别间协商、界别与党政职能部门协商等方式,在各自表达界别意见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和交锋,形成界别间的共识后与党政职能部门协商,既可以开展单界别、多界别参与的协商,也可邀请党政领导来政协协商。针对党派界别人数较少的特点,可以开展多界别联合开展协商的方式,不断健全政协界别组织活动方式,推动界别协商工作充分开展。  
(五)建立界别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制度。发挥界别专业优势,建立界别与相关部门的对口联系制度。通过政府部门定期召开情况通报会、邀请界别联合调研等方式,为协商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深化政协主席、副主席联系界别制度,加强专门委员会联系界别制度,以政协机关、部门的工作推动界别协商工作开展。  
(六)增加界别委员政治参与的平台。通过多层面组织的政治协商,丰富协商内容,扩大协商的参与面,规范协商的程序,增强协商的实效;通过各种视察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充分发挥年末视察参与面广、平时视察针对性强、专项视察重点突出、跨区视察交流互动的作用,扩大民主监督的广度;通过专题调研,以视察、调研、座谈、提案和信息等,为党政领导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为政协委员提供政治参与的平台。  
(七)进一步发挥模范导向作用。定期召开界别协商工作交流会议,让不同的界别在会上交流界别协商工作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学习,总结经验,为政协其他各界别作出一定的示范和导向作用。因此,采取多种形式,对工作优秀界别进行经常性的宣传,使他们在人民政协界别协商工作中发挥模范作用。  
三、强化保障,做好界别协商的落实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要建立健全界别协商的组织领导机构。对组织比较紧密的党派、团体界别,由各自的组织负责联系界别内委员,对专业比较松散的功能性界别,依托政协机关有关部门负责联系。健全政协常委会、主席会、专委会与界别定向对接制度,提高界别组织化程度。  
(二)健全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界别协商工作制度,推进界别协商的规范化和程序化。对于哪些内容需要协商,由哪一方面、哪一层次、通过何种形式进行协商等,都要在制度中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要把协商的各个环节,包括协商计划的提出和确定、协商议题的采集和确定、协商的过程、协商意见建议的反馈等,都要有规范的程序和要求。协商决定一旦形成,以协商纪要或其他形式予以记录和公布,然后交由有关部门或单位组织实施,同时启动相关监督程序,关注和督促实施。建立健全通报制度,将贯彻落实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或借助传媒向社会公开。对开展界别协商中表现优秀的界别和界别委员给予表彰,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区政协教卫体委特聘委员、九三学社区委会委员赵建军,区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区委会专干曹奂)  
  
  
简述加强政协界别协商  
  
民建河北区委会  
  
认真研究政协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是新时期探索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课题。通过界别协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特别是针对社会经济生活中重大和长远的问题进行协商,形成具有比较高水平的专业性的意见、建议,对党和政府科学决策非常有利,因此,应积极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将界别协商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我国政协由界别组成,政协的主要职能就是政治协商,而实现协商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界别协商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界别协商在我国政协的协商民主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搞好界别协商不仅可以充分反映我国社会各级层真实的民意;更可以充分收集提炼出我国各阶层、团体对国家社会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发展、建设的真知灼见,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宝贵的参考。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建设水平和民主政治培育都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周期。新的社会思想、新的社会阶层、新的社会发展与驱动模式将不断涌现、创新和诞生。因此,充分发挥好政协平台充分反映全民民意,  
并利用好这一平台,搞好反映代表各个阶层民意的界别协商  
意义十分重大,应将政协界别协商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  
二、明确界别协商的内容  
界别协商作为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它协商的内容主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尤其是对某一领域具有前瞻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问题,以及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如教育、文化发展、环境保护等问题。界别协商的议题可以出自某一领域,但也不局限于某一领域,议题的选择侧重突出界别代表性、领域深度性和行业专业性。  
界别协商的最主要目的或工作方式是向党和政府决策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成果——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建议或在高层次场合的高质量发言。因此,保持界别组织与党政组织沟通渠道的畅通,并且有相对固定有效的联系渠道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在这方面,全国各级政协都已经有相对成熟的做法,但我们认为在目前条件下,发展和创新界别协商制度仍十分必要。  
三、加强政协界别协商重在制度建设  
界别协商在我国逐步完善的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已经有很好的制度安排,并已经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从全国范围来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进步与变迁,界别协商的制度建设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出界别协商更大的功效。主要可针对三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一)党政部门首先要强化界别协商意识,建立专题性界别协商的固定渠道。党政部门在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决策前和决策执行中,要有意识地与政协界别组织进行事前调研和事后协商。  
一是党政部门平时可就自身关注的课题与界别组织开展联合调研。特别是党政部门的调研机构可以主动就自身关心问题,组织相关界别的委员和专家联合深入调查研究,并拿出更具针对性和可行性调研报告。  
二是重视开展政协界别与党政相关部门的长期对口联系和协商。双方定期互访,就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制定协作计划和方案。对口协商可以是一个界别与一个及多个党政部门定期沟通,也可以是多个界别与一个及多个党政部门进行的固定日期的协商。  
三是重视界别集体提案的办理。凡是各界别就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问题,以界别的名义提出的提案,党政部门要给与充分重视和办理,以增强相互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提高界别协商规范化、组织化的程度。政协组织要不断深化对界别协商重要性的认识,经常鼓励和组织开展界别协商活动,确保界别协商在政协工作中的突出作用,为界别协商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是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界别协商的形式。在政协全体会议、常务委员会会议、主席会议、委员专题座谈会、各专门委员会会议等形式之外,多征询各界别的意见,总结和归纳界别在自身实践中得出的好经验和做法,并不断进行总结和推广。  
二是政协组织要定期开展有影响的界别协商活动。如针对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反响热烈的重大问题,也可与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协商提出议题,每年开展几次各界别的联合调研。组织相关界别和领域的专家学者深入开展联合调研,提出高水平的协商意见,及时报送成果,并配合党政有关部门促进建议的落实。  
(三)要强化各界别组织开展界别协商的意识和能力。各界别组织是开展界别协商工作的主体,因此要充分调动各界别组织在开展此项工作中的积极性。  
一是政协组织要在要在界别协商的工作示范、信息引导和跟踪服务等环节上,加强与各界别全方位的联系、协作和互动,力争尽快形成界别协商的良好工作氛围。  
二是鼓励突出和形成界别协商的特色。采取多种形式,向各界别组织进行宣传引导,不断强化各界别组织的界别协商意识,引导他们加强与所在界别群众的联系和沟通,把各界别组织的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  
三是定期召开界别协商工作交流会议,让不同的界别组织在会上交流各自界别协商工作好的做法和经验,互相学习,总结和推广经验,不断把这项重要工作引向深入。  
(作者系区政协教育卫生体育委员会特聘委员、民建区委员会专干路磊光)  
论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对  
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发展的必要性  
  
