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时代性、战略性、指导性,为新征程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铁东路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充分发挥“头雁”作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四个善作善成”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市区委部署,找准工作切入点和着力点,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区委要求上来,奋发进取、苦干实干,推动全会精神在铁东路街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一、在谋求创新上下功夫,推动服务提档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永远充满蓬勃生机活力。”改革越向纵深推进,越是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开拓创新。铁东路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要义和本质要求,紧紧围绕区政府赋予的街道发展定位,积极打造数字服务业先行示范街。一是深挖资源,助力招商赋能提效。有效发挥街域数字服务业先行示范街的优势定位,充分用好资源牌,梳理存量资源,制定新一轮的招商方案,做好街域整体规划布局,通过对资产进行全面、客观的摸底评估,划分出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区域,切实围绕数字经济,全力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效益。二是细分赛道,做实数字领域研究。加强与中车科技城、均和云谷的沟通互访,针对数字服务业,携手搭建优质载体平台,助力更多链条内企业落地。增进与区商务局、数字集团的联系,形成赛道招商的合力,街域做好属地服务,专业部门做好技术信息政策服务等工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效率。持续做好对细分领域的研究和探索,锁定可招引度高的目标企业。三是创新服务,优化便企服务职能。通过“一街五所”机制和加强与区职能部门的联系,建立完整的招商体系,从项目洽谈、落地到后续发展,提供“保姆式”贴心服务,动态更新服务台账,跟踪企业经营状况,通过开展培训讲座等方式提供落地指导、发展规划等服务,激励传统行业转型发展,增强企业的发展信心。
二、在改善民生上下功夫,擦亮人民幸福底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作出重大部署,铁东路街道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一是扎实做好稳就业工作。落实灵活就业社保补贴政策,2024年以来,为120余名失业人员办理就业困难群体认定,为近130人办理灵活就业保险补贴审批,完成灵活就业登记2043人,完成全年任务100.15%;举办各种主体线上招聘会4场、线下招聘会2场,为高校毕业生、各类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对接通道。二是持续推进参保扩面工作。依托微信公众号、线下招聘会等平台,层层宣传动员参保缴费。2024年以来,完成缴费核定、开具社会保险缴费通知单4214人次,为1583人办理2024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登记手续,为220人办理城乡养老参保登记手续。三是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办理完成河北区首例社会救助“一城通办”,发放低保金约1642.74万元,低保边缘家庭保障金约11.85万元,特困供养金约51.35万元,发放临时救助192448.52元,困难群体医疗救助77459.75元,特困供养医疗救助129442.04元,帮助26名残疾人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为518名失业人员办理城镇职工退休待遇、医疗待遇的审批申报,核定城乡老年人生活补助待遇3584人次,办理失业保险金首次申领登记671人,累计发放失业保险金7752人次。
三、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增强基层治理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把握好谋与干,是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的关键着力点。铁东路街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续写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铁东新篇。一是优化网格管理服务。进一步健全基层治理组织架构,推动普通网格下延一级,整合组织辅警、楼门栋长、平安志愿者、物业人员、党员骨干等力量,共划分微网格1011个,形成基层网格治理“一张网”。充分发挥“津治通”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作用,健全完善治理领域的功能模块。二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升级铁东快办2.0版开通志愿服务模块,依托小程序“志愿服务”窗口收集居民的建议和需求,形成群众“点单”、实践所“派单”、志愿服务队“接单”、群众客观“评单”的工作模式,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及1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均建立“5+N”志愿服务体系,2.0版本上线以来,发动广大居民报名参加志愿服务114次。三是打造宜居美丽家园。开展“阳光物业”试点工作,选取敬贤里社区博德花园小区作为“阳光物业”建设试点小区,对前期收集梳理的物业管理问题逐步进行整改。大力推动电动车棚建设,街域48个住宅小区已完成充电车棚全覆盖,所有充电车棚均已完成智能化改造。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成立“无废城市”领导小组和各社区“无废细胞”工作小组,加强小区每日环境巡查,建立大件垃圾和建筑垃圾台账,今年铁东路街宁静家园和致远家园两个小区获得天津市“无废小区”称号。
四、在党建引领上下功夫,夯实红色教育阵地
习近平总书记来天津视察提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铁东路街党工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担当作为,积极推进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天津求学遗址修缮工程,于10月29日李大钊同志诞辰135周年之际正式对外开放。一是久久为功,持续推进建设。铁东路街积极配合市区开展前期策划和调研,作为建设方,合理安排施工项目,督促工程进度更新,经过几个月的日夜奋战,克服恶劣天气等不利因素,使北洋法政学堂修缮提升项目如期竣工。二是修旧如旧,还原历史风貌。在修缮过程中,严格遵循文物保护和历史建筑修复原则,最大程度地保留原有建筑结构、材料和装饰元素,让每一处细节都能展现出当年的历史氛围。深入研究天津红色历史,邀请市政协、区政协、海河传媒集团、天津李大钊研究会专家等开展多次调研座谈,根据市委宣传部有关意见,组织专家对展陈大纲进行调整修改,为参观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刻的教育内容。三是志愿宣讲,传播大钊精神。以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天津求学遗址对外开放为契机,组建铁东路街法政红色宣讲团,组织街道青年干部、社工参与到李大钊在天津求学和革命故事宣传志愿活动中,获得广大参观单位和群众一致好评,受到中央、市区级媒体高度关注。截至11月24日,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天津求学遗址已接待游客3000余人次,其中团体游客55批次,共计1400余人次,散客1600余人次,让展馆成为广大党员干部追寻光辉足迹、缅怀先辈伟业的红色地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