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进行中】关于对《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公告

公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区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辖区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我们修订形成了《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现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1年11月15日。

    联系人:胥加新,联系电话:022-86295608

    电子邮箱:hbqwjw@tj.gov.cn

                                                                                                  河北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1年10月15日


草案正文

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辖区居民卫生健康服务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天津市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十三五”工作总结

(一)城市医联体建设不断深化2019年9月,河北区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全国100个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区。在原医疗集团和专科联盟的基础上,将河北区妇儿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河北区病预防中心、河北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所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纳入城市医联体建设。建成以信息化为依托的检验中心、影像中心,累计有138559张放射图片830474份血标本实现了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目标,全区“基层检查、二级诊断、三级指导”的分级诊疗模式初步形成。依托区属2所二级医院设备人才优势,发挥驻区三级医院的技术指导作用,持续做好远程视频会诊,开展视频会诊220余期,会诊患者近2160人次,让患者切实感受到便利和实惠。依据市政府院前急救站点工作部署,按照每8万人口配置一个急救站点的要求,第一医院、第二医院等11个急救站点已经建设完成,按期投入使用,运行良好。

(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积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借助驻区三级医院技术优势,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3医院联合举办全科医生培训活动,着力提升基层全科医师服务水平和能力,已开展12次授课,累积培训480余人次。强化四级医疗网专网建设,初步建立了覆盖4所驻区三级医院、2所区属二级医院、1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1所社区站的区域卫生专网。深化家医签约服务,全区有效签约人数为22.81万人,其中重点人群签约数为15.64万人,重点人群比例68.56%。为60岁以上失能、半失能人员提供入户医疗、家庭病床等医疗护理服务20789人次。

(三)重大疾病防控扎实推进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我区甲乙类传染病报告年均发病率为164.43万。贯彻实施《疫苗管理法》及《关于改革和完善疫苗管理体制的意见》,持续加强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免费为乙肝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开展乙型肝炎病例家庭密切接触者接种乙肝疫苗工作,为1209名密切接触者接种疫苗。做好大肠癌筛查、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理、心脑血管疾病筛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完成大肠癌初筛40558人次,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筛查6053人次,为2665名适龄儿童进行窝沟封闭,共3186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为19566名社区居民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做好新冠、流感等重点传染病的疫情监测、疫苗接种和重症救治,提高医疗就诊高峰期的联合应对能力。

)慢性病综合防治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每年组织开展3场大型爱“心”行动知识讲座和12场“三减三健”迈向健康主题活动。开展“保健康快步走”“缤纷蔬果”绘画、“全民营养周”、“减脂增肌”等多种形式的大型宣传活动,共计2万余人参加。营造大健康氛围,进一步落实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工作,打造3条“健康一条街”,4个“健康主题公园”、4条健康步道、10个健康小屋、6个健康食堂、1个健康超市等共计118个健康支持性环境。2019年通过国家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验收,获得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称号。

)爱国卫生运动效果显著2018年3月9日启动创建工作以来,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历经暗访、技术评估、综合评审、社会公示四个阶段,于今年1月6日正式获得“国家卫生区”称号。落实《健康中国人行动计划(2019-2030年)》,完善指标评价体系,确保任务落实。强化控烟监督检查,发放禁烟标识7万余张,组织全区各机关单位开展“无烟机关”“无烟单位”创建工作,累计开展7场控烟宣传活动、4场控烟知识培训讲座。

)妇女儿童健康保障不断完善开展妊娠风险防范、危急重症救治、质量安全提升、专科能力建设、便民优质服务等5项行动,全面落实河北区母婴安全行动计划,全力保障母婴安全。做好危重孕产妇救治转诊以及妊娠风险评估工作,四年来,累计开展妊娠风险评估12999人次。做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检查项目工作,四年来,累计完成4644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施惠民项目,为本区户籍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基因检测876例。

)中医药健康发展加快推进。持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国医堂建设,稳步提升了中医服务能力,各项业务指标较“十三五”前均为不同程度的提升。贯彻落实《中医药法》,完成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双智能的转变,经河北区编委会批准及区审批局执业许可,加挂“河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工作,组织开展针刀疗法为代表的中医非药物疗法培训“十三五”期间,共举办25期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活动,培训学员1041人次。

