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 2019年12月3日星期二

无障碍 无障碍 简体| 繁体 长者模式 长者模式

政务公开  >  政策一点通  >  河北区文件  >  区审计局
名    称 :
【审计结果公告】关于河北区2021年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
索   引  号 :
11120105000157008W/2023-00001
发 布 机 构 :
天津市河北区审计局
主    题 :
财政审计\审计监督
成 文 日 期 :
发 文 日 期 :
有   效  性 :
有效

区十八届人大常委会

  第9次会议材料

关于河北区2021年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

其他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报告

河北区审计局局长  王 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21年区级预算执行、决算草案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请予审议。

一、2021年区级预算执行及决算草案编制的基本情况

审计结果表明,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部门各单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委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积极应对严峻的财政收支形势,克服财政增支减收压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

    ——克服各项减收因素影响,挖掘财政收入潜力面对疫情反复和减税降费等叠加因素影响,拓宽增收渠道,着力提升财政收入质量效益,全年财政收入较2020年增长17%,税收占比88%,收入结构更加优化。积极争取中央和市级各类政策资金支持,重点用于推进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和弥补“三保”缺口等刚性支出。

    ——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立足全区疫情防控大局,加快防控资金拨付使用,保障防控工作有序开展。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支持第二实验小学中铁国际校区、育婴里第三小学和四十八中建设,补齐义务教育学位资源紧缺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落到实处。支持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智慧平安社区建设,助力社会和谐稳定。

    ——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工作,提高财政管理水平。制定了《河北区财政预算管理一体化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组织开展培训,在全市区级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中荣获优秀等次。健全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加强资金流向跟踪监控,提升资金直达基层惠企利民效果。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和“三公”经费支出,达到中央相关规定要求。

(一)区级预算收支情况

2021年区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3547万元,加上市转移支付收入235732万元,新增一般债券转贷收入12000万元,置换和再融资一般债券转贷收入60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11856万元,调入资金41915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57505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537801万元,收支结余37249万元。

市转移支付政府性基金收入110438万元,新增政府专项债券转贷收入94000万元,上年结转收入43912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入248350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支出150592万元,收支结余97758万元。

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2470万元,其中国有资本经营收入1892万元,市转移支付收入578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总支出5万元,收支结余2465万元。

(二)区级决算草案编制情况

区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42次会议通过了对年初预算的调整,支出预算由年初的52亿元调整为43亿元,支出中118334.45万元待通过以后年度预算安排。区级决算草案与区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预算执行情况相比,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加0.33万元,支出减少0.09万元;政府性基金总收支分别增加0.35万元和0.59万元;国有资本经营总收入增加396万元,支出增加5万元。

(三)区级政府债务收支情况

   2021年政府债务年末余额127.6亿元,当年新增债务10.6亿元,主要用于安置房建设、意风区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

二、区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情况

(一)区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情况

2021年区财政部门加强预算管理,保障基本民生和重点领域支出,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有所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编制方面

(1)预算编制不完整。一是部分一级预算单位未将上年度结转和结余资金编入当年部门预算,涉及金额86564.75万元。区财政部门加大预算统筹力度,2021年底收回各预算单位结转结余指标,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列入部门预算;二是市财政局提前下达的部分转移支付资金未编入年初预算,涉及金额8355.7万元,较上年度大幅减少。

(2)个别项目未执行预算。2020年区财政部门年初预算下达两所学校“残疾人随班就读”项目3.48万元,当年未支出;2021年对上述项目进行追加预算,安排当年预算指标2.61万元,仍未支出,形成项目连年结转,连年申领预算。

(3)部分公用经费定额标准长期未调整。未按零基预算要求,结合实际支出情况对培训费等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做动态调整。

2.预算执行和调整方面

(1)部分转移支付资金未在30日内分解下达到预算单位,涉及金额425.43万元,较上年度大幅减少。

(2)部分追加预算未形成支出,涉及金额3313.78万元。

3.项目绩效管理方面

(1)区教育局等5个预算主管部门对所属单位未开展部门绩效评价。

(2)个别单位绩效自评填报质量不高,未根据项目实际支出情况适时调整;个别项目整体绩效目标设置不够科学合理,三级指标设置不够细化规范,监控表主要要素填报不全。

4.暂付性款项方面

(1)消化存量规模未达到相关要求。2021年当年消化财政暂付款项10863万元,消化规模未达到2018年末余额20%的要求。

(2)逾期借款未收回。2021年收回和列支清理消化区国资委借款3256.68万元,剩余借款超过一年仍未收回。

(二)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情况

2021年度区级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在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上,运用联网大数据,对全区195个一、二级预算单位进行联网全覆盖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有:

1.收支管理方面

(1)城镇垃圾处理费未上缴国库。鸿顺里街道办事处等5家单位收取的城镇垃圾处理费未按规定上缴国库,涉及金额164.08万元。

(2)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股息)未上缴国库。江都路街生产服务管理处等6家单位收取股息未上缴国库,涉及金额16.55万元。

(3)部分资金未专款专用,涉及金额1.19万元。

2.国有资本投资方面

(1)对外投资入账价值不完整或未登记入账。截至2021年6月股权转让至区财政服务中心前,原江都路街劳动保障服务中心等2家单位持有股权未入账,涉及金额17.23万元;光复道街生产服务管理处等4家单位对外投资入账价值不完整,涉及金额10.75万元。

