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新开河街道办事处2025年工作计划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新开河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25-02-01 09:05

   2025年,新开河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将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工作部署,凝心聚力、真抓实干,做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民生保障、社区建设、社会治理等各方面工作,为河北区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一、推进民生改善,着力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一是完善救助工作体系。对街域内困难群体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大定期入户走访力度,对不同程度、不同种类困难群体分类建档,摸清摸透困难群众底数,切实做到精准施救。根据困难群体实际情况用好用足用到位各项救助资金,确保救助政策及时落实到位,做到严格审核、强化管理,应保尽保、不错不漏。全面推进社会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体制建设, 探索完善“救急难”工作主动发现机制,完善临时救助实施细则,切实保障特殊人群和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让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群众得到及时救助,最大限度地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极端事件发生。

是优化基本养老服务设施供给推动经济适用房项目养老配套公建使用,争取新增1处日间照料中心。针对老旧小区缺乏载体的现实问题,探索活化利用现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见缝插针”增加嵌入式为老服务功能。鼓励养老服务设施运营单位转变思想观念,弱化对政策补贴的依赖度,增强自造血能力。聚焦打造“医养康养示范街”产业定位,充分发挥祥润医疗、天津市第一医院二期康养项目作用,为我街医养康养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持续打造“新开河街银发节”养老服务品牌,在加强日间照料、一般养老服务的同时,针对年龄差距、收入差别等因素,设计和开发具有个性化需求的特色养老服务内容,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全力推动就业创业。2025年,新开河街我们将在市区人社局的指导下建立“新开河街就业驿站”,打造全市统一的“津彩e就业”服务品牌,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15分钟”就业服务圈,健全标识统一、布局合理、服务规范、运行高效的基层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依托就业驿站,全面摸清辖区内劳动者就业失业情况、重点群体就业服务需求,以及各类用人单位需求信息。通过天津数字就业创业信息系统资源数据库和天津公共就业服务网信息平台,及时将就业失业数据、岗位招聘等信息回流就业驿站,推进劳动者和用人单位顺畅对接,提高公共就业服务工作水平。  

二、优化资源配置,着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一是以街域资源禀赋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加速发展养老、医养康养产业。依托天津市第一医院医养康养项目、十里观澜养老配套项目、中新药业饮片厂等为主的多级产业发展支撑要素,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吸引更多养老、医养康养企业落户,助力街域产业发展。二是继续加强区街联动和“四所一站”机制,拓宽招商线索渠道,加速资产盘活进程。加强与区投促局等招商部门的沟通协作,通过举办资源推介活动,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对接。同时,用好招商联合体、资产盘活工作群和“四所一站”等,提升招商线索的筛选与匹配效率,确保每一条线索都能转化为推动资产盘活的实际动力。三是联合上海祥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全时云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对接与合作,吸引更多优质企业的资源向新开河集聚,带动街域医养康养产业发展。

三、加强综合治理,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打造禁毒示范社区。依托禁毒康复工作站,建立完善社区情报信息员队伍建设,加强禁种踏查等情报信息搜集和排查,发挥群防群治作用。强化吸毒人员双向精细化管控,定期走访排查,加强对困难吸毒人员帮扶关爱,进一步拓宽宣传渠道、丰富宣传方式。

二是全力推进积案化解。践行“信访接待下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把控减重点信访人进京越级访摆在突出位置,压实包案领导责任,克服一切困难,落实属地责任,做好稳控值守工作。加大对基层社区的调研指导,经常性开展信访人员入户走访,定期分析信访人员情况,做好信访人的思想稳控工作和心理疏导工作。坚持按照“三到位一处理”的原则做好信访工作,积极对接属事单位持续推进常态化治理重复信访、化解积案工作,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是着力做好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攻坚战,深入推进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隐患整改工作,加强重点领域安全检查,保障群众食品药品安全,开展火灾隐患等排查整治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健全完善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持续强化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保持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四、加强环境治理,着力营造宜居生态环境

