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区发挥基层法治力量,深入贯彻落实《河北区区与街联动工作机制》,发挥好全区10个司法所派出机构的职能作用,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整体思路确定司法所连接街道“桥头堡”定位,依托司法局职责,整合法律审核、执法监督、法律服务、法治宣传等职能资源,赋能司法所服务水平,为街道经济高质量发展输送坚实法治保障和优质法律服务。
一是抓严司法所建设,当好“法治接线员”。贯彻落实《天津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2-2024年)》,在前期硬件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司法所人员队伍建设和业务水平提升。今年以来,多名具有法治工作实践经验的法治干部通过“轮岗交流”到司法所工作。主动与街道办事处联系对接,详细介绍司法所具体工作职责,能够提供的法治服务保障资源。截至目前,10个司法所全部与街道完成对接,共参与街道组织召开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相关会议40次。
二是抓牢行政执法监督,当好“法治质检员”。今年7月15日,制定印发《关于对“四新经济”全面推行包容审慎执法的工作指引》,共包含10项包容审慎执法措施。开展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检查事项清理工作,严格规范各类涉企执法检查行为,最大限度减少检查企业次数,努力营造“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建由10个司法所工作人员组成的基层执法监督队伍,依托司法所协调推进、督促检查街道法治建设工作,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三是抓好涉企法律服务,当好“法治服务员”。发挥好村(居)法律顾问专业优势,根据不同街域市场主体服务需求,通过进驻服务大厅、建立工作室、开展普法讲座等多种形式,为市场主体提供精准法律服务。联合街道总工会组建“新业态法治护航工作室”,针对新业态企业和就业群众特点,提供法律服务。依托“民营企业法治体检中心”和“民营企业法律服务顾问团”,推动“法治体检”工作走深走实。今年以来,河北区司法局联合各律师事务所开展各种形式法治体检服务78次,提供法律意见书、“法治体检”报告数量65份。精心录制4期“律企同行·法护营商”法律大讲堂网络课程,依托司法所向辖区企业推广宣传。
四是抓实涉企矛盾化解,当好“法治调解员”。今年9月,依托建昌道司法所在何兴庄管委会设立“兴耀批发市场涉企纠纷调解站”,专门解决市场内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为市场内商户营造安定和谐的经营环境。对辖区内小微企业一般涉企纠纷优先进行就地化解;对重大涉企纠纷积极进行稳控引导,做好联合化解。今年以来,各司法所主动与派出所和律师事务所对接,推动“三所联动”“三室联建”落实落地,形成调解工作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