    (2)对外投资变更情况未做账务处理。鸿顺里街生产服务管理处股权转让后未将资产变更情况登记入账,涉及金额42.63万元。

3.国有资产管理方面

(1)房屋管理存在薄弱环节。鸿顺里街道办事处等2家单位存在欠缴房租、无租赁协议等问题。

(2)资产管理不规范。公安河北分局等14家单位部门决算报表与资产管理系统所填报的房屋建筑面积和价值不一致;区教育局等6家单位购入资产未纳入资产管理核算,涉及金额163.39万元;个别单位还存在未配置正版化软件和未定期盘点固定资产等问题。

4.政府采购方面

第二医院等6家单位购买复印纸、碎纸机等支出未执行政府采购,涉及金额3.9万元。

5.内控管理方面

“三重一大”制度执行不严格。区教师发展中心等3个单位存在大额资金支出未经集体研究,部分党组和领导班子会议只有会议纪要, 无法还原决策过程等问题。

6.财务核算方面

(1)决算编制范围不完整。区住建委等4家单位未将下属预算单位或有关独立核算账簿的货币资金及负债情况编入部门决算报表。

(2)财务核算不规范。红光中学等17家单位福利费开支在往来款科目核算,未按规定据实计入费用;鸿顺里街道办事处等7家单位超限额使用现金;政务服务办等6家单位列支劳务费、讲课费等未取得正式发票;个别单位超额提取工会经费、银行存款账实不符、公务接待费未附清单、未严格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

7.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方面

1家单位公款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缴纳的失业险涉及金额1.93万元,该问题已审中整改。

8.残疾人补贴发放方面

区残疾人劳服所及区民政局管理的残疾人存在死亡后未及时停发补贴问题,涉及76人次2.16万元。截至2022年4月,上述补贴已全部追回。

    (三)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1.中央直达资金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审计。共延伸84个一、二级预算单位,抽审金额4.2亿元。审计发现部分资金支付进度慢、违规将资金划转至预算单位实有资金账户等10个方面问题,涉及8个单位,问题金额8464.89万元。

2.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管理使用及相关政策落实情况审计。重点对区财政局、民政局、医保局、残联以及相关街道办事处开展延伸审计,发现符合条件人员应享未享救助待遇、部分临时救助资金审核手续不规范等问题,提出加强户籍和残疾关系等信息的互联互通,精准掌握保障对象底数和严格收入证明、支出票据审核等建议,切实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3.智能制造政策措施落实及财政资金绩效专项审计调查。重点检查智能制造项目的申报审定及项目资金的预算下达情况,并对项目申报单位进行了延伸审计。审计发现市级资金未及时拨付及区级资金匹配不到位,此问题已整改。

(四)其他重要事项审计情况

1.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审计。对区住建委等5个单位开展了延伸审计,结果表明,河北区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网络安全管理和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资金管理总体较为规范。但审计也发现在资金管理使用、网络安全责任落实及日常安全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尽快出台网络安全责任制,明确直接责任人和制定应急预案等建议。

2.意风区景观提升改造项目跟踪审计。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意风区高质量发展,举全区之力打造区域发展龙头增长极。按照区主要领导要求,区审计局关口前移,跟进工程进展情况,发现进场物资资料滞后、相关事项未按期签订合同等问题,提出合理计划施工工期、严控概算等审计建议。

(五)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高度重视审计整改工作,主要领导多次作出批示,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33次会议专题听取了关于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2021年,按照区委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考核要求,对市、区两级审计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考核,进一步压实被审计单位审计整改主体责任,推动整改有效落实。相关部门积极履行整改责任,认真推动整改。去年预算执行审计查出的47个问题,41个问题已整改,4个问题不断完善、逐步推动,取得一定成效,2个问题需持续跟踪整改。对本次审计发现问题,区审计局将督促整改工作细化到审计组、责任人,动态做好督促,确保整改到位。

三、审计建议

(一)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编制的完整性,坚持量入为出原则,合理安排支出预算规模。严格实行零基预算管理,完善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做到有保有压、动态调整。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严格追加预算管理,硬化预算约束。加强财政暂付性款项清理消化,严控新增对外借款,及时收回欠款。各部门各单位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推动财政资金聚力增效。加强绩效目标管理,提高绩效目标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积极开展部门日常监控和财政重点监控,对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和预算执行进度实行“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绩效目标如期保质保量实现。各预算主管部门要逐步开展对所属单位的绩效评价,财政部门要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机制,形成反馈、整改、提升绩效的良性循环。

(三)加强债务和国有资产管理,提升监管效能。加强政府债务管理,有效防范化解债务风险。严审“一案两书”,确保偿债来源真实可持续,偿债风险降低可防范。发挥专项债券项目穿透式监测作用,避免债券资金违规截留、挤占挪用等情况发生。财政部门应完善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和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面、准确、细化、动态的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各预算单位应建立和完善资产内部控制和绩效管理制度,防控管理风险,定期或不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对账,做到账实相符。健全政府采购管理机制,履行采购程序,规范采购行为。

(四)加强部门联动,提升整改成效。加强与人大、纪检、监察、组织、巡察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夯实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整改主体责任,压实主管部门对审计整改的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的督促检查责任,巩固审计整改实效。主管部门和所属单位要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研究,举一反三,促进标本兼治,注重从源头上堵塞漏洞,对审计反映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系统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建立健全本系统、行业制度机制,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审计部门一方面将审计关口前移,加大审中整改力度,坚持边审计、边整改、边规范、边提高;另一方面,严格执行审计查出问题清单制度和落实整改销号制度,不断规范整改工作流程,形成工作闭环。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22年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聚焦主责主业,强化责任担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和监督,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贡献审计力量!


附件:

| 政策解读
| 相关政策
|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