)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持续巩固大力支持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天水市清水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累计选派58名专业技术人才赴甘执行援助任务,对医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开展培训带教,接受37名专业技术人员来津进修培训。借助远程医疗、物联网等新兴技术,通过实施“互联网+智慧医疗”的信息技术,为玛曲县人民医院和清水县人民医院建立远程视频会诊系统。通过远程会诊,切实提高当地医生的业务技术水平,同时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新冠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卫生健康战线按照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批示精神,在区委、区政府坚强领导下,区防控指挥部精准指挥下,在全区各单位大力支持和协同配合下,闻令而动,众志成诚,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

一是发挥指挥部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一年来共接收文件11369份,及时传达学习,安排部署。印发疫情防控文件205份。防控工作信息126期。落实市、区市、区疫情防控督办单情况报告64篇。接收防控物资16万件(套)。处理疫情期间各类信访件5640件,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

二是严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管理。共发现23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7例无症状感染者,本地病例12例,境外输入病例11例,7例无症状感染者均为境外输入。发热门诊报告新冠肺炎疑似病例260例(含居住外区)。全年判定并管理密切接触者731人。组织派遣医疗、护理、消杀等1200余人次进驻集中隔离点,接收隔离人员8766人次,转诊发热、呼吸道症状以及其他基础性疾病者520余人次,均接受了规范的医学观察和诊治。

三是加强重点人群管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不放松对入境人员以及中高风险地区来津人员加强管控,累计管理各类人员23534人次,完成市指挥部推送数据排查44742人次,严防失管失控。

四是做好发热门诊和哨点规范化管理。第一医院、第二医院建成标准化发热门诊10个中心全部建立疫情发热哨点,对发热患者实行闭环管理。保障发热门诊电子病历智慧化运行,确保发热门诊就诊数据管理和统计精准上报,市卫健委指定第二医院为疫情期间血透定点单位

五是持续做好院感督导检查。邀请市、区级专家开展院感防控专项培训近30期,受训7000余人次;组织区院感质控组、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所联合开展持续性的院感大督查,监督785户次,处罚56起,对存在问题进行追踪整改,有效提升了全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院感防控工作水平。

六是全面做好核酸检测筛查工作。一是河北区城市检测基地可达到每日检测最大量3万份,已经完成65000余人次“应检尽检”工作任务。二是开展大规模人群核酸筛查实地演练。从制定方案、宣传发动,到居民的大规模核酸样本采集,消杀、样本转送和检测,进行全方位的演练。三是组建529人采样队伍,圆满完成支援滨海核酸检测任务。

七是强化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按照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要求,进行摸底造册,倒排时间表,明确路线图,合理规划节假日接种安排,确保应统尽统、应接尽接。截至2020年底,疫苗接种首针20960剂,二针20632剂,合计41592剂,完成目标接种数的84.56%。在市内六区排名第一。

八是组建疫情防控队伍。一是组建100人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新冠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接与次密接人员。二是组建15人消杀队伍。负责预防性消毒和疫点终末消毒指导工作。三是组建1000人核酸采样队伍。负责应对大规模核酸检测鼻试子采集。四是组建72人核酸检测队伍。全面负责应对大规模核酸检测任务。

九是开展防控教育宣传。一是编撰印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材料14种37760份,制作更换宣传栏3226块。二是通过16个微信工作群发送教育知识及视频共计506条,累计阅读量24848人次。三是利用《河北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号推送134条防控知识,全网累计阅读量达57400人次。

疫情防控期间,我区卫生健康战线的干部职工,冲锋在前,甘于奉献,有500余名党员主动申请到一线,涌现出一批优秀先进典型。张文娟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天津市优秀共产党员”;火线发展党员10名;对援鄂医疗队和支援海河医院的38名一线医务人员给予“记功”奖励河北区第一批援鄂医疗队被评为“天津市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河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河北区卫生健康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全面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将坚持补短板,强弱项,促均衡的核心思想,以建设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健康河北建设为发展目标着力做好五个提升”,全力提升疾病预防控制能力、重大疫情防控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公立医疗机构救治能力、中医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加强供给侧改革,关注全人群健康,全方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河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促进健康。将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载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以人民群众日益多样化、多层次的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健全发展优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预防为主,医防融合。以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为引领,以基层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救治体系,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守门人”作用,建立健全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机制。

