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天津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是河北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的攻坚之年。全区上下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深入落实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大力推进“三新”“三量”,加快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稳中向好。
一、经济发展概况
地区生产总值(GDP) 初步核算,河北区地区生产总值(GDP)40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160.17亿元,同比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244.95亿元,同比增长2.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0.5%。
财政收支 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3.40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税收收入16.18亿元,同比下降5.3%;非税收入7.22亿元,同比增长29%。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52.57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8.94亿元,教育支出14.03亿元,卫生健康支出4.95亿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87亿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46亿元,公共安全支出3.50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河北区共有87个投资项目,其中房地产类项目31个,投资类项目56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河北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5.97亿元,同比下降4.7%。
民营经济 初步核算,河北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9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3%,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5.89亿元,同比下降47.7%;第三产业增加值91.81亿元,同比增长3.2%。
二、行业发展
工业 全年工业增加值147.6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7.63亿元,同比增长4.6%。
建筑业 全年建筑业增加值12.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26.3%。建筑业总产值101.43亿元,同比下降14.6%。
批发和零售业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6.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7%。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565.06亿元,同比增长3.5%。
交通运输业 全年交通仓储邮政业增加值13.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0%。
住宿和餐饮业 全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9.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0.2%。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14.45,同比增长2.1%。
金融业 全年金融业增加值35.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
房地产业 全年房地产业增加值54.3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9%。
其他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增加值10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4%。
三、招商引资与对外贸易
新的动能加速积蓄。全年产业项目到位额60.07亿元。全年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额10180万美元,同比增长107%。全年外贸出口总额16.46亿元,同比增长10.2%。
四、楼宇园区
全区28座楼宇园区,注册企业5817家,实现全税12.22亿元。其中商务楼宇21座,注册企业3288家,实现全税10.34亿元;产业园区7座,注册企业2529家,实现全税1.88亿元。注册资金千万元以上79家。
五、科技创新
全年签订技术合同139项,合同额123.8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2.85亿元。省部级以上获奖成果数5个。
六、文化和旅游
文化 全区共有文化馆1个,举办各类展览8次,训练班230次,组织文娱活动160次。图书馆2个,藏书40.0万册,借阅人数10.3万人次。档案馆1个,馆藏资料2.51万册。城市书吧28个,配书5.5万册,接待借阅1.15万人次。
旅游 全区共有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旅游景区8个,2A级旅游景区4个。三星级饭店2个。意风区获评“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
七、教育和卫生
教育 教育事业优质发展。全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共计105所。其中,中学18所,职业学校1所,小学25所,幼儿园55所,进修学校1所,特殊教育机构2所,其他单位3所。全区教职员工总数7024人,学生数67731人。全区中学招生10257人,毕业7799人,在校生27686人,专任教师2553人。小学招生4440人,毕业5879人,在校生31827人,专任教师2190人。幼儿园幼儿7831人,当年入园3356人。
卫生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全区有各类卫生机构260个,其中区卫生系统直属卫生机构15个,民营卫生机构237个。卫生机构实有床位3922张,其中直属卫生机构床位650张,民营卫生机构床位780张。卫生技术人员795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667人。全年住院9141人,出院9145人。
八、人口
截至年末,全区户籍户数26.35万户,户籍人口64.15万人。全年出生1805人,一胎1302人,二胎、多胎503人。全年死亡6319人。
九、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可支配收入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44元,增长3.9%。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4.2%,经营净收入下降6.9%,财产净收入增长0.8%,转移净收入增长5.0%。
消费支出 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900元,下降1.1%。其中,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增长1.8%,食品烟酒支出增长1.2%,衣着支出下降0.1%,居住支出下降0.7%,教育文化娱乐支出下降1.3%,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下降1.8%,医疗保健支出下降2.6%。
社会保障 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28万人,职业培训2081人次。全区各类养老机构共有床位3979张。新增天津市住房租赁补贴(一类)家庭4户、天津市住房租赁补贴(二类)家庭564户、天津市住房租赁补贴(三类)家庭683户、公房核减租金38户、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292户、公共租赁房1354户。截至年末,全区共有居委会118个,居民小组4620个。
十、城市建设
城区管理精细长效。全区共有市政道路187条,道路长度131.23公里,道路面积244.7万平方米,道路维修养护9.28万平方米。园林绿地总面积361.79公顷,绿化覆盖率36.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5.38平方米。全区共有公园23个。
十一、生态环保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百日攻坚”行动,排污单位处理设施处理率100%,化学需氧量3.077吨/年,PM10平均值69微克/M3,PM2.5平均值38微克/M3,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50.7分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