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鸿顺里街韩文书 将“形意拳”发扬光大

来源: 每日新报2018年11月8日第103版 发布时间: 2018-11-12 10:59
来源: 每日新报2018年11月8日第103版 发布时间: 2018-11-12 10:59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丰富多彩,形意拳就是其中之一。自幼跟随祖父习武的韩文书,提起打拳,就像打开了话匣子。

  “祖父一辈子牢记着自己是李存义的弟子,一辈子担着师父李存义交给自己的责任。新中国成立以后,祖父已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但他对武术的痴心不减,一面敦促家里后人用功习武,一面继续在工人公园和金刚公园内传授武术,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1971年12月他与世长辞。”韩文书说,“天津传统形意拳”根据“形意拳”——“八卦掌”等技艺繁衍而来。李存义于1898年带艺来津,首次传播“形意拳”技艺,至今120年。特点是简洁明快、灵巧凶悍、迅猛快捷。“实践证明形意拳不但有较强的竞技性,而且对提高人的健康水平、改善素质、防病治病都有一定的作用,不论男女老少、体质强弱均可练习。”

  “练形意拳的人都知道,形意拳的特征是易学不易练。比如五行拳,不过简单的几个动作,都是一学就会的,但真正打好就难了。就是这几个动作,为了追求理想的境界,有的人往往穷其一生,不断追求。”韩文书说,“天津传统形意拳”历经百余年的传承,凝聚了历代人的智慧和汗水及天津人海纳百川的胸怀,是天津武术文化的一张名片,是中华民族武术文化中的代表拳种之一。它兼容了儒家的中和养气之说、道家的求静致柔之理、释家的禅定参悟之妙,体现了积极健康、奋发向上的精神,也是东方哲学思想、人体力学和竞技技术的完美结合。“这种动静相宜、刚柔并济的‘尚武文化’在世界上少有。‘尚武爱国’也是中华武术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其发扬光大具有现代意义,是组成当代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内涵。”

  “目前,习练形意拳的大部分是中老年人,我希望在发展青少年方向多下功夫。”韩文书说,中国形意拳博大精深,如果没有年轻人来传承和发扬,可能会后继无人。希望通过形意拳众传人的努力,加大对无极拳的宣传,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

  撰文/田娟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

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