深化改革,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将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结合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集中研究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关乎卫生健康发展全局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改革突破口和体制创新着力点,有效提高卫生健康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益。

公平可及,提高质量。根据河北区居民医疗需要,统筹规划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的科学性与协调性,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增强基层防病治病能力,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促进人人公平享有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关注当前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要紧紧围绕长期性、深层次、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作出制度安排,明确战略举措,增强规划的前瞻性、预见性和指导性;加强规划目标任务、重点项目、保障措施等的前后衔接,增强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和持续性。

(三)河北区“十四五”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

2025年,河北区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初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负担进一步降低,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2025年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1.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明显增强,人均健康预期寿命稳步提升,预计到2025年达到82.38岁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8.5/10万以下;婴儿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全市人民健康素养明显提高,健康生活方式大幅普及,有利于健康的生产生活环境逐步形成。

2.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更加健全。理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构建科学高效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建立物资保障机制,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水平。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全面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3.医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优质资源配置的均等化,合理调控总量,优化配置结构。创新医疗服务供给模式,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医疗服务。

4.中医药服务优势更加凸显。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推动中西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5.健康服务能力更加均质。健康服务更加注重质量和均衡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和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需求。结合疾病特征和就医特点,优化医疗救治和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医疗专科特色优势,服务河北区辖区居民

、重点工作任务

(一)扎实推动健康河北行动

推动各部门持续开展19项专项行动,全面完成阶段性工作任务目标,进一步完善健康天津行动考核监测体系,推动将健康天津河北重点任务指标纳入绩效考核。围绕营造健康环境、构建健康社会、培育健康人群等重点,推动健康政策相关内容纳入城市规划、市政建设、道路交通、社会保障等各项公共政策并保障落实。推动健康河北建设理念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营院,提高社会参与程度。

(二)持续推动爱国卫生运动

1.加强爱国卫生体系建设。爱卫会(健康河北行动推进委员会)组织体系和爱国卫生工作网络健全,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组织有力,议事协调机制规范,定期部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配强配齐满足工作需要的人员。加强业务培训,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爱国卫生管理平台建设,提高覆盖率,提升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2.持续巩固创卫成果依托创卫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推动形成卫生健康、城市管理、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多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有效破解城市卫生管理难题。以垃圾污水处理和城市环境卫生薄弱地段整治为重点,持续深入开展整洁行动,统筹治理城乡环境卫生问题,营造清洁有序、健康宜居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强健康促进

1.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优化健康教育机构及人员配置,强化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健康教育专业培训,提升健康教育工作能力水平。开展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动员全社会参与。建立并完善应急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开展健康细胞培育行动,通过培育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以点带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健康信息发布、传播及审核机制;鼓励各类媒体开设健康科普栏目等。

2.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开展健康知识普及,树立良好饮食风尚,推广文明健康生活习惯。开展涵盖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控烟限酒、心理健康等内容的专项行动,积极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科学传播健康知识,广泛传授健康技能,深入倡导全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升个人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完善吸烟有害健康宣传机制,加大控烟宣传力度,从青少年抓起,为青少年营造远离烟草的环境。创建无烟家庭,鼓励企事业单位建设“无烟单位”,推动家庭、居委会、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元素参与控烟。提高全面无烟法规保护的人口比例。

3.加强健康危险因素监测与评估。提升环境健康监测能力。全面推进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网络建设。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提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水质监测和突发饮水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到2025年饮用水卫生监测点位街镇覆盖率达到100%。聚焦大气污染重点区域,监测不同区域空气污染对居民产生的健康影响及变化趋势,定期评估健康风险。探索建立高风险区域、重大项目环境与健康调查和风险评估制度。

4.加强地方病防控。全面扩大地方病监测范围,从重点人群向全人群延伸,更加全面反映群众健康状态。评估科学补碘和改水降氟降碘等地方病防治措施落实效果。结合国家精细化补碘策略,推动学校卫生工作,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和肥胖等学生常见病监测工作。

5.强化职业卫生健康发展加强职业病健康管理,建立以职业性尘肺病为重点的职业病医疗救助及康复体系。加强基层尘肺病诊治康复能力建设,建立尘肺病康复制度,在常住尘肺病患者较为集中的区,依托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尘肺病康复站(点)。

