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北区2019年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2019年,河北区委、区政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依法治市办的具体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实现建成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总体目标,全面推进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实实在在成绩,迈出了坚实有力步伐。
一、2019年工作成效
(一)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1.组织领导机构进一步强化。河北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切实履行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明确党政主要负责人承担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将建设法治政府摆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努力形成从党政主要负责人到其他领导干部直至全体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闭环责任体系。及时制定出台《河北区委区政府关于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河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和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关于加强自身建设规定的通知》,提出了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加强和改进政府工作,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总目标。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全面依法履行职责,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各项工作,不断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提高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水平。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认真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确保完成“七五”普法任务。深入推动审计监督全覆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持续提升政府公信力。
2.全面推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持续推进“一制三化”改革工作,大力推行“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用跑”机制,全区90个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开通网上申报,实现了网上可办率100%。不断深化“五减四办”,全部在政务服务大厅窗口公示。围绕“办成一件事”,实现“场景式”审批,切实解决审批互为前置问题,确保办一件事“一次进件、一路畅通、一次办结”。打造优质审批服务,实现无假日审批。
3.不断健全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严格落实《河北区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变更流程图》。机构改革工作开展后,区编委办和区司法局对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权责清单进行调整并对法定依据进行审核,确保权责清单动态调整依法依规进行。对32个行政执法部门的权责清单调整、修改法定依据等内容进行合法性审查,增加职权3项、修改职权依据74项、删除职权10项,提出法制审核意见书24次。
4.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格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广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通知》和《国务院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意见》文件精神,积极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制定《河北区市场监管局开展公示信息和登记事项“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实施方案》和《2019年“双随机”抽查工作指导》文件。全年,组织开展年度食品生产经营者风险评级工作,累计完成食品生产企业风险分级6家次,食品经营者风险分级6398家次。指导11个市场监管所按照网格监管职责开展食品生产经营者监管网格,累计完成检查食品生产企业25家次,食品经营者6135家次。
5.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信用信息共享交换系统建设,完善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深入推进“一个平台管信用”,目前已完成河北区信用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建设项目的专家评审、项目立项、政府常务会审议、财政申请、招投标等相关流程。
6.创新社会治理,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进平安医院创建,对医疗机构安装高清摄像头,确保重要点位无死角、无盲区、全覆盖。坚持以打造一站式、综合性、服务型窗口为目标,将律师服务、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等职能纳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充分发挥“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和天津网上办事大厅的功能作用,深化信息化应用,逐步实现法律援助网上审查、审批和指派,及时处理网上法律援助咨询和申请。
7.优化公共服务。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全区域、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法定化。建立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制度,并在公开招标网站公开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各项目录。平等保护政府采购当事人合法权益,营造开放有序、公平竞争的政府采购市场环境;优化财政工作流程,落实采购人主体责任和主观能动性。
8.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严格落实永久性保护生态区域管理规定,坚持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全面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水污染防治行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坚持深入开展环境问题引发的矛盾纠纷大排查,加强对环境污染投诉案件的监控、梳理和调解,确保对环境信访案件件件有调处、件件有回复,维护公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全年共受理公众环境投诉2240件次,处理率100%。投诉量较去年同期下降10.7%,环境信访调处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二)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9.强化行政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长效机制。根据“立、改、废”工作原则,要求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领导责任、工作科室和具体工作人员做好清理工作。严格按照规范性文件备案流程和要求进行审查,切实提高备案工作的规范率和及时率,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有效。
10.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提高公众参与度。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目录及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开,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除依法不予公开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充分听取社会公众意见,确保了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未经合法性审核或经审核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11.严格进行法制审核工作。严把规范性文件审核关口,严把区政府常务会议议题涉法事项,建立健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出台《河北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市场体系建设中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的实施意见》和《河北区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政府法律顾问、公职律师作用,积极参与重大巡视督察问题的任务整改,为问题彻底解决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三)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12.全面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根据机构改革方案内容,及时推进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文化市场、城市管理等队伍整合组建,并及时对权责清单开展法制审核工作。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积极推动“两法衔接”工作落到实处,避免“有案不送”“以罚代刑”等问题的发生。
