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河北区民政局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民政局 发布时间:2024-10-11 16:02

一、加强困难群体救助工作

一是规范完善准入条件,确保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做好相关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工作,在综合考虑申请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基础上,指导各街道积极稳妥做好救助对象的审核确认、分批分类开展复审核、新版授权书更换工作,加强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加大相关政策宣传和业务培训力度,督促街道切实将“单人保”“渐退期”等新政策落实到位;配合市民政局开展好社会救助审核确认“一城通办”试点工作,做好文件精神的学习理解,规范受理流程,积极推进收入证明材料简化。二是畅通群众求助渠道,提升主动发现困难能力。充分依托社区网格化管理、志愿者等基层“铁脚板”,定期开展摸底排查、走访慰问,主动上门送政策送服务,帮助困难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大力推广“河北区社会救助自助评估平台”微信小程序应用,让困难群众查询、办理社会救助事项真正实现“掌上查”“指尖办”,确保主动发现、及时干预、精准救助。三是圆满完成试验区创建,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按照市民政局2023年底确定的我区等共10个单位作为全市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单位相关工作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开展实际,开拓思路,细化任务目标及工作措施,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加快社会救助领域改革创新经验推广和成果转化,确保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四是发挥区级资金作用,增强社会救助综合效果。结合区扶贫助困资金项目,依托已建成的区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中心,探索开展非物质类社会救助服务,变单纯现金救助向多领域拓展,实现社会救助工作的有机统一、相互衔接,增强社会救助综合效果,使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质”的提升。五是发展壮大慈善救助,发挥社会力量补充作用。依托海河沿线观景带、大悲禅院、德云社等具有河北区特色的文化产业,拓展慈善募捐渠道,发挥慈善组织引领作用,汲取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鼓励有意愿有能力的爱心企业和社会群体投身慈善、回报社会,引导社会公众关心慈善、支持慈善、参与慈善,发挥慈善帮扶的补充救助作用。六是加快遗产管理人案件处置,推动未成年人救护深入开展。认真履行法律赋于的权利,加强与法律顾问沟通,积极跟进法律程序,推动李东等遗产管理人案件处置。加强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精准保障和检查工作,确保每一名符合条件的儿童应保尽保。按规定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补贴及困境家庭儿童基本生活费,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实现应保尽保、落实一人一档、定期评估、精准保障、动态管理。为孤儿购买基本医疗保险,落芝孤儿助学工程、“孤儿医疗康复明天计划”、“结对认亲”计划、“梦想助力我成长”项目,切实维护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受教育的权利。

二、实施“自治强基工程”

一是抓基础,促规范按照社区精细化标准和要求,规范居委会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能,打通联系服务居民群众“最后一公里”。强化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建设,完善民主协商内容,着力构建现代化基层治理力量体系,健全完善社区居委会6个下属委员会组织架构,优化基层治理人员力量编成,做到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在社区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抓管理,提效能持续巩固“三强基、三增效”工作,配强配齐社区工作者,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加强综合业务能力培训,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规范的服务,盘活社区资产,提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发挥各街道社工站作用,创建和推广“五社联动”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旧楼区长效管理工作的监督、指导、协调工作,发挥每个街道“红色物业”党建活动阵地的作用,做好市级每月及年终对我区综合评估考核工作,保持我区在全市综合排名领先的优势。探索推进河北区人民政府与深圳润高智慧产业有限公司在旧楼区长效管理服务方面的战略合作事宜,提升旧楼区长效管理水平。三是抓创新,出精品指导各街道结合每个社区基层治理工作特色,总结归纳突出的人和事,树立河北区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上报市民政局和民政部,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和方式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河北区基层治理工作的影响力,抓出特色和成效。

三、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积极申报申请民政部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二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新住宅小区严格落实“四同步”要求建设养老服务设施,支持各街通过购置、置换、租赁等方式加快补齐老旧小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断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三是强化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作用发挥,通过“四化”赋能,数智化管理、专业化赋能、规范化运作、多元化发展,将街级中心打造成老年人休闲娱乐基地、家属喘息照护基地、养老服务人才实训基地,做到一“中心”一“特色”,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多样化、便捷化的养老服务,让老年人不离家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四是持续推进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按照“一户一案”的原则,聚焦老年人安全、居住、健康等功能性需求,针对每户老人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实施方案,确保改造效果最大程度的方便群众生活。五是加强养老服务人才培训,开展养老机构院长和负责人培训,持续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照护者培训,引进养老服务相关专业人才,提高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加强他们的继续教育、改善工作环境、提高工资待遇,增强职业认同感。六是推进“河北区一体化养老服务运营与管理平台”的使用,发挥“养老服务云集市”的作用,推进养老产业深度融合,做大养老产业,积极联系老年用品生产厂家,丰富完善老年用品、适老化产品、各类特色助老服务项目的内容、价格等信息。七是推动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康养消费工作,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打造“津(金)牌养老,创新河北”服务品牌,打造一批具有创新活力的示范企业,促进康养消费产业链建设,引导康养企业发展,塑造自上而下的生态供应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并对外输出多元多层多主体的养老产业模式,形成特色康养消费产业。八是抓好养老服务机构消防安全、食品安全、防疫等工作,积极开展“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抽查活动以及各项专项整治。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