6.全面推进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继续提升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加强区级食源性疾病溯源分析、预警与通报能力;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溯源、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针对特定病原体及特殊人群开展专项监测;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食品安全事故调查能力建设,建设级监测数据大平台

7.建立健全社会及公众全面参与。提高全民公共卫生科学素养,增强全民公共卫生防疫意识,提高对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辨别能力强化公众和社会力量参与应急管理。在社区、学校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工作,为公众提供卫生应急科普服务,开展群众性应急培训演练,鼓励和组织公众参与卫生应急规划和预案编制工作,增强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防范意识,将卫生健康教育纳入市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体系。

(四)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1.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按照政事合一、队伍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理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优化完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充分发挥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免疫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精神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地方病防治攻坚领导小组作用,完善分工合作机制、信息共享和交换机制,形成合力,共同落实疾病和健康危害因素防控措施。提高流行病学调查和先期处置能力,加强重大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建设,分级分类组建疾控应急队伍。要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疾控专业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和管理长效机制,稳定疾控队伍。要建立疾控机构编制数动态管理机制,合理确定疾控机构薪酬水平和绩效工资总量。

2.加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精神科门诊,全面构建精神障碍预防、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模式。全面启动实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层心理服务网络建设,加强学校心理健康促进工作。健全机关、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网络。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开展重点人群心理健康工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健全心理健康科普宣传网络。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常见精神障碍患者识别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各项支持政策,到2025年,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0%

3.加强职业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多层面职业病防治责任体系,持续加强职业健康信息化系统建设,推进职业健康监管体系建设,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监管队伍,做到人员配备与监管任务相匹配;加大对用人单位职业健康执法监督力度,持续推进重点行业领域尘毒危害专项治理,巩固治理成果。

)建立医防协同机制

探索建立平战结合、医防协同的分工协作机制。建立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和技术队伍快速平战转换机制,加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作用。紧急情况下,由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挥统一指挥,统一人员调配,统一资源调用的组织领导作用。健全以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医防结合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强化技术、能力、人才储备,发挥领头雁的作用。创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医防协同工作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科室建设,建立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和监督监管相互制约的机制。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夯实医防协同的基层基础。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完善政府办医体制,构建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协调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探索公立医院管办分开的多种有效形式。健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制定落实章程制度,推动构建包括发展规划、质量管理、流程管理、物流供应管理、人事管理、岗位职责、预算管理、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等内容的公立医院管理体系,提高公立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到2025年,权责清晰、管理科学、运行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基本建立。

2.深化薪酬制度和编制管理改革。进一步完善属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和内部绩效考核指导意见,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属公立医院做好薪酬总量核定并完善内部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办法,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合理确定薪酬水平,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医院内部分配自主权,实现区属公立医院薪酬水平合理有序增长,稳步提高医务人员薪酬待遇。按照编制配备标准,加强公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疾病预防控制等公共卫生机构的编制配备,重点充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力量。

3.完善药品耗材采购和使用监管。认真做好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逐步完善信息系统,做好集采药品和医用耗材直接与药品流通企业结算货款。按照限定价、基准价、监控及短缺药品采购四种模式,做好药品网上采购。加强医保药品和诊疗项目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完善药品信息化追溯机制,做好中药饮片、医院制剂信息、医用耗材编码信息对接工作。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能力

1.提升传染病防治能力。强化传染病监测预警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发现能力和处置水平。加强霍乱、流感、人禽流感、手足口病等急性传染病监测防控,有效处置暴发疫情。多举措强化结核病病人发现,规范结核病患者诊疗和管理,强化学校、流动人口、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等重点人员结核病防治,确保患者及时诊断和规范治疗。全民实施病毒性肝炎防治措施,遏制病毒性肝炎传播,减轻因病毒性肝炎导致的疾病负担。夯实《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综合干预、扩大检测和治疗、社会综合治理、母婴传播、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六大领域牵头部门和实施部门责任,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艾滋病综合防治政策和措施。到2025年,肺结核发病率下降到24/10万以下,继续保持全国最低水平。最大限度发现和治疗艾滋病感染者,遏制艾滋病性传播上升势头,将艾滋病疫情持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

