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等法律法规,有效防范辖区硫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及窒息事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按照区安生办《关于开展2025年预防硫化氢等气体中毒和窒息事故专项整治的方案》要求,结合望海楼街实际情况,制定本专项整治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统筹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全面落实全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工作会议精神和有关工作部署,精准排查治理有限空间场所的底数及安全风险隐患,建立易产生硫化氢等中毒和窒息气体的有限空间台账,加强防范硫化氢等气体中毒和窒息事故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强化作业审批制度和操作规程的落实落细,提升现场作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坚决遏制硫化氢等气体中毒和窒息事故发生。
二、整治范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人员可以进入作业,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集聚或者含氧量不足的空间。主要是:1.地下空间:包括地(酒)窖、涵洞、地坑、污水池(井)、电力井、热力井、燃气井、通信井、沼气池、化粪池、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暗沟、隧道、废井、下水道等;2.地上空间:包括酒糟池、发酵池、腌渍池、粮仓、料仓、垃圾站、温室、冷库等。3.密闭设备:如船舱、贮罐、反应塔(釜)、冷藏箱、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上述未列出的有限空间,企业也应当按规定落实相应的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经辨识分析存在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中毒和窒息风险的其他有限空间,应当纳入重点范围。
整治范围为:存在有限空间的有关单位、企业以及受委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有关单位、人员。
三、整治问题
(一)存在有限空间的有关单位、企业
1.风险辨识。准确辨识有限空间是有效管控有限空间作业风险,遏制事故发生的基础和前提。有关单位、企业必须要对本单位存在的有限空间逐一进行辨识,并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排查管控,形成有限空间管理台账,在出入口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
2.健全制度。建立制度是维护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秩序,确保有限空间作业规范性和有序性的基本保障。有关单位、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以及安全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审批、作业人员安全培训教育等制度,建立健全承包方管理机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者在承包合同中明确各自的安全生产职责并对承包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统一协调、管理,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3.开展演练。定期开展演练是杜绝盲目施救避免伤亡扩大的有效手段,有关单位、企业必须要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处置方案,按规定组织演练,并进行演练效果评估,不断提升有限空间从业人员应急处置能力。
(二)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的有关单位、人员
1.配备符合标准的装备。配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装备是保障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的必要条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必须按照有关规定配备有限空间作业必需的通风、检测装备和个人防护装备,并在作业过程中有效使用。
2.开展人员教育培训。进行安全培训教育是提升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减少人员不安全行为,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有关单位、企业必须要对参与有限空间现场作业的人员进行专题安全培训且考试合格,未经培训合格不得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3.设置现场监护人员。监护人员是有限空间作业的“关键人”和“明白人”,在规范作业程序、有效预防事故,特别是防止伤亡扩大方面起到关键作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有关单位、企业必须要在作业现场设置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当对通风、检测和必要的隔离、清除、置换等风险管控措施逐项进行检查,确认防护用品能够正常使用且作业现场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报装备,确保各项作业条件符合安全要求,并全程进行监护。
(三)相关负责科室
1.全面建立监管台账。建立监管台账是相关科室准确掌握了解本行业有关单位、企业有限空间底数的基础和关键。相关科室要在有关单位、企业上报台账的基础上,认真进行复核,及时建立本行业领域的有限空间监管台账。
2.定期组织督导检查。相关科室定期对辖区有限空间重点作业的有关单位、企业进行督导检查是有效推动工作落实的重要手段。行业主管部门要定期对本行业有限空间重点作业的有关单位、企业进行督导检查,紧盯重点检查内容,落实检查要求,提高检查质量,通过督导检查倒逼有关单位、企业把有限空间作业各项制度落细落实。
3.及时开展案例警示教育。组织有关单位、企业开展警示教育是督促预防事故发生最管用、最有效的方法,各相关科室要针对全国发生的有限空间典型案例并结合本行业领域有限空间特点及时开展警示教育。通过教育督促行业有关单位、企业举一反三、引以为戒,认真抓好有限空间作业各项安全措施落地见效。
四、主要任务
1. 风险源头管控。建立辖区有毒有害气体风险点动态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及监管责任人。强制要求高风险作业场所安装固定式硫化氢检测报警装置,配备便携式检测仪、防毒面具、通风设备等。
2.隐患排查治理。联合应急、住建、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拉网式”检查,重点核查作业审批流程、安全警示标识、防护装备配备情况。对存在通风不良、设备老化等问题的场所,限期整改并纳入“回头看”清单。
3.规范作业流程。严格有限空间作业“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流程,落实“双人监护”制度。推动企业建立作业前风险告知卡,明确气体类型、危险等级及应急措施。
4.强化宣传教育。开展“安全进社区”活动,通过案例警示片、宣传手册普及气体中毒预防知识。
5.应急能力建设。指导重点单位每季度开展气体中毒应急演练,确保熟练使用救援设备。
五、工作步骤
(一)宣传教育。通过微信、抖音等不同途径,采取印发明白纸、口袋书、宣传册等多种方式,加大对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和硫化氢等中毒和窒息气体危害及防范知识的宣传培训力度,对硫化氢的危害性、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场所的识别、预防措施、应急处置措施和施救方法等相关的安全知识进行广泛宣传,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案例警示教育,充分突出事故的警示作用,结合有限空间作业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培训学习,通过对重点人的源头教育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二)自查整改。指导辖区有关单位、企业对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专项整治重点内容,全面自查本单位、企业有限空间数量、具体点位、安全管理情况。结合本单位、企业有限空间特点及时建立台账,针对自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对当时不能整改的要上报行业主管部门备案。
(三)督导检查。严格落实属地责任,在有关单位、企业自查自改的基础上组织开展督导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各社区及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此专项整治工作。要立即行动起来,对照方案,采取措施、安排部署,迅速落实到基层单位和每个企业。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切实负起首要责任,迅速组织开展自查工作。
(二)精心组织,深入检查。本次专项整治工作要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原则,周密安排,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街主要领导带队检查本辖区重点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分管领导深入一线、作业现场和重点区域进行现场检查指导,确保整治全面彻底、不走过场。
(三)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按照“坚持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严格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