民革河北区委会,建昌道街工作委员会 周晋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规划党和国家事业未来发展蓝图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十八大报告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而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规划和部署,并在这一制度下,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目前,党外人士队伍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诸如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年龄结构、梯次结构不够完善,高层次领域人才匮乏,总体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后备队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需要,各领域发展不平衡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现结合自身政协和民主党派工作,就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对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发展,谈谈自己的粗浅体会和认识。  
一、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对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意义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的基础性工作,把党外人才建设放到党和国家大局中去认识和把握,这就对推进“协商民主”机制建设、内容和形式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彰显中共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没有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的不断涌现和成长,统一战线就难以可持续发展,没有一大批党外代表人士积极参与,我国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就难以充分发挥,努力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党外人才,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我国政治制度历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长期合作,各民主党派、党外人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和社会事务管理,这是我国政治制度重要特点和独特优势,是我们党政党制度的重要战略方针。因此,我们要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第二,不同时期,党外人士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已经成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主体,他们出生在新中国,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实践者和受益者,既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务实态度,又注重主观能动作用的实现,统战部门要准确把握新一代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时代背景,探索选人用人方式,摆正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的位置,明确民主监督是为了共同的事业,增强党外人士推荐参与政府工作的力度,拓宽党外人才选拔领域达到广覆盖,为他们健康成长搭建平台、提供舞台,使党外人才有机地把监督和支持配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各党派团体、党外人士的整体素质,把民主党派建设成为高素质、有作为的参政党,这是维护我国政党制度的必然要求。   
第三,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必须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组织他们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弘扬老一辈党外代表人士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优良传统,不断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认同和思想共识。党外人士的培养扶植,要强化实践锻炼,充分用好现有政治资源,统筹考虑政治安排,通过实践锻炼检验成效。组织安排党外人士担任政府各部门、各层干部,增强中共党员和党外人士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合作,实现共产党领导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使之有利于促进群众更广泛地行使人民民主权利。  
二、在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优势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拥闹贫冉ㄉ瑁岢值车娜瞬殴ぷ鞣秸胝撸岢值彻苋瞬庞敕⒀锩裰飨嗤骋弧<岢值虏偶姹浮⒁缘挛龋颜瘟⒊『驼伪硐肿魑谝槐曜迹岢峙嘌氐悖允褂梦荆嘌胧褂孟嗷ゴ俳嗷ソ岷希岢盅细褚蠛腿惹楣匦南嗉婀恕H繁5惩飧刹亢腿瞬懦晌餐平泄厣缁嶂饕迨乱档闹匾α俊?/FONT>  

  

第一,有助于推动改进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通过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并在规划和部署下,为党派团体、党外人士更好地履行职能、更大地发挥作用提供和搭建广阔的舞台,有利于拓宽民主渠道,充分反映各阶层的利益诉求,把社会上各种力量纳入现有政治体制,在新时期下符合我国基本国情。  
第二,有助于拓展不同阶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把社会各方面分散的意见、愿望和要求进行系统、综合的反映,促进共产党和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能够使更多的代表不同部分阶层党外人士参与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制定,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工作中,更好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提高政治协商的实效性。  
第三,有助于增强党派团体、党外人士充分认识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能够增强党派团体、党外人士的政治思想觉悟建设,明确政治方向,加强民主监督职能的权责与意识,牢固树立履行民主监督权利与义务的意识与责任,通过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理论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使之不断增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发展进程中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  
第四,有助于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的建设,提高领导的能力。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能够完善各民主党派领导班子,选拔使用干部和干部培养制度,保证各民主党派组织的人才能源源不断地输送,使那些有能力、政绩、威信的党外干部和人士得到大力提拔,形成领导班子随时能保证新老交替,组织工作在交替中能够顺利进行,保持组织活力以及更好更高效的运作,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建言献策发挥出更大作用。  
三、在推进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建设中,应该充分发挥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当前,中国前进的道路上面临的风险和挑战,迫切的需要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是巩固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地位,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以及应对各种考验,促进中国共产党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随着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已成为统一战线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使党外人士队伍不断壮大,各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其他社会职务的比例逐渐提高,充分利用这些党外人士具有学历层次高、专业素质高、联系面广、辐射面宽等特点,为我国经济社会和社会事业发展过程中的重难点问题,以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决定,提出意见与建议,真实反应群众实际需要,切实为政府制定和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献言献策,确保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  
第二,创新协商民主理念,提高民主党派、党外人士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大局意识,努力在新形势下做好服务群众工作。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使一部分处于弱化或涣散状态的党派基层组织,依靠中共组织力量开展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活动。增加民主党派活力和凝聚力,建立民主党派、党外人士服务群众的评价机制,促进民主党派、党外人士真正把服务群众,反应群众切实问题,为政府建良言献良策落到实处。  
第三、在新时期下,加强党外人士队伍建设,统战工作要根据当前党外人士具有的时代特点。中共党组织要加强各自民主党派、党外人士自身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坚定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深化对参政党的地位、性质和作用认识,建设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学术上有造诣、品德上能服众,具有较强的政治把握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外人士队伍。  
(作者系区政协教育卫生体育委员会副主任,民革河北区委会委员周晋民)  
  
