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天津市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河北区反馈督察情况

来源: 河北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 2025-07-23 08:46
来源: 河北区生态环境局 发布时间: 2025-07-23 08:46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发挥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利剑作用,压实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美丽天津建设,根据《天津市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天津市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以下简称督察组)对河北区开展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20257月,督察报告经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并报请市委、市政府审定批准。督察组于2025721日向河北区委、政府进行反馈。督察组组长苗宏伟通报督察报告,河北区委书记徐刚表态发言,河北区区戴雷主持会议。督察组副组长及有关人员,委、政府有关领导,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

督察认为,河北区委、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要求,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在扎实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努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践行低碳发展理念,绿色创新动能不断释放,积极稳妥推进“双碳”工作,支持建设国网“双碳”中心,揭牌国内首家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完成天泰路供热站余热回收节能低碳更新改造,成功认定1家市级绿色工厂,推荐1家市级智能工厂。深入开展节约型机关等创建活动,实现再生资源回收网点街域全覆盖。

河北区深耕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宜居品质持续提升。积极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芳草园社区参评生态环境部全国绿色低碳示范社区。加强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完“五点一带”亮点工程,统筹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建设提升6座口袋公园。加强噪声污染防治,建设4个噪声自动监测点位。

河北区锚定问题治污攻坚,生态环境质量稳固改善。坚持问题导向,积极推进中央和市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逐步解决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强化PM2.5与臭氧协同治理,坚持三水统筹,海河(河北段)获评全国首届“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实现“一住两公”地块土壤调查全覆盖,完成铝品厂等污染场地修复。

督察指出,河北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对标全国和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新部署新要求,对标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的新目标新任务,对标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期盼新需求,仍然存在短板弱项,一些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生态环保责任压得不实,履行监管职责仍不到位。生态文明意识有待提高部分街道学习贯彻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存在差距,对提倡文明祭祀、禁放烟花爆竹等工作,认识不到位、宣传不到位、落实不到位。个别干部对分管领域的环保政策要求领会不深、把握不准“管发展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管行业必须管环保”执行还不到位。区相关部门研究谋划工作不够细致,《河北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2024年工作计划》明确开“新生产机动车环保一致性检查”,但该事项为市级层面工作,且河北区域内并无整车生产企业。

责任落实还不到位。保障性建设项目施工工地审核把关不严,5家工地均不符合相关要求,甚至有2家并不清楚已被纳入保障清单。未依法编制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工作规划,建筑垃圾管理较为混乱。督察组调阅18份区管工地的建筑垃圾处置申请材料,不同建设项目的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备案编号相同个别工程项目在未明确具体运输企业的情况下,依旧取得备案证明。一些工地建筑垃圾未分类收集贮存,混入生活垃圾等其他固体废弃物。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加油站排污许可证变更不及时,迟滞于标准执行时间;还有个别已营业的加油站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涉嫌无证排污。

日常监管有所松懈。裸地扬尘污染问题突出,精细化治理、常态化监管不到位,部分区域甚至监管缺失。江都路、建昌道、宁园、新开河等街道多处居民小区及拆迁场地地表裸露、浮土堆积,车辆通行时扬,对空气质量和周边居民生活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南口路附近建设项目工地管理粗放,控尘抑尘措施欠缺。还有个别清淤工程喷淋装置远离作业区,喷淋作业形同摆设。

二是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制约区域环境质量提升。热电供应尚属空白河北区是市内六区唯一没有热电供热的区,2024年采暖期NO2平均浓度为45μg/m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9.8%。供暖期燃气污染排放总量大,热电联产供热需要加快推进。

公共用车领域新能源替代进展缓慢。区有16辆国三排放阶段环卫车在用,2台国一排放阶段装载机在册,淘汰更新任务在市内六区中最重。区内垃圾清运车以国五及以上排放阶段为主,新能源比例与《天津市大气环境质量达标规划》相关要求相距甚远,替代工作需要加力推进。

入河排口、雨污混接整治不力。排水管网不完善,汛期污水溢流问题突出。丹江东路雨水泵站非汛期有污水排入月牙河,河道异味明显。赵沽里、丹江东路、增产道等雨水泵站,多年汛期的前池氨氮浓度均超过重度黑臭水体标准限值。此外,未按期完成2024年入河排口整治任务,27个入河排口中有19个相关整治工程尚未开工。2020年申请用于雨污混接和小区管网改造中央水污染防治专项资金,目前仍有部分资金尚未拨付。