13.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工作。制定印发《关于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实施方案》,加强事前公示工作。结合政府信息公开、权力和责任清单公布、“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等工作,在网站和行政许可大厅前台、各市场监管所前台等场所,积极公开行政执法主体、人员、职责、权限、随机抽查事项清单、依据、程序、监督方式和救济渠道等信息,并健全公开工作机制,实行动态调整。规范事中公示工作,加强对申领和使用天津市行政执法证件行为的管理,及时准确更新河北区行政执法监督平台中的行政执法人员信息。推动事后公示工作,积极完善公开信息的审核、纠错和监督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公众对行政执法决定信息公示提出的意见、建议,接受公众的监督。
14.健全行政执法人员管理制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2019年河北区共1319名行政执法人员完成行政执法证件公共法律知识网上培训、考试,网上学习完成率100%,考试合格率100%。
(四)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15.认真研究办理人大对政府工作提出的有关审议意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保办结满意度100%。
16.支持人民法院依法受理和审理行政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按规定出庭应诉。制发《河北区人民政府行政应诉工作办法》,并制作应诉(应复)工作流程图作为文件的附件以明示规范。
17.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工作扎实有序推进。加强数据动态管理,各行政执法单位将执法检查、行政处罚等执法信息按要求及时进行归集,确保履行法定职权常态化。认真做好自动预警、主动抽样、重大案件、投诉举报等主动监督工作,及时对相关涉及预警的执法主体予以反馈,监督各行政执法单位严格依法履职。
18.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清单管理制度,并对内容进行动态更新管理。重新调整了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部门及时间节点,着力推进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工作。规范依申请公开答复工作,制定了《河北区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答复文书》,进一步巩固落实了全区依申请公开案例分析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具有河北区特色的工作机制。
(五)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
19.健全依法化解矛盾机制。规范行政调解工作程序,严格落实《河北区行政调解工作规定》。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机制,实现三大调解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努力推动“三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机制规范高效运行。在行政调解适用范围内,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对矛盾纠纷当事人开展耐心细致的说服疏导工作,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和相关纠纷。
20.切实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制作河北区行政应复应诉事务接转流程记录表,组织召开《河北区人民政府行政应诉工作办法》内容培训会,不断提高复议和应诉工作水平。全年共办理各类行政诉讼案件156件,以区政府为被告的行政案件无败诉发生。全年共办理市、区两级行政复议案件65件,作出撤销、责令重新作出行政行为、确认违法等纠错复议决定的6件,纠错率13%。
21.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年开展14次集中法制宣传活动,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在12个社区和学校建立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有效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观念。
(六)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
22.树立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升政府工作人员法制观念、法治素养,确保了工作人员依法办事能力强、法治素养好,杜绝特权思想、法制观念淡薄的现象发生。强化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和考查,建立并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组织好领导干部网上学法用法考试工作。通过个人自学、法律顾问讲座、专题学习探讨等方式学习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水平。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法治政府建设意识还不够,一些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开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还不够,行政执法行为监督制约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强化统筹协调,加快法治政府建设进程
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贯彻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15-2020年)〉》,紧紧围绕建设法治政府目标开展工作,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突出重点领域制度建设,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切实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和社会公众的认可度。
(二)充分发挥作用,严格落实依法决策机制
进一步推动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向多领域不断延伸,积极参与重大行政决策的合法性论证、规范性文件的研究论证、重大疑难行政案件的研究和应诉工作,切实发挥在参与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执法监督、行政权力公开、行政资源优化配置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严格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的程序规定,确保行政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三)加大监督力度,不断规范行政执法行为
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坚决克服懒政、怠政,纠正不作为、乱作为,消除权利设租寻租空间。充分发挥行政执法监督作用,深化行政执法衔接协调机制,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平台工作力度。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持证上岗和资格管理制度。加强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督促和约束行政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履职,不断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四)化解行政争议,提升应诉复议工作水平
严格执行《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和改进行政应诉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依法出庭应诉制度,及时就行政诉讼发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实现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良性互动。认真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的专业性、透明度和公信力。
特此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