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强介绍:
近年来,河北区积极融入、主动服务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局,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着力集聚各类航运要素,不断完善航运服务体系,重点打造以远洋大厦片区为启动区的航运服务集聚区,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中展现“河北作为”。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以航运服务中心建设引领产业发展
河北区高质量盘活旺海国际A座,利用大厦1-7层6000㎡建设面向要素、功能完备、辐射全市的航运服务中心。优化政务服务,将按需采用预约、轮值、常驻等形式,导入海事、海商、法律、金融、科技等服务职能,邀请交委、港航局、海事局、商务局、文旅局等重点部门开展政策发布、宣讲、咨询等服务;引入港口、船员、商协会等中介组织,提供全流程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天津海事法院、天津仲裁委员会、大连海事大学天津校友会等10余家机构确定入驻,与中国船级社、中国船东协会、中国船东互保协会、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等20余家机构达成合作意向,未来年举办专业性的论坛、发布活动超百余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正在大厦6层建设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主题展厅,全方位展示我市航运经济历史沿革、发展成果、未来规划等,并为优质企业预留灵活展示空间。大厦8-39层3.8万㎡为产业办公区,重点招引航运头部企业入驻,自7月份预招商以来,已确定入驻企业11家,盘活面积1.09万㎡。
二、以航运企业集聚积蓄发展势能
高举高打全力引进国内外优质船东企业,以招商引资积聚发展增量。我们重塑招商格局,建成“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市场化公司”三级招商体系,率先组建航运招商专班。我们明确招商方向,锚定船舶运力、航运金融、绿色数智方向开展精准招商、延链招商。我们取得招商成果,船舶运力方面,在市投促局、市交委大力支持下,落地了国家能源集团全资子公司国能(天津)航运有限公司,主要开展沿海煤炭内贸运输业务,2025年计划新增11条船70.7万载重吨运力,未来5年预计新增运力近300万载重吨,届时河北区散货运力将占全市总运力的40%以上;航运金融方面,在市交委大力支持下,落地了天津行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天津载物科技有限公司两家物联网金融企业,服务航运产业链前端货主,做到动产的实时感知、动态管控。绿色数智方面,落地了中远海运集团全资子公司天津中远海运绿色数智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承载集团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任务。截至目前,全区聚集航运企业498家,今年新增115家,1-10月税收同比增加22.95%,呈现出量质双升的良好态势。
三、以握手合作为依托谋划联动发展
以开放姿态,与市级部门、兄弟区、国有集团握手合作,形成“政府互动、政策互认、通道互联、企业互促、生态互融”的协同发展格局。在市投促局指导下,率先与东疆综保区签订握手协议,共建旺海国际船舶租赁中心,引进了东疆港产城公司、浙江机电、财通租赁、国新租赁等企业;与天津市产业促进服务有限公司开展市场化合作,共同运营旺海国际大厦A座,导入优质航运产业资源。推动海港、空港、陆港协同发展,联合天津港集团,设立全市首个“港产城融合政务服务窗口”,累计服务咨询400余次;联合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围绕文旅资源推介、电商产品展销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天津枢纽环线铁路公司和神铁运营公司,为海铁联运提供资源支撑。
四、以载体利用为支撑服务集聚区建设
加强与中远海运集团合作,提前谋划启动天津航运主题产业园建设。围绕“国际数智航运大厦”定位,推进远洋大厦一期整体提升改造,优化服务职能及发展品质;全力推进投资18.4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0.79万㎡的远洋大厦二期建设,到2028年初,一座航运主题特色鲜明、发展要素完备的5A级高端写字楼将屹立于海河沿线。同时,谋划航运特色载体扩围升级,逐步纳入旺海国际B座、茂业大厦、创业公社等海河沿线更多优质载体,扩展发展空间至1.22平方公里,形成以远洋大厦片区为核心的航运服务集聚区。
天津广播记者
天津市投促局重大项目二处处长 江冰玉
非常感谢您的问题。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深入推进,产业投资促进工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市投资促进局今年1月19日成立以来,坚持“全市招商引资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围绕各区产业发展做出了一些调整:
一是针对区域间合作,推动“握手计划”,主要是打破区域之间的壁垒,充分发挥各区各自特色和比较优势,形成招商引资合力。通过实现产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协同,形成发展中竞争,竞争中协同的良好局面。大家都知道,东疆综合保税区通过创新驱动,成为全国租赁业高地,聚集了大量优质的租赁公司。但东疆位于港口,通常来说,金融企业都会选择繁华市中心办公。而河北区地处市内核心,距离天津站5分钟车程,半小时即可到达北京,还拥有直辖市的优质资源。两个区域通过“握手计划”,实现金融企业因东疆创新而来,在河北工作和生活,真正延展了企业在天津的价值创造,形成了企业与整个城市的共赢、共生。