  
发挥人民政协优势  
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民建河北区委会  
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再次把协商民主从一种民主形式上升为一种制度形式,成为我国国家政治制度层面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现阶段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方面能够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过程中,“有序”的制度化的参与才是“有效”的参与。秩序,正是用来保障每一个人权利的基础。在任何一个国家,失去了维持社会运转的基本秩序,都是难以想象的灾难。  
一、目前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是参与渠道中主体主动性不够强,代表难以真正成为民意的代表,普通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还有待提高。二是参与个体多,组织化程度低造成公众利益表达呼声有限。三是参与事关未来发展提建设性的少,普通公众参与面更广更多的往往是在事后反映问题的多,涉及政策性决策环节参与的少。四是公民参与的边界不明,随意性较大:“无序”参与较多。  
当前这些公民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必须通过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作用不断加以改善,以此实现推动公众能够有序的政治参与。  
二、用裾挠攀?/FONT>  
    
人民政协作为最具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和民主协商机构,是扩大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发挥人民政协优势作用,着力探索创新政协工作,努力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对于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一)发挥人民政协政治制度优势。    
国家宪法赋予人民政协引导实现公民有序参与政治事务的地位和作用。赋予人民政协扩大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体制保障。人民政协作为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拥有强大的参政资源和严密的组织体系,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各界别、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反映诉求、共商国是的重要形式和场所,是实现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    
(二)发挥人民政协政治职责优势。    
民主政治建设赋予人民政协扩大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职责和要求。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肩负着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国家健全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重要职责。从规范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工作职能出发,对努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不断修订完善。    
(三)发挥人民政协政治渠道优势。    
人民政协是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广大公民实现和扩大有序政治参与的最重要、最经常、最规范的重要平台和主要形式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具有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它既包括纵向上的全国政协和地方各级政协,也包括横向的党派、界别和广大政协委员。同时还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阶层结构变化,不断吸纳新的社会群体的代表。    
(四)发挥人民政协途径优势。    
人民政协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人民政协开展广泛民主的政治协商,能够汲取各方意见形成集体智慧,为决策机关科学民主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开展广泛的民主监督,开展广泛民主的参政议政,能使决策机关在制定政策、出台措施方面,最大限度地兼顾各方利益,体现社会公众的愿望和要求。    
(五)发挥人民政协包容性优势。    
人民政协工作方式的协商包容性,体现出人民政协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场所。民主协商、平等议事、求同存异、体谅包容,是政协工作的特色。允许各界人士在共同的政治基础上,在不违背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开展广泛、充分的协商讨论。而政协组织则有责任和义务将不同意见向决策机关反映。人民政协的这种工作特点,有利于及时、有效地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推进社会政治的和谐稳定。    
(六)发挥人民政协广泛性优势。    
人民政协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使它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具有特殊的优势。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这就把人民政协事业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和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性,这就要求公民政治参与无论是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既要表现出一定的代表性,也要在一定范围体现出广泛性。因此,人民政协在整合公民政治参与的合理诉求方面,其作用尤为明显。
综上,人民政协组织的这一构成特点,使各种利益群体都拥有了通过政协平台参与政治的机会,从而能够有效地避免各种非制度化参与所引起的社会动荡,确保了社会和谐和政局稳定,充分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机和活力,使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得以全方位实现和贯彻。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而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新时期的政协工作,必须立足自身优势和特点,适当增加政协界别,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覆盖面;增加一些新生群体及弱势群体在政协委员中的比例,让新生群体及弱势群体在政协中也能发出声音;建立健全政协工作与公民政治参与的互动机制,进一步拓宽人民政协参政议政的渠道,促进各方面群众都能有序参与和管理国家事务。    
只有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各种优势,将公民政治参与的问题通过政协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得以改善,使公民政治热情通过正常渠道有序的参与,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水平,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健全和发展。    
(作者系区政协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民建河北区委会委员龙昊)    
    
关注民生 求真务实    
发挥新时期民主协商的积极作用    
民进河北区委会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一种民主的模式,它提倡公民积极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试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主体的范围和强调自由平等的对话讨论来化解矛盾、保证公共利益的实现。人民政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巨大的包容性和民主协商性的特点。这些使人民政协与协商民主具有天然的联系,它是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它要求各级政协组织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与时俱进,关注民生、求真务实地发挥新时期民主协商的积极作用。    
一、新时期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政治特点
  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特别是十八大召开以来,中国共产党更加重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制度的建设,并呈现出一些新的政治特点:
    
(一)重视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使协商民主有章可依、有矩可循,规范运作,彰显了协商民主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协商民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空间,协商民主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    
(二又厥幼橹系拇硇越ㄉ瑁孟猿鲂堂裰髡紊系陌菪浴4有痰闹魈夤钩煽矗孀磐骋徽较咦槌山峁沟谋浠壳叭嗣裾笆钡匚闪诵陆撞恪⑿陆绫鸬拇砣耸浚嗣裾晌夜壳白畲蟮木哂泄惴捍硇院颓看蟀菪缘恼巫橹?/FONT>    
    
