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区政务服务办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来源: 区政务服务办 发布时间: 2025-03-25 18:18
来源: 区政务服务办 发布时间: 2025-03-25 18:18

2024年以来,区政务服务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市、区关于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围绕“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中心工作,强化担当,压实责任,法治政府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一、2024年主要工作成效

(一)持续强化法治思维,全面践行法治理念

1.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于7月份组织28名在职公务员通过“干部在线学习平台”参加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和考试,平均成绩96.6分。健全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常态化机制,于8月初开展“正确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法治思想的辩证关系”专题研讨,全体党组成员交流了学习心得。

    2.开展政务服务领域普法宣传。一是抓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在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天津市网上学法用法考试、政务服务系统个性化法律知识学习考试的基础上,在“12.4国家宪法日”当天,组织开展《公司法》讲座。二是筑牢政务大厅普法阵地。在区政务服务中心组建9人的帮办服务团队,开展“一对一”全程帮办代办服务,根据办事场景向申请人讲解法律法规要点,帮助企业解决不知怎么办、如何顺利办的困惑,打造从填单台到办事窗口的服务直通车,提高申报材料一次通过率,全年服务办事群众2.5万余人次。三是开展短视频场景式普法,针对群众咨询量较大的办理老年乘车卡、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场景,会同江都路街、区卫健委录制了推广视频,线上播放量达2010次。

3.大力推动法治机关建设。始终坚持决策工作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召开主任办公会16次,集体讨论决定事项54件,由法律顾问对拟签订的28件合同进行审核,逐渐形成了以法治思维为指导的决策模式。坚持贯彻“让政务服务在阳光下运行”的理念,完善政务大厅电子大屏幕运行管理制度,通过区政府网站主动公开行政许可公示、公告185件,在政府网站营商环境专栏发布信息47件。按时书面答复信息公开申请7件。

(二)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助力办事效能提升

1.加强政务服务能力体系建设。一是严格政务服务事项清单管理。梳理公布了《河北区2024年版非许可类政务服务事项目录》(447项)、《河北区政务服务中心进驻事项负面清单》(22项)和《2024年天津市河北区“免申即享”政策清单》。二是不断扩充“跨省通办”服务事项。与河北省雄安新区和唐山市、上海市崇明区、山东省德州市签订“跨省通办”协议,累计新增“跨省通办”事项225项。为盛世民泰(北京)文化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异地办理100余次演出许可审批。三是持续提升审管联动质效。巩固政务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数据互通机制,督促指导28个区级部门、10个街道办事处按时分发、反馈数据,累计实现审管联动数据交换1.9万余次,于9月3日在全市政务服务系统审管联工作培训会上介绍经验。

2.全力服务重点项目开工。服务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紧盯盘活存量、培育增量、提升质量的需求,为项目单位提供“定制化+精准化”服务,仅用1个小时完成人工智能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项目施工许可证和质量安全登记合并办理;采取分阶段办理桩基部位施工许可的办法,做好北宁起步区项目的盘活工作,确保信达金地中山印项目及时开工建设。服务张兴庄二期“车联网+人工智能”产业园、天美艺术街区城市更新、医之本(天津)病理诊断中心等项目的案例先后4次被市政府官网和津云等市级媒体报道。

3.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落实。优化“一件事”服务场景,宣传推广企业信息变更、开办餐饮店、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应用场景,制定区级12个“高效办成一件事”方案,设置了“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将天津网上办事大厅的“一件事一次办”专区嵌入“津北政务”微信公众号,实现38个“一件事”场景掌上可办。充电桩报装办理“高效办成一件事”应用场景,获得“津云”宣传报道。提升“掌上速办”服务水平,对微信公众号掌上速办专区进行提升改造,实现手机在线办理社会保障、医疗保障、住房公积金、公安民生、电子营业执照五大版块28类143项业务。

    (三)打造优质营商环境,促进市场活力迸发

    1.推进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制定《河北区营商环境质量提升行动任务分解表》,明确了6项重点任务36项具体措施,围绕服务三大产业发展推出多项具有我区鲜明特色的具体举措,聚焦“文商旅融合发展”“数字经济发展”“打造航运中心”等重点任务,提出探索开展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创建车联网示范区、创新打造“文旅+商贸”新场景、盘活通广科技产业园等多条举措。

