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河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2021—2025年)》政策解读

来源: 天津市河北区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9-02 18:00
来源: 天津市河北区体育局 发布时间: 2022-09-02 18:00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津政发〔2021〕21号)》精神,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高质量发展,增强人民健康体质,加快体育强市建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府印发《河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现对其做以下政策解读:

一、制定《实施计划》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答:国务院1995年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我国全民健身事业进入系统建设发展阶段。到2010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规定的目标任务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与我国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同步,2011年和2016年,国务院相继颁发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持续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殷切关注人民群众的健康,将全民健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上升到国家战略的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之前,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召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加快体育强国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建成体育强国”明确写进了2035年远景目标。当前阶段,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处在“两个百年目标”转换交接、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建设不断融合、基本公共服务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历史节点。2021年7月18日,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这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节点有关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顶层设计,是“十四五”时期开展全民健身工作的总体规划和行动纲领。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与《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推动河北区全民健身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切实做好新周期全民健身工作,结合河北区全民健身工作实际制定了《河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实施计划》)。

二、制定《实施计划》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十三五”时期,河北区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大力推进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充分抓住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契机,大力实施“全运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全民健身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改善河北区人民生活水平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全民健身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关乎民生福祉、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总书记要求我们将体育事业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加快体育强国的建设,充分发挥体育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

“十四五”时期,河北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变化。《实施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和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建设,以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促进全民健身更高水平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健身和健康需求,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我市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为天津市打造“运动之都”提供有力支持,进一步促进全民健身在迈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中,在打造活力健康城市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实施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什么?

答:区体育局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国发〔202111号)、《天津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要求,拟定了《天津市河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实施计划》共大板块、个部分。

第一、二部分构成一个板块,主要提出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其中主要任务指标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市民身体素质、公共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发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和壮大体育志愿者队伍、发展体育产业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9个方面进行阐述和部署。根据国家与天津市制定的全民健身计划要求,到2025年,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全覆盖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设施内容,设施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在92%以上;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不少于2.8名;多元化健身服务成为群众健身的重要供给方式;人民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和身体素养显著提升。体育工作实现“四个有”,即:有体育公园、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定期举办的社区运动会、有体育总会。

第三部分构成一个板块,主要提出工作任务,从全民健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发展体育社会组织、强化重点人群服务、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实现全民健身融合发展、营造全民健身氛围打造活力城市文化共8个方面拓展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广度和深度,重点突出,方法与手段比较具体。

第四部分构成一个板块,突出保障措施及组织实施计划。通过强化组织领导优化队伍建设强化安全保障提供智慧服务共4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确保计划任务指标的落实。

四、制定《实施计划》的重点举措和工作要点有哪些?

答:《河北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有效衔接“十三五”时期天津市全民健身各项工作,落实国务院各项要求,针对河北区实际,重点解决短板问题,突出特色和亮点,提出了20余项重点举措和工作重点任务。

在加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方面,提出:贯彻落实天津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十四五”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行动计划和《天津市关于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发展群众体育若干措施》,严格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50180—2018)。推动社区健身设施提档升级,加强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社区体育园(智慧健身园)、健身步道、健身广场、小型足球场及多功能运动场、冰雪设施等建设。倡导复合利用模式,鼓励社区体育设施与文化设施、养老服务、残疾人康复、学校等共建共享。结合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城市更新等工作,依托河北区地理优势,充分用好河道岸线、城市公益性建设用地、城市空闲地、边角地、城市路桥附属用地、老旧厂房、建筑屋顶等空间资源建设适合群众使用的体育设施;为符合条件的公园提升体育功能,打造新开河沿岸休闲健身带。

在建设群众身边的赛事活动体系方面,提出:结合“我要上全运”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开展海河体育节、河北区社区足球联赛、“联盟杯”青少年足球邀请赛等品牌赛事活动。积极打造“京津冀”、“大运河”、“工间健身”等系列特色主题全民健身赛事。重点办好“三大球”、“三小球”等项目业余联赛和武术、智能体育等赛事。结合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等时间节点,举办形式多样的健身赛事活动,丰富群众体育生活。

