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去的商场、健身房等场所疫情防控要求有哪些新变化?看这儿!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新修订的
《重点场所重点单位重点人群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
防控相关防护指南(2021年8月版)》,
商场、游泳、健身等生活场所,
有哪些疫情防控的新要求、新变化?
一起来了解!
1.商场、游泳、健身等
生活服务类场所,
防控措施有哪些新变化?
一是增加了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二是细化了管理措施,提出对不使用或不会操作智能手机的老年人等群体做好服务引导等人性化管理措施;
三是提升工作人员防护等级,工作人员要全程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更高防护级别口罩。
2.对棋牌室(麻将馆)等
有哪些防控的新要求?
棋牌室(麻将馆)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也是一类人员密集、空间相对密闭的场所。
针对此类场所,一是提出对进入场所的人员检测体温和核验健康码,防止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场所;
二是降低棋牌室(麻将馆)的顾客数量和停留时间,增加牌桌之间的距离,减少人员的聚集。
三是要求棋牌室(麻将馆)的人员戴口罩。
3.对市内游船(观光船)
有哪些防控要求?
市内游船(观光船)是此次指南修订新增的场所,主要的风险点是人员聚集、空间狭小且相对密闭。
基于上述特点,一是宜停止使用全封闭的游船(观光船);
二是通过体温检测和健康码核验等措施防止有症状者或来自中高风险地区人员进入;
三是采取预约购票、间隔就坐等方式降低人员的密度;
四是游船(观光船)内人员全程佩戴口罩。
此外,游船(观光船)要继续落实好通风换气、清洁消毒等防护措施。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防护指南之写字楼、办公场所篇
l 做好口罩、洗手液、消毒剂等防疫物资储备,制定应急工作预案,落实单位主体责任,加强人员健康培训。
l 工作人员疫苗接种做到应接尽接,接种疫苗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建立工作人员健康监测制
l 度,每日对工作人员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就医。
l 对进入的办公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核验健康码,体温和健康码正常者方可进入。
l 确保有效通风换气。温度适宜时,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如使用集中空调,应在开启前检查设备确保运行正常,确保新风取风口与排风口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对冷却塔等进行清洗,保持新风口清洁;运行过程中以最大新风量运行,加强对冷却水、冷凝水等卫生管理,定期对送风口等设备和部件进行清洗、消毒或更换。
l 做好电梯、公共卫生间等公用设备设施和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
l 保持公共区域和办公区域环境整洁,及时清理垃圾。公共卫生间要配备足够的洗手液,保证水龙头等供水设施正常工作;有条件时可在大堂、电梯口、前台等处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或感应式手消毒设备。
l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进行手卫生,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口、眼、鼻,打喷嚏、咳嗽时用纸巾遮住口鼻或采用肘臂遮挡等。
l 服务人员工作期间,全程戴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级别口罩;办公人员戴一次性使用医用口罩、医用外科口罩或以上防护等级口罩。口罩弄湿或弄脏后,及时更换。
l 通过海报、电子屏和宣传栏等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宣传。
l 当出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时,应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对场所进行终末消毒,同时对空调通风系统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经卫生学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居家消毒8大误区!做错了可能造成伤害
消毒是阻断病毒传播的有效方式之一,但不合理的消毒方式不仅起不到杀灭病毒的作用,反而可能会造成对身体或环境的伤害。因此,居家使用消毒剂过程中,有一些误区请大家注意。
01过度消毒而忽略日常清洁
家庭防护应以清洁为主,消毒为辅,不要因恐慌而过度消毒。如果所在小区无新冠病例,家中没有外人到访,也没有自我隔离的疑似症状者,那么无需每天都消毒。建议家内保持通风和环境清洁,外出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小区外环境没有明确受到呕吐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原则上也不需要消毒。进出小区车辆的外部,也不需要消毒。
02消毒剂浓度过高或过低
有人认为,消毒剂浓度越高,消毒灭菌的效果越好,但事实并非如此。强效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浓度过高可能会对人的口腔、呼吸道、肺部等部位造成刺激,甚至有引发器官、组织受损的风险。市售消毒剂应该按照说明书标签进行稀释后使用,消毒使用酒精应选用75%的浓度。
03不同类型的消毒剂混合使用
两种及以上消毒剂混合使用,极易产生化学反应,可能造成伤害。84消毒液和酒精混合后产生的氯气,会刺激并损坏呼吸道,当浓度达到3000毫克/立方米时,能致人死亡。84消毒液与洁厕剂混合,会产生有毒气体,刺激人体咽喉、呼吸道和肺部而引发中毒。洗衣液同样不宜与消毒剂混合使用。
04使用消毒剂时不进行必要防护
消毒液一般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可能造成呼吸道和皮肤损伤。使用消毒剂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开口鼻,最好佩戴口罩和橡胶手套,防止液体飞溅。
05室内喷洒酒精进行消毒
室内使用酒精时,要避免采用喷洒式消毒方式。电器表面消毒,应先关闭电源,待电器冷却后再进行,否则可能引起爆燃。
06用免洗手消毒液替代流动水洗手
免洗手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以醇类为主),有一定的消毒效果。但消毒成分往往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有可能造成皮肤过敏反应。因此如果有条件,尽可能还是用流水洗手,配合使用肥皂或洗手液,认真清洁指尖、掌心、手腕各个部位。
07物品消毒后不进行后续清洗
消毒剂对物品有腐蚀作用,特别是对金属的腐蚀性很强,对人体也有刺激。使用消毒剂半小时后,应使用清水进行环境物表的擦拭。
08消毒剂存放不合理
化学消毒剂多属易燃、易爆、易腐蚀性物品,存放和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每次购买消毒剂不宜过多。存放消毒剂的容器必须有封闭盖子。单瓶包装不宜超过500毫升。应放置于避光、避热的阴凉处,确保儿童不易触及。用于消毒的抹布或其他物品,在使用完后应用大量清水清洗后放通风处晾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