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名    称 :
河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河北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索   引  号 :
11120105000156718E/2021-00008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发 文 字 号 :
河北政发〔2020〕12号
主    题 :
综合政务\政务公开;科技工业信息化\科技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河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河北区

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各委、办、局、公司,各直属单位:

现将《天津市河北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印发给你们,请照此执行。

                                        2020年12月31


天津市河北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造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重要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河北区科技创新发展,将《天津市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津政发202023号)落到实处,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四个面向”,践行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着力强化创新源头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一流创新创业生态,支撑引领本区高质量发展。

(二)工作目标。

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到2022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3%以上;区内有效发明专利达到1110件。

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升。到2022年,全区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5家,“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科技领军(培育)企业分别达到60家、3家和2家,全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20亿元。

二、重点任务

(一)着力打造有灵魂的科技园区,为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1.盘活楼宇园区资源,高质量打造创新承载空间。一是大力盘活区域小洋楼、工业遗存、商务楼宇等资源,腾笼换鸟”、“筑巢引凤”、“以旧招新”多措并举,为老旧楼宇园区注入新动能;二是依托“津英汇”和天津国际设计周等特色品牌活动,借助新媒体不断提高重点楼宇园区社会影响力;三是鼓励和支持楼宇业主和运营单位开放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场景,建立集安防、信息服务、物业管理、集成管理等系统为一体的智慧楼宇综合业务服务平台。

2.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打造科技创新产业生态圈。一是借助钉钉数智产业园”,抓住后疫情时代企业信息化升级改造的“窗口期”,聚焦移动办公的创新创业生态,集中引育基于钉钉生态的移动办公企业。二是大力支持通广智能科技园建设,升级科技企业孵化服务模式,打造孵化器3.0版,通过引入优质第三方孵化器品牌,助力全生命周期科技服务模式落地,建成有内容、有服务、有灵魂的孵化器。三是全力推动华为公司北方科技研发中心尽快投入运营。四是超前谋划中车科技创新城建设,以中车系”战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技术图谱和产业图谱为引导,积极引进与轨道交通产业密切相关的智能装备制造、大数据等设计研发产业。五是重点提升远洋大厦、茂业大厦、旺海国际等高品质楼宇的创新创业环境,持续导入首都创新创业要素,使大意风区成为北京科技创新资源转移的聚集地。

(二)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更好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

1.加大民营科技企业引育力度。一是为科技项目快速决策提供便利化服务,积极发挥招商政策决策领导小组的作用,组织多部门对科技项目进行协同研判和决策,提升对科技项目的响应级别和服务能力。二是实施科技企业梯度培育。筛选有潜力的企业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申报辅导,提高企业质量。三是支持企业围绕核心产品(技术)优化专利布局。注重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提高知识产权专项经费投入,资助重点向发明专利倾斜,引导一类知识产权在数量和质量上共同提升。四是加大重点企业服务力度。制定印发《河北区重点企业包联服务工作方案》,将高技术重点企业等纳入包联范围。依据全市新动能引育指标体系,制定新动能企业白名单,实施重点包联、定期走访。

2.推动科技赋能传统制造业,支持重点企业创新发展。一是积极对接市智能制造等有关政策,支持工业制造业企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等领域不断突破发展。二是组织申报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指导试点企业启动贯标工作。三是开展企业上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创新应用案例征集、智能化升级咨询诊断服务等申报工作。四是进一步推动新增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和现有市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推动工业企业创新转型,助力企业实现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动能转换和提质增效。

(三)着力助推科技成果市场化转移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1.加强产学研”合作,畅通技术转移转化渠道。一是搭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平台,开展科技成果转化、知识产权对接工作,方便及时发布科技创新合作需求,促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创新,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局面。二是重点扶持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开展成果转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技术交易、产学研合作等转移转化服务,进一步提升规模过亿元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核心竞争力,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提升科技企业服务能力,完善智慧政企服务平台。借助平台的大数据技术,获取企业规模、创新能力、诚信信息和关键关联信息等,方便智能部门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提供全方位支持;根据企业的服务需求和中介机构的服务内容匹配程度,为双方推送供需信息,实现上下游服务的高效对接,进行业务的自动撮合。

3.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提供科技成果转化全流程服务。建设智能制造快制实验室”,通过聚焦“智能+”领域,构建“智能+”产业链生态,打造“智能+”资源汇集地,利用“钉钉移动办公平台”、“能源大数据平台”、“增材粉体平台”为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硬科技企业提供工业设计、小批量试制、敏捷制造、检测认证、协同服务、营销推广等多个环节所需的资源与服务,为项目转化落地提供服务支撑。

(四)着力引育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更好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

1.加快科技创新人才聚集。一是为科技领军企业申报的急需型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二是为海河英才”引进的科创人才,给予人才落户便利化服务。三是多元化宣传人才政策,打通政策普及最后一公里”。

2.加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是落实海河工匠”建设工程工作,做好高技能人才选拔、培养工作,促进河北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二是营造科技人才发展良好生态。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激发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科技创新活力和干事创业热情,切实为人才在企事业单位间的双向流动”搭建平台。三是加强职称改革政策宣传,做好专业技术职称申报工作和初级聘任工作。

(五)着力发挥金融支持科技作用,推动科技与金融的创新融合发展。

1.创新融资举措,优化科技金融环境。一是引导银行机构创新适合科技型企业的融资产品和服务,鼓励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应用知识产权质押、科技保险、投贷联动等金融产品。二是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发行公司债、双创债等融资工具筹集资金。三是多渠道搭建政银企交流合作平台,组织召开雏鹰”企业专场金融推介会,提高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成功率。四是积极引进符合资质的科技金融专营机构或类金融机构,支持科技与金融的创新融合发展。

2.设立政策性的产业引导基金。通过财政性资金持续投入,围绕河北区电子科技+智能制造”的产业格局,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区内电子科技、智能制造、高端装备、物联网等高新技术创业企业,支持“5G 新基建”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河北区创新创业创意企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示范、引领和撬动作用,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创新驱动产业、战略主导产业和政府鼓励发展的领域,大力培育新兴企业、服务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3.用好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型企业上市。进一步建立完善区上市工作领导小组机制,把握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契机,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加快发展;建立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实行多部门联动,对入库企业开展一企一策”服务培育;支持企业积极开展股份制改造,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标对表挂牌上市条件,协调解决企业在股改挂牌上市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坚持党对科技创新事业的全面领导,各部门、各单位要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的高度来认识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的重要意义,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整体推进,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强政策保障。推动引育新动能、智能制造等政策落实落地。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充分发挥海河产业基金、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基金等支持引导作用,建立健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

(三)分解压实指标。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关系河北区未来三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发展,各项工作要逐项落实,明确阶段性目标、任务指标按年度进行分解,明确时间进度安排,强化督查推动。


    附件:天津市河北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重点任务

          工作目标年度分解表


附件

天津市河北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

(2020—2022年)重点任务工作目标年度分解表

序号

工作目标

2020

2021

2022

1

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

1.1

1.2

1.3

2

全市有效发明专利(件)

1000

1050

1110

3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100

115

125

4

"雏鹰”企业数量(家)

60

60

60

5

瞪羚”企业数量(家)

2

2

3

6

科技领军(领军培育)企业数量(家)

1

1

2

7

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亿元)

16

18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