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天津市第一医院不仅设有河北区区属医疗机构中唯一的发热门诊,也是收治中高风险地区各类疾病患者的定点医院、天津市最主要的核酸检测基地之一。院党委周密部署、精准决策,在努力保障正常接诊治疗业务的基础上,科学调整内部资源、合理安排救助力量,以当仁不让、担当尽责的姿态,为阻断疫情传播、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做出新贡献。
按照市区疫情防控指挥部的要求,天津市第一医院发热门诊严格落实院感防控措施,及时应对重点人群中的发热患者,在确保其得到及时有效诊治的同时,准确排查出核酸检测呈阳性的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科学、规范的处置,以确保万无一失。
“我们是天津市中心城区东北部唯一的二级甲等综合医院,目前承担着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核酸采样、检测等重大任务,可谓‘四线作战’,全院上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天津市第一医院院长张晓利表示。
按照区防控指挥部的安排,近一个月来,天津市第一医院几乎每天都要派出100到150名医护人员,前往河北区的各个街道社区开展核酸采样工作。天气寒冷,医生护士们克服各种困难,起早贪黑、连续奋战。有的连续十几个钟头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有的深入封控区、连夜入户采样;有的把年幼的孩子托付给老人,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他们与街道社区干部和志愿者团结一心、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了一轮又一轮的集中采样任务,守住了抗击疫情的这道“防线”。
1月27日,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河北区范围内封控区、管控区和防范区内所有居民的急诊、门诊、住院、手术等就医需求,全部由天津市第一医院承担。接到指令,院领导班子迅速启动应急预案,从医院布局到人员调配进行全面研究部署,努力达到“三区两通道”等院感防控系列要求,于2月3日准时启动了“定点医院”功能。
“当时大筛正在进行,院里的人手相当紧张。我们既要保证定点医院的就医需求,还要尽量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所以在就诊预判方面花了很大心思!”院长张晓利说:“要维持10个病区的正常诊疗秩序,每天还要选派上百名医护人员下点位参与核酸采样,真难啊!”
通过不断的探索总结,确定了123名人员留院进行“闭环”管理。不到二十天时间,天津市第一医院接待来自中高风险地区的各类患者110多人次,不仅满足了病人的就诊需求,也促进了河北区疫情防控管控措施的有效落实。
“那段时间,来了一位36岁的初产高龄产妇。受精卵移植的双胞胎,之前一直在三甲医院做产检。因为家在封控区,于是转到了第一医院。我们帮她办理了相关手续,预约几天后做剖腹产手术。”天津市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张璐说:“起初产妇和家属对我们二级医院的医疗水平还有些不放心,尤其是双胎的产后出血风险很高,能否保证用血安全,也是他们的担心之一。”
通过耐心细致的沟通交流,张璐和同事们终于打消了产妇和家属的顾虑。此后的剖腹产手术也进行得十分顺利,产妇和双胞胎儿女母子平安,家属向医护人员表达诚挚的感谢。
设在天津市第一医院的河北区核酸检测基地于2021年初投入使用。本轮疫情防控战役中,这个基地的主力军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筛启动两小时,检测样本就会陆续送过来。高峰时期,24小时内要完成15000多管的检测任务……虽然平时有培训和演练,但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大基数的检测任务,确实是前所未有!”天津市第一医院检验科主任耿田坦言。
针对这种状况,检测基地在稳定原有人员的基础上,又从其他三甲医院、社区医院借调了部分检验技术人员,由平时的20人增加到80多人。检测实验室灯火通明,全体同志夜以继日、马不停蹄。通过磨合接收标本流程,缩短各个环节的衔接时间,有效减少疏漏,加快检测速度。
除此之外,天津市第一医院核酸检测基地还担负着为全区检测工作“收尾”的任务,临时筛查、复检的样本都会不定时地送到这里。他们及时调整工作流程,为重点人群优先做筛查、尽快出结果。那段时间,全员24小时待命,几张折叠床,和衣而卧,常常是刚轮班休息一会儿,临时来了任务就得赶紧起来投入工作,没有任何人嫌烦抱怨。截至目前,基地共完成核酸样本检测超过13万个,涉及80多万人次,没有一例阳性漏检。
“大家顶住了压力、经受了考验。能为抗击疫情贡献一份力量,我们都很欣慰!”耿医生的话语里充满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