2.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完善慢性病发病、死亡病例信息登记和监测体系,掌握居民慢性病发病、患病、死亡和相关危险因素水平,评估慢性病疾病负担及其影响因素,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提供循证的数据信息。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推动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新发展。

3.提升规划免疫服务水平。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加强免疫规划接种门诊建设,根据服务人口合理增设接种门诊,调整服务区域,增加接种服务时间,所有示范接种门诊实现智慧化管理,确保接种安全,提高疫苗接种率和工作效率。加快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建立覆盖所有预防接种单位的网络体系,实现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共享与管理,完善面向群众的在线服务。

4.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提升检测能力。完善生物安全防护三级(P3)实验室建设。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二级公立医院病原微生物检测实验室能力提升工程,进一步加强核酸检测队伍培训和设备设施配备,严格实验室质量控制和生物安全管理,实现二级公立医院全部具备独立开展核酸检测的能力建立由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和第三方医学检验实验室组成的病原检测体系和联动机制,大幅提高检测能力。加强区级疾控中心病原体快速检测平台建设,提升区疾控中心检验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实验室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与应用推广,完善不明原因疾病和新发传染病的实验室检测鉴定技术,进一步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发现能力。

)加强卫生应急管理能力

1.加强卫生应急管理网络建设。推进医疗机构、疾控机构应急规范化管理,构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体系以及重大活动医疗卫生安全保障体系。按照市疾控工作计划,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疾控应急处置指挥平台完善涵盖市、区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打通公共卫生与全人口信息数据库的互联互通,推进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强化疾病预防控制数据整合利用。基于大数据和云服务,汇集和管理全市各类公共卫生数据,支撑精细化管理,服务社会民生和城市精准治理。

2.加强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建立功能完备、整体联动、数据共享、即时响应的传染病监测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推进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实现发热门诊、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和行动轨迹等信息互联互通。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

3.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应急保障。提升医疗卫生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按照“储备法定、规模适度、分级多元、科学合理”的原则,建立卫生应急物资储备机制。加强卫生健康系统卫生应急物资的专业储备,满足应急状态下的保障需要。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加强自我保障,做好本单位应急物资的保障工作。建立药品、医疗救治设备储备机制。融入社会力量,实现全民联动,构筑坚固的人民防线。提高社会应急物资保障能力。

)全面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1.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升门诊医疗服务能力,有针对性地加强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咨询、诊断和治疗能力;提升急诊急救能力建设;加强住院能力建设,开展与机构人员资质、技术准入、设施设备相适应的住院、手术等服务;提高检验检查服务能力,合理配置和更新必要的设施设备,开展常规检验和心电、超声、X线影像等检查服务。

2.加强基层中医服务能力建设。提升中医药和康复服务能力,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按照要求开展国医堂建设,突出中医药文化特色;到202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常见病、多发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提供的中医药适宜技术种类进一步增加。100%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适宜技术。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到基层开展执业活动。健全全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机制。建立培训师资库和培训教程体系。

3.加强基层哨点建设,夯实基层防控网底。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热哨点建设标准,推进规范化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哨点”全覆盖。要及时做好不明原因发热患者的登记、报告、管控和转运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落实基层医疗机构配合开展集中医学观察、配合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开展新冠肺炎出院人员随访等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持续提升基层人员核酸检测采样能力,夯实基层防控网底。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充分发挥家庭医生密切联系居民的作用,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指导重点人群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管理。

(十)创新医疗服务模式

1.加强医联体建设。坚持规划发展、防治结合与行业监管的建设总思路,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模式。发挥国家级和市级重点专科优势,继续扩大专科联盟建设,并逐步向薄弱和短缺学科倾斜。扩大远程医疗服务范围。以慢性病健康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建立河北区基层数字健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支持中医医院牵头组建医疗联合体,鼓励在医疗联合体中推广中医专科专病诊疗方案。

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的防控救治职能,确保在集中精力应对重大疫情的同时,正常的诊疗服务能如常展开,做到应对有序,轻重分离,急慢分开,救治有序,做到分级、分层管理和救治患者,逐步形成预防-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服务模式。

