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鸿顺里街关于进一步深化居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来源: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鸿顺里街道办事处 发布时间:2010-07-13 16:06

       鸿顺里街关于进一步深化居务公开工作的意见



各社区居委会: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进一步加强我街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居务公开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天津市和河北区有关文件精神,现就我街进一步深化居务公开工作制定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居委会组织法》为依据,以创建和谐社区为目标,以与居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社区事务为内容,与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河北同步进行。通过居务公开,切实保障居民对社区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推进社区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高社区工作效能和公信力,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服务。
   二、居务公开的内容、程序和方法
  (一)居务公开内容
   1、涉及社区管理、社区居委会履行职责、开展社区工作需告知居民了解的国家、市、区有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2、居委会工作职责、成员照片、姓名、职务、分管工作、居委会办公时间、联系电话等。
   3、社区居民自治管理的制度、章程、规定和居民对社区工作的建议、意见、监督反映方式,投诉渠道等。
   4、社区服务项目、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收费标准等情况。
   5、为社区居民办实事的项目及其落实情况和需要居民协助支持的工作。
   6、经社区居委会办理的享受低保、特困、廉租房补贴、残疾人补贴等困难居民的救助情况。
   7、政府部门拨付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收支情况,社会支持援助社区居委会款物及其他收支情况。
   8、社区居委会及成员年度工作考核评估标准和考核结果情况。
   9、代收费用、社会捐赠、募捐款物收支使用情况。
   10、社区党组织开展并要求社区党员参加的重要活动安排、党费收缴使用和其它需要公开的事项。
  (二)居务公开基本程序
   居务公开应严格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由分管居务公开工作的社区主任提出公开意见;
   2、社区有关工作人员按规定准备好公开资料;
   3、居委会居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核;
   4、选择一定方式进行公开,并在公开过程中收集群众意见,认真处理和反馈群众意见;
   5、公开资料建档保存备查。
  (三)居务公开方法 
   1、居务公开形式
  (1)通过召开居民代表会议、居民听证会、居民知情会以及社区监督员会等会议进行公开,并将居民代表会议作为居务公开的基本形式。  
  (2)设置居务公开栏。各社区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在便于居民观看的位置设立固定公开栏。
  (3)采取公开信、服务卡、楼门长入户等其它形式公开。
   2、居务公开时间
   居务公开时间要根据公开的内容确定,可分为长期公开、定期公开、即时公开三种类型。长期公开的应当包括:“居务公开内容”中第1、2、3、4项;定期公开的应当包括:“居务公开内容”中第5、6、7、8项;即时公开的应当包括:“居务公开内容”中第9、10项。定期公开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为一年、半年或每季度公开一次;即时公开的内容应当在此项工作开始或结束时公开,公开期限应当不少于7天。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居务公开落实
   1、建立机构,制定方案,确保高标准做好居务公开工作。居务公开工作在街政务公开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鸿顺里街居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居民科,办公室主任由居民科科长王玉山担任,成员由街组织科副科长翟玉洁、纪检科级干部罗忠红组成。各居委会要成立居务公开领导小组,组长由居委会主任担任,并设定专门负责人员。居务公开工作方案要目标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得力,做到:一要责任到位。落实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抓好落实;二要目标到位。确保2010年11各社区居委会100%实现居务公开并达到统一规范。在推进居务公开工作中,要紧密联系社区实际,创新公开载体、注重公开实效。要严格公开内容的审核把关,凡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事项不得公开。街居务公开工作办公室及时总结好做法、好经验。
   2、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工作落实。要建立居务公开年度考核、评议和日常检查制度。居务公开工作指导办公室要定期或不定期对居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切实保障群众的民主权利。要把经常性的检查和专项检查结合起来,对有一些容易发生问题的重点部位和环节及群众反映强烈的事项集中力量进行检查。街、居要畅通投诉渠道,充分发挥居委会内部及社区群众的监督作用。


                                            鸿顺里街道办事处
                                              2010年4月26日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