二是针对区域发展,提出“群星计划”,鼓励和推动各区围绕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突出区域产业特色,通过聚焦和差异化战略,培育一到两个全国范围内领先、具备核心竞争力的细分领域,形成聚集效应。市投资促进局通过帮助各区寻找差异化发展的路径,打造“一区一业”产业品牌。以航运产业举例,滨海新区在船舶海工装备制造、航运金融、港航协同等领域具备很强的产业优势,而市区在船级社、船代、货代等航运服务业方面,聚集了人才资源和产业基础。河北区重点打造航运、数字、商贸文旅三大特色产业;在航运领域,又找准了沿海散货运输船东、航运科技等细分方向,与其他区域形成了差异化发展思路。市级部门在导入产业资源时,就更有针对性,优先将上述领域目标企业推荐到河北区,形成有效聚集。
新华社记者
我市正在全力实施高质量发展“十项行动”,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是重要内容,请问该行动实施一年多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天津市港口办 周海云
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是我市“十项行动”之一,自行动实施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讲话精神,充分认识天津港在我市战略全局中的重要作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口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不断深化细化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绿色枢纽港口,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互促发展,切实把“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的硬核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加快打造我国北方地区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支点。
一是枢纽港支撑地位更加稳固。目前,全球三大联盟及40余家主要班轮公司在我市运营“一带一路”航线67条,覆盖欧洲、地中海、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蒙俄经济走廊东端桥头堡和三条大陆桥过境通道优势明显,促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地区和国家经济合作升级。今年1—10月份,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完成2024.19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0%;港产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16个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8.14亿元,完成全年计划任务的148.25%;相继开通南美东、美东等直航航线,集装箱航线总数增至147条;获批大连商品交易所焦炭、焦煤、铁矿石指定交割仓库资质,合金、纸浆、塑化品等期货交割业务规模扩大。
二是适港产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天津国际船舶保税燃料油加注地方牌照落地,滨海新区“两头在外”保税维修试点获批;“境内集货仓+境外海外仓”双仓联动模式在全市复制推广;新认定东丽、东疆、生态城3家市级跨境电商示范区;中石化南港120万吨乙烯项目建成投产,产能达到250万吨/年;利达粮油第五期粮食油脂应急储备项目、九丰能源LPG国际贸易项目等稳步推进;全市超120家零部件企业为北京奔驰、小米、理想等企业汽车进出口配套;天津国际油气交易中心累计吸引428家企业入市交易,交易额达5.6亿元。
三是港口城市发展底蕴更加浓厚。一年来,国家陆续出台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金融支持天津高质量发展、中新天津生态城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等重磅支持政策,为全市营造了更浓厚的发展氛围。“津城”“滨城”航运服务集聚区加速建设,航运金融、保险、经纪和海事法律、仲裁等航运要素更加突显;2024年,天津在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指数排名中跃升3名、位列第19名,刷新十年来排名记录。
河北区政府作为港口经济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的成员单位,积极主动融入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联合市交委、市港航局,建设面向全市的航运服务中心;推动远洋大厦二期建设,打造航运服务集聚区;落户国能航运等大型央企项目,对全市运力产生积极支撑;全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后续我们将继续发挥牵头作用,共同推动河北区航运服务产业集聚发展,在此也祝愿河北区港产城融合发展工作取得更大成果、再上新台阶。
今晚报记者