(三)重视协商民主的内容的务实性,使协商民主获得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从协商的内容看,民主协商涵盖了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关注民生、提高百姓福祉,为基本要务。    
(四)重视民主协商的创新性,使协商民主体现新时期的特点。随着社会生活、科技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在新的历史时期都体现出新的特点,协商民主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体现出不断创新的特点,在协商内容和形式上体现时代性。    
二、关注民生、求真务实,发挥新时期民主协商的积极作用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的基本要务,人民政协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把“关注民生、求真务实,发挥民主协商积极作用”作为各级政协组织的主要任务。    
(一)关注民生、求真务实,搞好民主协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各级政协组织要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以人为本,助推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区动态视为反映社情民意“晴雨表”、群众需求的“汇集地”、各种社会矛盾的“聚焦点”;把委员关注民生,委员走进社区活动作为贴近基层民众的有效的载体。通过开展“关注民生、服务社区、构建和谐、促进发展”主题参政议政活动,实现了人民政协和人民群众的对接;使履行职能更具有群众性、科学性和可行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利益诉求的渠道更宽更广。    
以党和政府所想、人民群众所盼、政协优势所能为切入点,是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是世界上独有的民主政治机制,是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的明智选择和智慧结晶,她的生命力在民众之中;党通过人民政协,联合各方力量,团结全体人民,实现人民民主。政协工作“接地气”正是联系民众,服务民众、反映民众呼声、为民众排忧解难的具体体现。新时期的民众工作,新就新在阶层分化新、表现形式新,因此处理与民众关系的方式也要新;要学会分析新特点,研究新方法,通过教育、协商、疏导方式,通过委员说出本界别的声音、反映本界别群众的诉求,体现人民政协的人民性。    
(二)发挥政协各界别优势,搞好专题协商。    
界别是构成人民政协的基本组织单元,界别活动组是开展界别工作的重要组织依托。政协委员是由各个界别协商推选产生,是各界别有影响的代表人士,代表本界别及其联系的群体主张,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发挥界别作用,就是要使委员的主体作用通过界别这个渠道更好地发挥出来。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具有“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特点。它独立于地方和部门利益之外,具有超脱一事一策的眼光、超乎一时一地的气魄、超越一人一己的胸怀,不受利益因素的影响,能够比较客观地提出意见,具有上传下达的独特优势,有利于保证社情民意的全面性和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体现社会多方面的意志表达,促进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人民政协又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体现在其人员构成已经发展成为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广泛联盟。这一加盟要求来自社会各界别的人士,可通过开展调研视察、报送提案、信息等经常性的工作和活动,通过委员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将各阶层的实际需求和各类主张与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有效地对接,使人民政协的声音更具科学性。人民政协还是党委和政府科学决策的重要智力支撑,她拥有众多具备专业领域知识、社会知名度颇高的“专家”、“名家”、“大家”既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和职业特点,围绕自己熟悉领域的热点问题,建真言、献良策;还能够从不同视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从宏观上来观察和评判现实问题,为国计民生良策提供智力支持,使党委和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科学发展。    
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各级政协组织必须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搞好民主协商,“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    
(作者系民进河北区委会委员赵华)    
    