一是规范物业管理,提升物业管理水平。以“红色物业”、“阳光物业”建设为抓手,一方面监督商业物业按照服务合同约定保质保量提供服务,针对电动自行车上楼、楼道堆物、环境卫生等居民重点关注事项加强巡查。对电梯、消防等小区公共设施设备的维护监督物业依法依约维保,确保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另一方面提升物业工作公开透明程度。一是加大对涉及小区公共收益等事关居民共同利益的事项的监督,督促物业服务企业依法依规做好公开公示。二是物业选聘工作流程的公开公正,发挥业主自治,提升业主参与度。发挥物业联席会协调资源解决矛盾的作用,推动形成社区通过物业联席会解决矛盾,总结经验,预防矛盾的良性循环。

二是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水平。不断规范建筑垃圾、大件垃圾管理及处置。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制度,扩大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范围,加大宣传力度,强化绿色生活理念,提升居民垃圾分类参与度与分类准确度。规范开展巡林、巡河、大气巡查,做到问题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定期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宣传,不断提升街域内生态环境水平。

五、强化监督监管,推进党建引领再上新台阶

(一)强化基层党组织引领力,推动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深度融合。

一是推动区域化党建联建。落实街道“大工委”和社区“大党委”机制,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加强党组织对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统一领导,落实与“双报到”单位开展“握手计划”,探索建立区域统筹、多方联动的基层大党建格局。二是促进组织架构和治理体系融合。全面落实“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构建“社区-普通网格-微网格”治理体系,持续推进“微网格”建设,促进“微网格”发挥“大能量”。三是持续开展暖“新”服务。围绕“聚”、“暖”、“融”等关键点,推行落实“暖新十五条”举措,努力把新就业群体组织好、服务好、凝聚好,打造“抬头可见、迈脚可进”的“新就业群体友好街区”。强化“益新”志愿服务队伍建设,发挥新就业群体“移动探头”作用,形成“以服务换服务”的良性治理循环。

(二)构建教育引领、管理服务、反哺治理的全方位闭环的“双向奔赴”治理队伍。

一是抓好思想教育引领。持续深化“初心课堂”品牌培育,依托街道党校阵地,开展系列党员教育培训活动,深化“三微”创建,引导广大党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党员教育管理提质增效。二是丰富服务群众载体。以“两代表一委员”接待、“金点子 解难题”及“红色议事厅”“志愿服务岗”“我为群众办实事”等载体,持续开展“幸福列车 送福到家”“家门口党建联盟市集”活动,将党员群众凝聚在党组织周围。三是反哺服务基层治理。做实扩大微网格、党员中心户,强化党员意识;构建以党员为主体的志愿者队伍,开展“聚光典礼”活动,宣传引导其参与基层治理、发挥作用。

(三)全面落实基层减负,持续推进基层赋能增效,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

一是建强基层治理队伍。选优配强社区工作力量,强化社区后备力量储备,依托“领跑善治”书记工作室和“领跑成长营”,全面增强社区干部的素质能力。轮训培训锻造过硬素质。通过专题辅导“案例式”、现场研学“体验式”、情景教学“模拟式”、亮单晒绩“演讲式”、课堂交流“研讨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开展全覆盖集中轮训培训,确保社区干部真正成为引领发展、基层治理的“政策通”“活字典”。擂台比武强化实践训练。定期开展“擂台大比武·能力大提升”书记沙龙活动,组织开展实地观摩、现场点评、互评互鉴等亮单晒绩活动,全方位锻炼应变能力、学习能力、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是健全完善街道职责清单。建立街道履行职责事项清单,梳理基本履职事项清单、配合履职事项清单、上级部门收回事项清单,确保清单实效性、实用性;加强与区级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理顺权责边界,确保闭环落实。

(四)坚持社区精准“画像”,培育叫得响可复制有特色的基层党组织品牌样板。

一是打造品牌特色亮点。坚持党建品牌、书记项目、一线工作法相融共促,对社区进行精准“画像”,发挥资源优势,聚焦问题短板,开阔工作思路,谋思路、定举措、强推动,反复推敲打磨载体和成效,总结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特色品牌样板。二是强化经验总结推广。加强基层治理先进典型发掘力度,利用“新河风采”公众账号持续发声,深入开展党建品牌培育、书记项目宣传,持续推广“小方桌”六步协商、“三让三解”群众解纷工作法,形成典型带动示范引领效应,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