2.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以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产妇、儿童、残疾人、困难人群等人群为重点,稳定签约覆盖面,强化签约履约,优化服务内涵和质量水平。转变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将基本医疗服务延伸至生命全周期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为签约居民提供健康教育、疾病预防、公共卫生、健康管理等服务。完善以健康结果为导向的激励机制,以优化居民健康指标、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提升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

构建市、区、院、科四级质控体系,基本能够覆盖常见学科和专业,并发挥质量控制作用。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应用和日间服务,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推动合理用药,切实保障临床用血的基本平衡。启动试点工作。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加强医疗服务人文关怀,巩固百日行动“老年人就医服务月”活动、“微笑服务行动”等成果,不断总结固化成为制度,形成长效机制。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行风建设,持续推进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

(十)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

1.强化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优化治未病服务供给,融入疾病防治全过程。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中增加“治未病服务包”。推广5个以上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在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以及全科医生知识与技能培训内容中增加治未病服务培训内容。到2025年,80%家庭医生团队能够提供中医治未病服务。在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丰富健康教育服务项目的中医药健康文化内容,大力普及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和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推广体现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健康工作和生活方式。

2.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实施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立中医药康复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大力培养中医康复医师和技术人才。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康复服务供给,依托适宜技术推广基地,推广5个中医康复适宜技术和中医康复诊疗方案。到2025年,按照中医药技术操作规范开展6类以上适宜技术。

3.推动河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水平加快推进河北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充分发挥中西医专科优势,突出疾病中医诊疗专业特色。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提供中医康复服务。

(十)提升妇幼健康水平

1.完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持续推进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基层卫生机构妇儿保门诊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大投入、优化结构、提升服务能力。加强婚前、孕前、孕产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保健工作,推广使用天津妇儿App—母子健康手册,为妇女儿童提供全面、系统、规范的服务。

2.加强孕产妇服务。向孕产妇提供生育全过程的妇幼保健服务,提升孕产妇生活质量。开展助产技能与母婴急救模拟实训,提升产时服务能力,提高危急重症救治水平。实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完善婚前、孕前、孕期、新生儿等各阶段的综合防治模式,有效减少严重多发致残出生缺陷的发生,落实新生儿及儿童疾病筛查、康复与救助。到2025年,出生缺陷发生率控制在12‰以下。

3.大力发展婴幼儿照护服务。贯彻落实《天津市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实施细则》和相关政策规范,推动将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引导和统筹引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性,大力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开展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建成一批具有带动效应、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托育服务机构。合理规划发展托育服务事业,加强部门间信息交换和业务协同,做好对托育机构的监督管理,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规范发展。

4.加强儿童健康管理。加强儿童疾病防治,提升儿童生活质量。加强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规范开展儿童早期发展服务,促进儿童早期发展服务进社区、进家庭。

5.开展重点疾病防治。实施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筛查与阳性干预,持续开展妇女两癌及妇科病筛查,落实预防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及儿童慢性病危险因素筛查,达到早筛、早诊、早治。加强妇幼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推动妇幼保健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妇幼健康服务特点,积极开展中医妇科、中医儿科诊疗服务及中医药特色服务。

(十)促进健康老龄化工作

1.优化老年人全周期健康服务。继续为老年人提供综合、连续、协同、规范的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进老年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活动,引导老年人掌握正确的健康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健康理念。加强预防保健,把老年人满意度作为重要评价指标。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老年人营养改善行动,监测、评价和改善老年人营养状况。加强老年人群重点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及分类管理。重视老年人心理健康。宣传失能预防核心信息,降低老年人失能发生率。加强康复和护理服务,充分发挥康复医疗在老年医疗服务中的作用,为老年患者提供早期、系统、专业、连续的康复医疗服务。建立完善以机构为支撑、社区为依托、居家为基础的老年护理服务网络。加强长期照护服务,探索建立从居家、社区到专业机构的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模式。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失能老年人上门开展健康评估和健康服务。加强安宁疗护服务,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安宁疗护服务,探索建立机构、社区和居家安宁疗护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2.优化医养结合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强化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衔接,不断深化医养签约合作,合理规划设置有关机构,加强医养结合信息化支撑。鼓励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以多种形式开展合作,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养结合服务。优化保障政策,支持开展上门服务,加强医养结合队伍建设,支持医务人员从事医养结合服务。