关于协商民主中若干协商路径的认识与思考    
民进河北区委会    
    
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是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并确认了“协商民主”概念,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人民政协作为最早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形式,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于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召开时确立的,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认识和实践好协商民主的协商路径是坚持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重要着力点。    
一、政治协商在坚持协商民主中具有强大生命力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中明确指出:“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是人民政协的一项重要职能。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又人口众多的国家,让各族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是最大的政治。《共产党宣言》中说:“一切阶级斗争就是政治斗争”,列宁在十月革命后说:消除饥荒就是我们的政治,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也曾讲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说明马克思主义者一直将解决好人民群众需要的问题作为最大政治。要办好群众利益的事,政治协商离不了。早在建国初期, 周恩来就曾强调:“我们要吸收不同意见的人在一起,要善于和这些人一起协商,团结他们。这样政治协商会议才能前进,才能有利于国家建设”。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是走群众路线,通过各界群众代表人士协调现实生活中各种社会利益、社会关系、社会观念的差异,政治协商是不可或缺的桥梁,是重要平台。追根溯源,中国共产党如此重视协商民主,能够创造出人民政协这样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与中国的文化传统紧密相连。根据《尚书》记载,中国原始社会后期,凡是举国大事,尧、舜都要召集“四岳”或“十二有牧”、“四岳群牧”开会,商讨重大决策包括新领袖选拔协商决定,说明凡事协商在我国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也是她生命力所在。    
六十多年的实践,人民政协通过政治协商把不同党派、不同团体、不同阶层、不同信仰、不同民族、不同所有制等各方面人士的利益表述和政治诉求纳入有序的政治参与,把协商的政治性和多元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显示出她的特点和优势。 中共中央把加强政治协商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方面,给予高度重视。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提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强调“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统一部署和协调,并认真组织实施。”还明确规定了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有关协商议题的提出和确定,协商活动的安排,协商活动的进行,协商成果的报送,协商意见的处理和反馈等五大程序。中共天津市委、河北区委在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实施意见中也都明确了,推进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确保政治协商郑重、经常、有序、有效的具体方法、步骤。    
二、专题协商在践行协商民主中有了成功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召开后,人民政协在总结开展政治协商工作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题协商会”这一协商民主的新形式。十年磨一剑,形成了政协工作新品牌;“专题协商”以会议为主要形式,“抓战略性问题,请党政高层领导出席,形成对话和互动机制,形成比较成熟的意见建议”,在中央和地方取得了很好的成果,是人民政协完善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一个成功探索,一个重要的实践。从媒体报道的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先后召开十几次专题协商会,到我区政协近十年的专题协商看,都显示出精心开好“专题协商会”是践行协商民主的一种成功探索。近年来,河北区政协根据发展“三个经济”的迫切需要,成立9个专题调研组,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关于发展地铁经济、特色楼宇经济、都市产业、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及妥善解决重点工程房屋征收难题等9篇调研报告,并在常委会上进行了专题协商,共提出56条对策建议,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其中,《关于加快新开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和《关于在新开河两岸开发过程中规划和建设创意产业经济带的建议》还在市政协常委会上作了书面发言,为争取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了积极作用。专题协商的协商民主的形式启示我们:选题得当,时机适宜,筹备充分,组织周密;集探讨、交流、协商、议政于一体;既坚持原则、顾全大局,又畅所欲言、集思广益,体现了求同存异、体谅包容、平等议事的协商要旨,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针对党政工作中具体的难点、焦点和热点问题,开展视察和调查研究活动,明情知政,提高对要解决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好解决问题方法。由于这是事前充分听取党委、政府的意见后,政协协商确定的专题,所以协商的过程是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既体现党政工作取向和实践要求,又体现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既见人之未见、说人之未说,又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是睿智之言、可用之策。她不但扩展了委员的视野、知识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丰富了政协活动载体,体现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聚集的优势;对关乎民生等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协商,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和魅力,使协商的领域和内容得到拓展。这个专题协商的程序,由选题程序、论证程序、报批程序、审定程序、反馈程序等一整套规范程序构成,协商成果切实进入决策过程,使协商在机制上有了保障。    
三、界别协商在协商民主中彰显着人民政协的优势    
人民政协由界别组成,组成界别的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是人民政协的主体,她的智力优势、组织优势与制度优势的交汇点,能够形成新的叠加优势,是对协商民主实现形式的又一次丰富和拓展。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体现代表性、包容性的要求,认真研究分析、科学合理地设置与调整各级政协组织的界别,进一步优化界别的委员构成,不断扩大人民政协的团结面,增强人民政协的包容性。协商主体的协商能力,直接关系和影响着协商民主的实效。界别协商也可以称作“对口协商”,它侧重于界别的代表性、领域深度性、行业专业性,是聚贤在先,咨政建言。界别协商的过程:1、在事关本界别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或本界别普遍性的利益诉求方面进行建言,提出本界别意见建议;在汇集各界别的智力资源,对一些领域当中最基本、宏观和长远的问题进行协商。形成一些重大的决策参考意见,特别是行业性、领域性的决策参考意见;破解长期困扰我们的发挥界别优势和开展界别活动的难题,是一种有益的探索。2、在各自表达“界别意见”基础上进行沟通、交流和交锋,形成界别间的共识和妥协。3、在组织政协界别与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协商。既可以应党政要求开展单界别、多界别参与的协商,也可邀请党政领导来政协协商。    
四、提案办理协商在协商民主中显示着互为动力的作用    
2012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提案办理工作的意见》。11月,中共十八大报告中进一步提出要深入进行“提案办理协商”,切实增强提案办理工作实效。正像有同志讲 “这一历史性事件都是前所未有的,为提案工作科学发展提供了理论政策依据和体制机制保障。”政协提案既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责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和平台;提案协商程序如何设置、协商形式如何设定、协商结果如何运用,一直是承办单位、提案者和政协组织三方关注和探索的问题。多年来,各地方、各部门在提案办理协商过程都摸索了不少经验,有的认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案办理协商’是个大抓手”,有的为了增强提案办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与提案者的沟通率达到100%;有的为了汇集舆情信息,成立提案分析课题组;有的为了狠抓办理落实,建立提案办理网络信息系统,及时提醒催办,有的对答复意见中作出承诺的事项进行二次立项督办和跟进落实等。总之“应深入研究探索建立相应机制,通过制度来规范和保证提案协商办理过程和效果。”    
协商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进行平等、自由、有效地沟通,通过规范协商程序、创新协商形式,逐步建立起“提案应先协商后立案,应提倡‘广进严出’的提案征集和审查立案模式,处理好提案的‘量’与‘质’的关系,为提案办理工作夯实质量基础,也可以让承办单位集中精力把质量优秀的提案办得更好。”针对提案办理协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政务公开处调研员曾蔚青表示,在提案提出前协商、提案办理过程中协商和提案落实中的协商中,前者尤为重要。
回顾过去的工作,展望新的征程,同志们已注意到,近年来中央密集地对政协提案办理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充分表明提案办理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发挥作用和价值,日益得到社会肯定,而这也正是提案工作者们继续前行的坚强动力。
    