在加强科学健身指导方面,提出:依托传统和新兴媒体,利用社区健身中心等,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学大讲堂等活动,深入开展科学健身知识、健身方法、慢病防治、运动风险防控与急救技术等推广普及工作。推动落实社会体育指导员深入社区报到制度。大力推进工间健身系列活动。在全区范围普及推广工间健身活动,提倡各单位每天坚持开展工间操活动,由区体育总会及各单项体育协会面向全区各部门提供“点单式”服务,组织社会体育指导员定时定点前往各部门指导开展工间健身授课与各项锻炼活动,切实促进干部职工健康水平的提升。

在加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建设,激发体育社会组织活力方面,提出:加强体育总会建设,发展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社会组织。推动体育运动协会、居民健身会以及其他“草根”体育组织建设,形成覆盖全区、规范有序、富有活力的全民健身组织网络。

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方面,提出:开展青少年儿童近视、肥胖等体育干预行动,开展不同青少年儿童群体的体育活动和成长发育专项指提升全民健身服务适老化水平。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组织引领作用,广泛开展各类人群的全民健身活动。继承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积极组织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赛事活动

在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出:结合河北区地理文化优势,积极探索全民健身需求和现代服务业相融合的新型商业模式和组织模式。鼓励体育产业融合教育、商业、旅游、文化等元素复合发展。培育大型体育服务综合体,促进体育服务产业集聚发展,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体育产业大发展和全民健身服务水平提升的互促双赢。

在加强深度协同工作机制建设方面,提出:深化体教融合。着力提升学校体育和健康教育水平,引导学生从小形成健身习惯,锻炼健康体魄。创新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体系,鼓励举办各类运动项目的校际联赛、俱乐部联赛、青少年业余赛事。推动体卫融合。建立面向不同人群的体质健康监测、运动处方、健身指导、慢病预防、运动康复治疗等的新服务模式。促进体旅融合。以海河、新开河、北运河沿线为主轴,突出意风区、宁园的辐射影响力,努力打造满足群众多元健身需求的体育旅游精品线路。

在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方面,提出:打造体育赛事、体育设施、体育传统、体育名人、体育民俗、体育旅游、体育服务、体育表演等体育文化传播推广链条,普及全民健身文化,树立全民健身榜样,主动讲好天津体育故事,传播好河北区体育声音,塑造更加积极开放、奋发进取的健康活力河北形象。

五、为保障《实施计划》顺利实施,主要采取了哪些保障措施?

答:为保障《实施计划》提出的各项任务、重点举措的落地实施,在组织保障方面明确提出保障措施的要求,提出:一是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完善全民健身领导小组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责任分工,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深化体育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鼓励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人才的互联互通,加强指导群众健身的教练员队伍培养,继续推进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评定工作。三是加强全民健身政策法规落实力度,提升体育执法工作水平。贯彻体育行业标准,加强体育行业管理,落实对各类健身设施、赛事活动安全运行的监管。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服务要达到防疫、应急、消防和安全等要求。建立实施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安全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加强对高危险性体育经营活动的监管。加强全民健身相关信息系统安全保护和个人信息保护。坚持防控为先,坚持动态调整,统筹赛事活动举办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四是提升信息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逐步形成信息发布及时、服务获取便捷、信息反馈高效的全民健身智慧化服务机制。

六、关键词解释

答:(1)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每周参加体育锻炼频度3次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持续时间30分钟及以上,每次体育锻炼的运动强度达到中等及以上的人的数量。

2)社区15分钟健身圈:在城市社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范围内,有可供开展健步走、广场舞、球类运动等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场地设施。

3)街道体育工作实现“四个有”:有体育公园、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有定期举办的街道和社区运动会、有体育总会(社会体育指导员协会、社区体育协会)。

4)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推动体育与住宅、休闲、商业的综合开发。在城市区域之中,以文化生活和体育休闲为核心,包涵文体活动、休闲娱乐、集中商业、主题餐饮、健康居住、特色酒店等城市功能的集成空间。在空间复合的基础上互相影响、互为促进,是一组多功能、高效率的街区群体设施。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

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