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健康发展,以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为引领,深入推进安居乐业行动,于10月31日发布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暖新十五条”举措,统筹做优做实关爱服务措施,持续提升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从业幸福感、城市归属感和社会认同感,助力打造更有温度的宜居宜业宜创营商环境。
一、聚合资源力量,破解新就业群体高频难题
整合全区16家政府部门及10个街道、118家社区服务资源,推出一系列暖“新”服务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问题有人管、困难有人帮、利益有人护,助推新业态企业活力迸发,提振发展信心。一是深入推进暖“新”驿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建设“十分到家”服务圈,整合414个服务站点,形成电动车十分钟车程可达的驿站服务圈,驿站全部配备充电、休息、饮水热饭、医疗救急、书籍阅读等多功能服务设施,解决了新就业群体“休憩难”等急难愁盼问题。二是开展骑乘安全保障行动。与电动车商户合作,设立车辆优惠维修点,打造“榆关道电动车服务一条街”,为骑手提供电动车故障诊断、电池保养、线路检测、轮胎检修等免费服务,同时在周边安装多个智能换电柜,最快15秒可换电动自行车电池,帮助骑手缓解“电量焦虑”。三是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社区”“友好商圈”“友好楼宇”等系列场景。持续优化配送环境,评选出首批20家友好商家,破解长期以来“停车难”“进门难”问题,营造服务新就业群体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搭建保障平台,拓展新就业群体服务路径
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加强新就业群体就业服务与合法权益保障。一是搭建法律维权帮助平台。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新就业群体开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组织40余名律师免费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20余次,不断提升对新业态劳动者的法治保障水平。二是加强职业技能支撑。提升就业竞争力,依托8家社区青年夜校开展职业能力提升培训,推动实现新就业群体学历教育、技能培训“双提升”;截至目前,联合河北区人才服务中心开展新就业群体专场招聘会6场,现场进行就业指导,发布岗位信息等免费公共就业服务。三是完善生活关爱体系,首次在天津市第二医院开通“骑手门诊”绿色通道,凭身份信息挂一次号享受多学科联合门诊服务,为新就业群体看病就诊提供便利。依托44个社区“萌娃自习室”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子女看护服务,对接72家校外培训机构提供优惠教育培训资源。
三、聚焦共建共享,携手新群体共建优质就业环境
围绕新就业群体职业特点和城市发展需要,积极引导新就业群体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为打造更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建立议事协商机制,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熟门熟路”优势和“城市探头”作用,定期邀请代表参与社区事务议事协商,提升新兴领域群体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促进和谐良好就业关系。二是组建志愿服务队,依托属地社区组建118支“新新先锋服务队”,将25家新业态企业员工及属地1400余名新就业群体纳入志愿服务队伍,提升新就业群体归属感,推动消除就业歧视,打造开放、包容的就业环境,引导新就业群体为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