五、立法协商在逐步嵌入民主政治体系    
1994年修订的政协章程正式把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纳入了政治协商主体范围之内。章程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和地方委员会可根据中国共产党、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提议,举行有各党派、团体的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的代表参加的会议,进行协商,亦可建议上列单位将有关重要问题提交协商。”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可以提议在人民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活动,并且积极与各党派团体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人士进行政治协商,因而属于政治协商主体。人大常委会的主要职能是立法和监督,因而其列为政治协商主体之后,就能推动它把一些重要的法律草案放到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即立法协商。政府的主要职能是执行决策,其列为政治协商主体之后能推动决策执行之中的民主协商。人大常委会和政府列为协商主体之后,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就嵌入了由政党、政府、人大等组成的整个政治体系,能够推动实现政党领导——政协协商——人大决策——政府执行的政治运行模式。    
上述五个协商路径,根据自身的职责所系,把国家和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之中,提议“在人民政协”进行协商。提议者是协商主体,协商的对象是各党派团体负责人和各族各界代表人士,人民政协自然就成为了协商主体与各界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协商的场所。这时的人民政协能根据需要主动建议协商主体前来人民政协进行协商,还能以政协名义向政党、人大和政府提交建议案,主动与政党、政府和人大等协商主体进行协商,从而实现我国政治制度的协商路径。    
(作者系区政协特聘委员、民进河北区委会副调研员张连义)    
    
发扬民主 重视民生 维护民权    
——发挥政协独特作用 促进河北区社会管理创新    
民盟河北区委会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不但是区委、区政府的重要工作,也是区政协履行职能的一项重要任务。社会管理创新,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创新,就是做群众工作,其落脚点和主阵地在基层。区政协要在基层有效发挥其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和桥梁纽带作用,做好群众工作,助力社会管理创新。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基在基层,重心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如何发挥政协独特优势、做好服务社会管理工作,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作出区政协的积极贡献。笔者认为,主要还是要发扬民主,重视民生,维护民权。    
一、要充分发扬民主    
民主是政协的权利,更是政协的职能。河北区政协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自觉维护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的民主权利,充分运用政协成立以来创造的成功经验和丰富载体,发挥政协作为区委区政府与人民群众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倾听人民群众的愿望和呼声,反映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努力营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社会氛围,使人民群众的意愿转化为国家意志,使区委区政府的决策、政策更加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和需求。区政协亦官亦民、位置超脱、渠道畅通,一头连着党政领导,一头连着平民百姓,既可以为区委、区政府提供从其他渠道难以获得的信息支持,也可以为广大群众了解区委、区政府工作提供独特视角,为加深区委、区政府与广大群众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提供重要渠道。向下,当好“宣传员”。广泛动员参加区政协的各界人士,在群众中大力宣传党的主张,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理解,使区委、区政府的主张成为全区人民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向上,当好“信息员”。大力畅通社情民意渠道,深入听取基层群众的愿望呼声,广泛收集基层群众的首创智慧,重点把那些区委区政府关注、群众普遍关心的意见和建议,收集上来,反映上去,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二、要高度重视民生    
民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河北区政协能够给力的关键所在。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要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多说、说好有利于上下和谐稳定的话,多做、做好有利于各方和谐稳定的事,努力促进全区整体的和谐稳定。加强与各界群众的经常性联系,乐于倾听群众的心声,让不同利益群体的意愿得到充分反映,怨气得到合理释放,当好群众怨气的“减压阀”。善于掌握群众情绪,并经常对群众的怨言和怨气进行梳理和提炼,使之成为建言献策的源泉和依据。加强与各界人士的协商对话,多做理顺情绪、化解矛盾、消除阻力、凝聚合力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当好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密切关注社会动态,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早做出预判,及早提出对策,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好社会稳定的“预警器”。     
三、要尊重维护民权    
政协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要从尊重维护民权的角度加强社会管理研究,建构和实施以权利为导向的社会管理和政策体系,尊重和保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许多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与有关行政部门不作为、乱作为、社会管理政策执行不力,强势群体无视社会管理规则有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健全社会法律监督体系,强化对社会管理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在整个社会法律监督体系中,来自政协的民主监督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基层政协要树立“监督就是服务、监督就是支持”的理念,以社会管理薄弱环节为重点,认真进行民主监督,当好“监督员”。通过召开政协全会、常委会、议政会等,以讨论、协商的方式,促进社会管理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通过专题调研、专项视察、委员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以意见、建议的形式,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履行。针对一段时间内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利用专项检查、专题评议、特约监督、听证会等形式,组织政协委员对相关部门提出质询、批评等,促进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的解决。总之,要充分发挥政协的民主监督效力,努力推动我区社会管理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促进我区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系区政协委员、民盟河北区委会专干王璐佳)    
    
专题协商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好途径    
民盟河北区委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民主方式。党的十八大提出在完善社会主义民主进程中逐步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实际上广大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渠道对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许多好建议,但广度和深度还远远不够。各级政协组织都有联系面广、空间宽松的独特优势。在政协这个系统里开拓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具有现实和长久的政治意义。    
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可降低宝贵的资政浪费    
社会浪费成分中有一种最大的浪费是资政浪费,即议政资源的浪费。众多政协委员承载着公民的利益和诉求,拥有直接的议政话语权和稀缺的议政资格与机会。而某些委员因自身素质和知识结构的缺失不能很好的履行这些神圣的职责。出现了现身会场而议政质量却不高的现象。通过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可使政协建立起水平更高的建言献策平台。使民意能有效的介入监督公共政治的进程。对某些专题协商政协可以仔细而又科学的选取委员以外的专家学者进行直接对话并对委员们的提案质量进行考评,促进议政资源的高效使用,也使委员受到公民的监督,而不使委员仅仅成为一种政治安排和政治待遇。    
二、建立公民有序参与的机构设置    
现在的政协系统有专门联络委员的办公机构——委联办。以此为参照可以建立与其平行的“社联办”,即社会专家联络办公室。让那些学有专长、有见地、有能力、懂政策、联系面广、有责任心的而又不能进入政协系统参政的一部分社会贤达成为政协的更高层次的、更全面的资源库。    
三、参与的路径    
(一)牢牢把握住坚定的政治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谨慎、动态的围绕着不同的专题和区里面各个时期的主要工作,靶向性的选择公民中的专业人士参与。    
(二)政协组织要形成与公民中的专业人士的互动常态化、制度化,随时将必要的动态、政策和研究趋势通报给关联人士并及时收集反馈。通过交流互补形成重大议题的研究共识。使研究、表达、论证与相关部门直接对接。    
(三)公民中参政人士的筛选。    
1、要选取那些被媒体经常报道或在相关媒体发表过见解的代表人士。2、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各个学会中的会员、理事中选取,但要选那些不但有专业见地而且关注社会有奉献精神的人士。3、民主党派中有独特见解的成员。4、底层群众中有参政意愿而又品质优秀的人士。    
四、建立激励机制    
对公民有序参政的专题要有全过程的建设,即有因、有果、有采纳后的奖励和不采纳的说明。对参政议政调研做的好、社会效果明显的人士应该记录在案并有积极的表彰和肯定。对公民有序参政应持宽容态度,即便是批评意见也应当有度量、有气魄的接受。彰显出政协团结民主的风范。    
(作者系民盟河北区委会成员尹树鹏)    
    