河北区投促局副局长 孙利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今年以来,河北区主动服务全市港产城融合发展大局,以“合作、握手、融入”的态度,招引航运企业不断聚集。
一是瞄准龙头企业,细化产业链招商。我们组建航运招商专班,选派7名同志专职从事航运招商工作。结合我区数字产业优势和航运产业基础,在绿色化、数智化方向发力,围绕港、船、货及外围服务四个维度,绘制产业图谱,紧密对接天津港集团、中远、国能等链主企业,分别获取企业合作伙伴清单,围绕运力服务、船舶代理、船舶管理、燃料加注、金融服务等方向,精心筛选目标企业,已与40余家企业建立联系,加大对接走访力度,相继有国能航运天津公司、天津中远数智能源、行健供应链、载物科技、财通租赁、津冀博优贸易公司等10余家优质航运企业落地。
二是立足航运企业需求,做优企业服务。我们成为“项目管家”,为航运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企业落户前期,我们成为“好帮手”,协助办理工商、税务、社保等手续,协调解决经营场所、人才公寓等问题,为企业入驻提供最大化便利;企业进入发展阶段后,我们成为“同行者”,积极寻找应用场景,疏通发展堵点,全方位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护航企业做大做强。例如,区内企业在更新船舶增加运力时,我们主动陪同企业前往市级部门,帮助企业申请运力补贴的政策支持,增加企业发展后劲。在服务国能(天津)航运有限公司落地的过程中,仅三天就完成了核名、注册等手续,还为企业解决人才公寓需求,协调临时办公过渡场地,避免经办人员奔波京津两地之苦。
三是统筹载体打造,形成优势区域。我们集中优势力量,打造航运特色载体。努力激活存量,远洋大厦一期项目集聚近30家航运相关企业,占大厦内企业总数50%左右,我们为远洋大厦挂牌“国际数智航运大厦”,突出产业特色,增强载体吸附能力。不断激发增量,我们打造旺海国际A座,落地国能航运天津公司等头部企业,拓展运力规模,形成产业的新集聚。面向未来,我们加快建设远洋大厦二期项目,推动航运载体扩围升级。未来我们将聚焦“三新”“三量”,贯通用好意风区洋楼以及海河沿线闲置载体资源,推动形成以旺海国际A座、远洋大厦片区为核心、辐射河北区全域、服务全市港产城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航运服务业总体发展格局。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统筹优质资源,全面推动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将河北区打造成为要素完备、服务便利、龙头集聚的航运服务业集聚区。
国际在线记者
河北区产发集团副总经理 邢荣泽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天津市航运中心坐落在河北区旺海大厦A座,项目整体定位于航运新质生产力促进中心,主要实现综合服务、开放交流、展览展示、产业集聚四大功能。项目功能分区具体为:1-7层为天津市航运服务中心,建筑面积约6000㎡,其中,1-2层设置商务接待区以及航运主题咖啡厅,用于营造氛围及交流洽谈;2层设置产品展示展销区域,服务企业举办各类线上线下推介活动,并开展直播活动;3层设置综合服务区,按需引入政务服务、中介服务和市场化服务等机构,通过建立预约、轮值、常驻等弹性机制,为全市航运企业提供在交易、金融、管理、辅助等方面的针对性服务;5层设置开放交流区,配备1个可容纳220人的多功能会议厅、1个贵宾室和5个中小型会议室,满足航运企业在商务洽谈、论坛活动、宣传发布等方面需求;6层设置航运展示区,用于天津市航运主题展示,展示区内预留灵活空间作为入驻企业展区;7层设置航运产业孵化区,用于为新创办的航运类小企业提供服务空间。8-39层打造航运产业集聚区,建筑面积约39000㎡,招引航运产业相关的企业入驻。
自6月份起,我们正式启动了本项目的装修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一层大厅、7层临时办公区以及27和28层承租区域的精装施工,楼内剩余各楼层公共区域均按计划稳步进行中,预计12月底完成所有公区精装以及三四层精装,2025年1月底完成五层展厅精装及布展。
为确保项目运营的高标准和高规格,我们分别委托了天津产业促进服务有限公司和爱玛客服务产业(中国)有限公司开展市场化招商以及提供高品质物业管理服务。同时,依托市区两级投促局招商资源,积极与市交委、市港航局等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对接,充分落实河北区与东疆港综保区达成的“握手计划”,调动了多方力量,加快推进楼宇招商工作。
截至目前,项目已确定天津国能航运、浙江机电、财通租赁、中材水泥、国新租赁、普惠科技、东疆港产城等11家入驻企业,实现租赁面积1.09万平方米。其中,天津国能航运作为国家能源集团航运有限公司在我区成立全资子公司,主要开展沿海煤炭内贸运输业务,2025年计划新增运力70.7万载重吨,未来5年预计新增运力近300万载重吨。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对于落实港产城融合发展行动,支持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新建天津市航运服务中心将产生决定性支撑。此外,天津仲裁委员会、天津海事法院等单位计划近期举办揭牌仪式正式入驻,我们同步也将继续跟进多家意向入驻企业,力争实现租赁面积5300平方米。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依托河北区深厚的航运产业基础,紧紧围绕项目定位,多举措开展精准招商,力争在2025年底,实现签约入住率突破50%。
河北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中远海运(天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