垃圾转运站渗滤液处置不当区相关部门违反《天津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贮存、运输、处理的设施场所运行管理规范》相关规定,未对压缩垃圾产生的渗滤液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也未开展环境监测和环境影响分析,未经处理的垃圾渗滤液直排市政管网。二马路垃圾中转站暂存池内渗滤液COD浓度超标,东河沿大街垃圾转运站渗滤液直排污水井,污水氨氮浓度超标。此外,督察组发现一些垃圾转运站冲洗废水未经处理,直排雨水井。

污染地块风险防控存在漏洞。自行车二厂老厂区、蓄电池厂、三十五中二期等三个地块已纳入建设用地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部分地块现场围护设施破损严重,围墙出现多处明显缺口,丧失隔离防护功能,且三个地块内堆存大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蓄电池厂地块地下水监测点位设置不符合相关技术指南要求,既未在地下水流向两侧设置监测点,也未开展垂直分层监测,污染物迁移扩散趋势无法全面监控。个别地块多个监测频次地下水点位部分特征污染物浓度波动明显,存在污染风险。

三是生态环境监管力度欠缺,能力水平亟待提升。环境应急监测能力存在缺口,区生态环境局未配备环境空气气体检测设备和针对特征污染物的现场快速检测设备,现场快速应急监测能力不能覆盖行政区域内特征污染物。应急监测设备老化严重,部分仪器已超过使用年限,现有6台气体应急监测采样装备均已接近报废年限,性能下降明显,无法有效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生态环境保护执法装备保障不足,影响执法工作效能。

移动源监管不严不实。机动车检测机构监管不严,个别机动车检测机构检测线摄像头安置不当,不能完整拍摄到车辆信息及检测过程,违反《天津市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记分制管理办法》。移动源监管工作不实5家保障性建设项目施工工地非道路移动机械管理混乱,部分工地进出场扫码登记与现场记录不一致,且落实国四或新能源非道路移动机械占比达到80%以上要求,扫码登记的165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国四及新能源占比仅4.8%,有3家工地停放有国二排放阶段或编码登记为X阶段的非道路移动机械,涉嫌违法使用。个别施工工地现场8台作业机械,仅有2台张贴环保标识,其中还有1台涉嫌环保标识作假。

危废医废监管不够到位。汽修行业普遍存在危险废物台账不完善、标识不规范、贮存不分类、转移不及时等问题口腔门诊普遍存在医疗废物贮存间设置不规范、与其他物品混存混放,贮存时间远超48小时等问题,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不规范,未经消毒直接排放,存在环境隐患。

四是常态机制不健全,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时有反复。市容环境管理有待加强北塘排水河、月牙河等河道边坡存在多处垃圾堆积点,形成卫生死角。新开河沿岸多处堤岸坍塌,存在安全风险。乱泼乱倒问题整治仍不彻底,餐厨垃圾、污水随意倾倒现象较为普遍,现场抽查江都路、王串场等7个街道100多个雨水井和雨水箅子,一半以上存在明显餐厨油污和垃圾痕迹,其中20余个油污淤积、堵塞管道。

噪声信访投诉居高不下。近两年,河北区生态环境问题信访数量呈上升趋势,噪声投诉占比最大,督察期间的信访举报噪声问题。督察组实地回访部分已整改问题发现,个别噪声投诉问题反弹回潮。此外,一些工地和铁路沿线的噪声信访举报,需要引起重视。

餐饮油烟扰民问题时有发生。油烟扰民也是群众信访投诉的重点。2024年,区内10个街道累计处置餐饮油烟问题500余件,部分问题反复举报,整治不够彻底。督察还发现,部分饭店油烟净化设备清洗不及时,个别街道流动摊贩聚集,油烟直排,周边居民多有反映。

督察要求,河北区委、区政府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以高质量服务保障上合组织峰会为契机,以高标准解决群众身边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不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要扛牢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高水平推动绿色发展,加快健全完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拧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责任链条,统筹各类监管资源,切实增强工作合力。要更好统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各项目标任务。要抢抓政策窗口机遇,系统解决深层次问题。要结合本次督察指出的问题,系统全面梳理制约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矛盾、具体问题,集中围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城区排水管网改造等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积极谋划实施一批治理工程,逐步解决结构性、根源性污染问题。要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坚持大城细管、大城智管、大城众管,努力在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上善作善成,下大力气解决老百姓“家门口”的噪声、油烟、异味等环境污染问题,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督察反馈的具体问题,明确整改目标、细化整改措施、压实整改责任,确保整改到位,特别要注重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整改工作,注重举一反三、全面整改。要坚决防止整改简单化,一刀切。

督察强调,河北区委、区政府根据《天津市2025年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方案》要求,抓紧研究制定整改方案,30个工作日内印发并抄送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办公室,6个月内报送整改情况。整改方案要按照要求及时通过区内主要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

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