浅谈民主党派区级组织如何    
在协商民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农工民主党河北区委会    
“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形式,是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决策者通过协商形成决策并推动决策执行的政治活动。协商民主让不同群体的意见和要求得到系统地反映,通过协商和妥协达成共识,满足了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改变了以往公共决策的神秘感和枯燥乏味,提高了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在我国政党制度条件下,各民主党派既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接受共产党领导、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历史与实践反复证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使我国的政党制度走出了政党矛盾对抗的陷坑,克服了政治冲突、权力角逐等西方各种政党制度的弊端。民主党派是协商民主的重要资源。民主党派实现协商民主的主要途径,一是民主党派通过其成员参与政府、人大、政协等,担任相关职务的直接参政形式实现参政议政的政治功能;通过谈心、座谈会、民主协商会,参加专项调查和考察活动,应邀担任司法机关和政府部门的特约人员等形式与执政党就国家和地方发展等重大人事和决策问题进行政党之间的政治协商。要选好协商议政的课题,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发现和研究新问题,凝聚智慧,集思广益,建言献策,提出具有科学性、预见性、全局性和实效性的意见和建议,提升协商意见的实施价值。这是民主党派在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中存在的独特价值所在。二是民主党派在行使参政议政功能的过程中,也要积极履行民主监督的职能,包括监督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党和政府重要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执行情况,以及党委依法执政及党员领导干部履行职责、为政清廉等方面的情况。    
近年来我区政协高度重视民主党派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之中推进和实现协商民主。主席议政会更是将“协商民主”工作推向了一个新的层级。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影响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的问题。    
一、影响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发挥作用的问题    
(一)部分党派成员甚至个别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协商民主不够重视。有些人认为协商民主就是走过场,政府对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表示“赞赏”只是停留在表面上。    
(二)对区情了解少,影响参政议政的质量。部分党派成员虽然所在单位坐落在区内,但许多单位并不是区属,因    
此,对区情了解较少,难以针对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民计民生等诸多领域的难点、热点问题提出高质量的提案。    
(三)部分党派成员单位领导对党派成员参加党派活动支持力度不大。由于党派成员大部分是单位的业务骨干,对占用工作时间参加党派活动,有些单位领导颇具微词。    
(四)党派成员在党派工作中的表现与其工作单位的工作考评脱节。由于许多党派成员单位在工作考评时,并不注意党派成员在参加党派活动时的表现,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工作中的表现与其工作单位的工作考评脱节,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甚至有些党派成员在党派工作中获奖都不愿拿给领导看,唯恐给领导留下“不务正业”的印象。    
 二、党派区级组织在协商民主中发挥作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一方面,加强对党派成员的思想教育。要经常组织党派成员系统学习统一战线思想理论,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学习同心思想理论,使党派成员视参政议政为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党派区级组织要发挥民主监督的职能。要及时将党派成员的建言献策通过政协反映到政府有关部门,并与政协有关部门一起与提案承办部门加强沟通,不仅要将提案承办结果及时反映给提案人,同时追踪提案承办进度,反映给提案人,使提案人切实感受到政府对民主协商的重视,激发党派成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二)要多途径地向党派成员反映区情。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区情通报会向党派成员反映区情,党派区级组织应随时随地的收集区内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民计民生等热点难点问题,使党派成员“知区情、晓民意”,提高党派成员参政议政撰写提案的质量。    
(三)要引导党派成员立足本岗,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围绕本岗工作挖掘建言献策的素材。因为只有本岗才是最熟悉的领域,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提案,同时也能得到本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党派活动要以支部活动为主,“见缝插针”向党派成员宣传“奉献精神”,使党派工作尽量少占用本职工作时间。    
(四)党派区级组织要加强与党派成员单位的联系沟通。要把党派成员在本单位所做的成绩及时上报市委会、区政协和区委统战部。把党派成员在党派工作中所做的贡献反映给所在单位,同时要向统战部积极推荐那些既热心党派工作又在本职工作中完成出色的党派成员,进人党外干部人才库,同时要高度关注党派成员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社会中遇到的困难,尽可能地为他们排忧解难,把区委会办成党派成员之家,以此激励党派成员更好地参政议政,服务社会。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框架下,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建设的领导核心,居于权力的中心地位;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虽然不直接掌控辛Γ械W啪霾咝獭⑷喽健⑾准葡撞叩壬婕罢ㄔ俗鞯闹匾挝瘛>褪撬担裰鞯撑稍谛堂裰魇导邪缪莸木褪钦承痰慕巧F渥饔弥饕硐衷诹礁龇矫妫?B>一是巩固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在协商民主中整合社会资源、调节利益分配等重要力量,才能为共产党执政提供坚强的政治资源,进一步夯实执政党的合法性基础。二是履行传达民意的基本职能。民主党派具有超越不同区域、民族、阶层利益的优势,能够更好地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倾听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在与执政党协商中一起寻求解决方案,在社会和政府之间充当缓冲器的作用,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总之,民主党派必须在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之中推进和实现协商民主。协商民主是体,参政议政与民主监督是两翼。当前,要把参政议政的关键点放在促进发展的建议对策上,把民主监督的根本点放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调节利益冲突,整合社会资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系区政协委员、农工民主党河北区委会专干叶梅)    
    