坚持月调度会、季例会、定期通报制度,督促各责任部门抓好落实。    

    2.持续加大政策供给力度。编制发布首个《河北区产业营商环境指南》,成为展示河北优势、传播河北声音、吸引企业集聚的一张靓丽名片。组织相关部门(街道)出台12项区级惠企政策,采取一图读懂、动画视频等形式解读,开展政策宣贯培训31次,参会企业900余家2000余人次。广泛征集全区30余个部门亮点工作举措,经梳理形成20个优化营商环境典型经验做法,编制《河北区营商环境典型案例汇编》在全区宣传推广,其中《实现全市首个企业数据资产入表 促进数据产业加速聚集》《河北区成立全市首家跨区域专利转化促进中心助力专利变“红利”知产变“资产”》2篇被纳入市级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形成良好示范引领效应。

    3.着力提升市场主体满意度。每月组织三方机构开展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按季度形成迁出企业分析报告。同时以“四不两直”方式突击进入“一站四所”、窗口单位、招商部门暗访调查,在全区营商环境例会上播放暗访视频,曝光短板弱项,抓好整改提升。会同区工商联开展千家企业评营商环境行动,通过对街域、行业企业的抽样摸底,打通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落实、服务落地“最后一公里”。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办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改革创新方面,仍有一定差距。一是法治理论学习不够系统深入,一些干部对法律法规理解限于文字表面,对其内涵、外延的理解和把握不精准。二是法治宣传形式不丰富,缺乏贴近群众、生动有趣的案例和故事,能吸引公众兴趣和关注的法治宣传作品不多。三是工作亮点特色不够突出,尤其是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探创新服务模式和方法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

   三、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持续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始终将法治建设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共推进。一是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主要负责同志在组织集体学习《民法典》《纪律处分条例》、个人自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与实践》等理论专刊的基础上,组织党组理论中心组成员集体交流了学习心得。二是精心统筹谋划,在深入学习领会《市政务服务办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的基础上,结合《法治河北建设规划(2021-2025)》(北法发〔2021〕3等政策文件精神,于年初拟定了《河北区政务服务办2024年法治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了16项具体任务。三是狠抓工作落实,定期听取工作进展情况,对各项任务逐项逐条研究推进,8月份通过召开党组会的形式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了重点调度,确保了各项任务按期完成。

    四、2025年主要工作安排

(一)注重强基固本,提升法治建设能力水平

    始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法治政府建设的根本遵循,正确处理改革与法治的关系,坚持在法治框架内推进改革,结合法律法规修订情况,动态更新我区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将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清单管理。在全区统一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基础上,推进事项清单向重点产业链等高质量发展领域聚焦聚力,更好发挥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支撑基础作用。

(二)紧盯重点领域,推进政务服务改革创新

一是扩大“跨省通办一件事”服务范围,全面实现我区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企业开办类一件事一次办,力争在“天津营业执照北京出”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京津地区“北京营业执照天津出”。二是打造“高效办成一件事”特色场景,通过业务并联办理、政务数据共享、申请材料复用等方式,推动将高频服务打造成“好用”“爱用”的精品服务。三是促进政务服务地图再升级,不断丰富政务地图应用场景,打造更加亲近、便捷、好用的办事途径,让政务服务触“屏”可及。

    (三)聚焦企业需求,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一是建立产业链服务直通团,围绕服务数字经济、航运经济和商贸文旅经济三大主导产业,健全“监管+服务”融合机制,提供全方位、全流程、全覆盖的管家式服务,护航河北区打造现代服务业升级版。二是持续开展市场主体满意度评价,动态跟踪监测区域营商环境情况,加强对河北区存量经营主体的走访调查,切实为经营主体纾困解忧。三是加强制度集成创新,打好惠企政策“组合拳”,推出一揽子惠企举措,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引领性、首创性的政策成果,真正惠及市场主体,打造河北区“易营、易盈、易赢”营商环境新高地。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

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