(十)完善人口家庭服务

1. 落实国家生育政策。落实国家生育政策,完善生育服务管理,推进优生优育全程服务,开展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衔接,强化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完善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适时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治理自查评估。推进网上信息核查和共享,做好流动人口在居住地的生育登记服务。开展生殖健康科普宣传,增强流动人口等人群自我保健意识和防护能力。关怀关爱流动人口和留守人群,促进社会融合。

2.落实计划生育扶助关怀机制。继续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持续做好资格确认和数据申报工作。做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帮扶工作,健全 “医、养、扶、慰”四位一体的扶助体系,使他们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难有所帮、痛有所慰。进一步落实经济扶助制度,向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发放一次性救助金,继续实施特别扶助金制度和为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购买综合保障保险,依托人口福利基金会专项基金,开展特殊困难救助。降低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低保申请门槛。进一步落实医疗扶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享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立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健康档案和社区医疗服务巡诊制度,巩固“就医绿色通道”全覆盖工作成果,完善施行手术等医疗服务的签字程序。进一步落实养老保障制度;加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居家养老照护工作。进一步落实社会关怀政策,推进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联系人制度,开展“多对一”精准帮扶;鼓励公益组织、慈善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展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扶助活动;开展“暖心之家”项目和“邻里守望”行动;对符合租赁补贴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优先给予安排。

3.加强人口监测。建立完善监测指标体系。落实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加强生育、死亡、迁移等人口变动情况监测。结合实际探索建立家庭规模变动、类型、结构以及生育养育服务需求等监测指标体系,逐步丰富和完善人口监测重点指标。指导监测点工作开展。开展人口与家庭发展典型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评估生育政策、人口规划实施进展,了解家庭发展和生育养育需求,科学研判人口与家庭发展状况及变动态势。推进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口家庭业务系统建设,整合育龄、出生、死亡、婚姻等数据,改革完善信息采集、变更机制,增强数据汇总查询、检测分析、层级监管、决策支持、共享开放等功能,强化对人口与家庭发展的决策服务支撑。

十六)加强卫生人才发展建设

1.加强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以高层次卫生人才、公共卫生人才为重点,保障基层卫生健康人才、急需紧缺专业人才、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人才素质、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政策、健全人才机制,使得卫生健康人才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

2.培育卫生相关专业青年人才。加强健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和继续医学教育,实施优秀青年人才培养计划,积极发现、引导、支持并培育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促进其成长为中青年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3.遵循行业特点,强化人才激励。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等方面入手,调动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医务人员薪酬制度,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注重机制创新,完善人才使用。促进卫生健康人才合理流动,提升基层岗位吸引力,促进人才向基层流动,加强区属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控制中心之间的横向合作交流,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十七)加大智慧医疗建设

规范和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创新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健康信息服务。实施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全面建立远程医疗应用体系,发展智慧健康医疗便民惠民服务。


背景介绍

关于《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的起草说明

一、 起草背景

“十四五”时期是我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建设健康河北,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按照《天津市河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远景目标纲要》、《天津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要求,编制了《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二、主要内容

规划分为“十三五”工作总结、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主要目标、主要任务等三部分

(一)明确工作目标

2025年,河北区公共卫生体系更加健全,初步构建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影响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疾病负担进一步降低,居民健康状况不断改善

(二)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分管负责同志担任副组长,抽调精干力量组建规划编制小组。召开“十四五”规划编制专题会议、专家论证会,定期听取规划编进展情况,全面总结评估“十三五”期间卫生健康工作,做好“十四五”期间重要资源要素规划,科学制定规划目标。

(三)主要工作任务

扎实推动健康河北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和卫生应急管理能力,不断提高妇幼健康水平,积极发挥中医独特作用,促进健康老龄化工作,完善人口家庭服务和人才建设,加大智慧医疗建设

                                    河北区卫生健康委

                                    2021年1015


公众意见采纳情况反馈

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公众意见采纳反馈情况说明


    根据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相关规定,2021年10月15日至2021年11月15日,《河北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征求意见稿)》已在河北区人民政府网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期内,未收到意见建议。

    特此说明。

                                                              河北区卫生健康委

                                                              2021年11月16日


发表意见 退出登陆

姓名
联系电话
意见内容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

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