    
在协商民主进程中加强民主监督力度    
致公党河北区委会、区侨联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健全协商民主制度,具有极其重大的指导意义。中共十八大把民主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把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促进人民民主的重要任务。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广泛协商,广集民智、广纳群言、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是十八大就全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更好地实行协商民主制度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民主监督是实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促进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协商民主与民主监督的实质    
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这里的关键,一是“政治参与”,二是“有序”,并使这两个方面能够有机统一起来。人民政协作为中国人民在为人民民主奋斗的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其优势就在于它能够在很高的制度层次上实现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    
所谓民主监督是指人民政协、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对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工作所进行的监督,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    
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三项职能之中,民主监督从形式和成效上一直都比较薄弱。解决民主监督中“短板”问题,是我们当前应该思考的课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如何发挥这一重要渠道作用,提高民主监督的科学化水平?    
二、从协商民主的过程中推动民主监督    
政协三项职能都体现了协商民主的特性。要加强民主监督工作,就要寓民主监督于协商议政之中,发挥协商的一些重要功能作用,从而不断提升民主监督水平和实效。    
(一)扩大监督面,让民主监督更广。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点多面广,与党政机关接触的机会多,调研视察活动多。在这些过程中,政协委员能更多地知情知政了解情况,把研究问题和监督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协商和监督的双重功能得到充分体现,让民主监督信息量更大、视野更广、成果更丰硕。    
(二)体现科学性,让民主监督更有力。人民政协智力    
密集,可以广泛集中民智,使党政决策更加科学,这为民主监督意见建议的科学性、正确性奠定了坚实基础。由于政协位置超脱,不受地方或部门利益局限,可以排除干扰,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和更实际地反映各方面的情况,更有利于客观地提出建议和批评。因此,民主监督更具有影响力和权威,更有力度和成效。    
(三)协商中互动,让民主监督更灵活。协商本身就体现了多方参与。在政治协商的过程中,民主协商的双方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监督主体(政协委员)通过与监督客体(党委、政府)的当面沟通与交流,以提出意见、建议的形式实施监督;监督客体(党委、政府)通过通报工作情况,面对面地听取监督主体(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当场给予互动式协商解答的形式接受监督。监督主客体之间的互动,推动了问题更好更快地得到解决,增强了监督的效果。    
三、从健全协商民主的制度机制探索民主监督的实践方向    
(一)要进一步推动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各级政协出台的人民政协工作文件中对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出了明确规定,其中对民主监督同样提出了要求。除了狠抓文件的执行外,各级党委要高度重视,统一领导,将民主监督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纳入党政监督工作的范围,建成一个内外联系、上下呼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长效机制,不断增强政协民主监督的整体性、协调性、配套性。对各级政协组织而言,就是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无序地去开展民主监督,要确保监督有制可依、有范可守、有序可循。    
(二)要进一步增强民主监督的实效性。质量是民主监督的生命,高水平的监督成果才能发挥民主监督的功能和作用。一是积极探索监督形式。实践中引导和组织委员充分运用例会、调研、视察、提案、社情民意等形式开展民主监督,还要重点尝试界别调研视察等活动,努力使所有民主监督活动求真务实、与时俱进,所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二是抓住重点开展民主监督。除对国家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进行监督之外,要选择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过程中的重大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综合性、全局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民主监督,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三)要进一步扩大民主监督的民意基础。一是密切联系群众。以专委会,界别分组等形式深入社区,听群众心里话、看百姓身边事,广泛收集社情民意,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得到及时反映和解决。二是扩大群众参与。在协商议政活动中,注重邀请行业专家、市民代表参与调研、座谈,使政协的民主监督尽力地让群众看得见、进得来、用得上。三是拓宽民意渠道。平时多关注网络民意,引导委员多倾听网民心声,多关注网民的建议,从而不仅可以更多地了解各界群体所思所盼,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做化解矛盾、理顺情绪、排忧解难的工作,为本地区跨越发展减少阻力、增加助力、形成合力,努力营造团结、稳定、和谐的民主监督环境。    
  (四)要进一步营造政协民主监督的氛围。政协组织应加强与各类媒体的协作,加大对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真正让各界人士认识到政协民主监督与人大监督的同等重要,认识到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建议,更能为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增加正能量,以更加浓厚的氛围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之一,既体现了我们党对小康社会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拓展,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坚定不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的信心与决心。
发展协商民主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化解各种矛盾,实现社会和谐。加强民主监督则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防范和遏制腐败的有力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不断丰富民主形式,深入推进选举民主、协商民主、自治民主、监督民主等多种形式的协调配合、优势互补,并形成合力,以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人民群众通过各种合法渠道表达民主诉求,行使民主权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扩大人民民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内在目标,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制度动力和根本保障。历史发展表明,我们可以而且一定能够“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作者系区政协委员、致公党河北区委会专干陶乃娟)    
    

主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河北区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