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搜索

当前位置:

河北区举行“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推进商贸文旅服务业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

来源: 河北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4-10-30 13:42
来源: 河北区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 2024-10-30 13:42

贸文旅服务业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

河北区融媒体中心海河之北
2024年10月28日 22:13
10月28日下午,河北区举行“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 推进商贸文旅服务业融合发展”新闻发布会。河北区副区长李晓霞、河北区住房和建设委员会主任罗云、河北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丁艳、河北区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李昌、河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徐燕卿介绍河北区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推进商贸文旅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所关心的问题。







李晓霞介绍:

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视察天津时提出了“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的重要要求,刚刚结束的天津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会议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也明确指出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求。今年以来,河北区坚持高标谋划、高位推进,深挖资源之势、融合之法,以“三新三量”为抓手,努力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善作善成。今年五一、十一节假日共接待游客570.41万人次,同比增长29.63%,实现综合收入13.56亿元,同比增加17.04%。


下面我将聚焦三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一、聚焦文化载体“更新”,让遗存资源“活起来”


一方面我们坚持在保护修缮中育增量。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梁启超纪念馆时指出“要爱惜城市文化遗产,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我们聚焦各级文物、建筑旧址、工业遗存等,持续修缮盘活。今年已实现北洋法政学堂、云贵会馆、圣心教堂三处修缮盘活。另一方面通过场景更新盘活存量。先后对曹禺剧院、梁启超纪念馆、李叔同故居等传统文化载体场景进行焕新,创新推出沉浸式演艺《寻找戏剧家》、“饮冰室文化节”、“叔同之夜”等项目,实现让文物活起来。钟书阁天津首店落成运营,打造高品质精神文化成长空间,仅国庆开业期间总客流量突破15万人次,有效延长游客街区停留时间1小时。


二、聚焦文化底蕴“焕新”,让文化品牌“强起来”


一是建强红色文化品牌。推出“觉悟薪火”线下轻演绎和《寻找第二十一人》线上沉浸解密书两个研学游项目,线上线下参与火爆。我们还将探索以无人驾驶车将红色点位串联,用科技赋能文旅。二是做优建筑文化品牌。我们引入嘉佩乐柏典酒店项目,将特色建筑风貌与高端品牌融合,打造高品质城市旅居体验;“东疆之星”意风新经济产业园盘活意大利兵营旧址,推出新消费、新场景、新玩法;携程京津冀全生态超级旗舰店落户蝴蝶楼,有力支撑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三是深化河海文化品牌。我们深入挖掘三岔河口历史文化底蕴,优化提升好“天津之眼”津派活力商圈,打造景区升级+载体焕新+活动引流+市集留客的商业模式,形成有商业浓度、聚客密度、消费深度、历史厚度的热门商圈和打卡点。


三、聚焦文化赋能“创新”,让文旅融合“亮起来”


主要是做好四个“突出”。一是突出文旅融合活动。以“京津冀”区域联盟、中心城区文旅联盟为抓手,策划“四季节事”特色文旅活动,形成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热点,截至三季度,旅游人次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二是突出产业项目招引。与文旅头部企业、京源央企合作,落地嘉佩乐、新东方沃凯德、T-PARCO天津悦力场等多个高品质文旅项目。三是突出平台搭建。举办第十一届天津国际设计周,京津冀和香港四地设计周实现首次联动,6个项目现场签约,打造具有国际视野的文化产业合作交流平台。四是突出公共文化赋能。“桥见海河 邂逅浪漫”桥头音乐节主题演出亮点突出,在“五一”、国庆等重要节假日,打造音乐盛宴,让健康向上的文艺形式占领公共文化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总结经验、扬长避短,全面做好津派文化传承,全力推进商贸文旅服务业融合发展。

一是做强文化品牌,深化旅游发展。继续深化与北京石景山合作,打造京津冀同城游,强化与滨海新区互动,擦亮“海·河”文旅品牌;加快女星社修缮和华新纱厂等红色载体盘活,打造河北区“觉醒之路”红色IP;在意风区一宫天津总商会打造沉浸式文娱综合体,在天津之眼区域打造运河主题文旅场景,提升两大商圈文化内涵。二是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融合,打造文娱消费场景。深挖三岔河口、中山路发展历史,打造具备津派特色的演艺演出;做足洋楼文章,全面梳理名人故居历史,讲好“小楼春秋”,研究推出茶饮、旅拍、数字游戏等文娱消费场景;加大民俗保护利用,推动建设天美艺术街区“非遗+”展示体验区。三是坚持握手式合作,促进文旅产业做强。实质推进与北京地区在游戏和文旅产业方面的合作,做足电竞+文旅文章。瞄准香港在文化创意、影视、设计等领域优势,紧密对接香港设计总会和北京国际设计周,吸引京、港企业品牌来津发展。加大与央企、市属国企合作力度,在海河沿线盘活载体等方面形成新的合作;加大与天津美院等高校联动,打造津城六月艺术季,奠定文创产业发展基础。四是不断深化改革,做好文旅发展综合保障。建立文商旅服务业专项工作机制,区领导直接任项目长,实现项目制+市场化。进一步丰富宣传内容,持续打造百年天津看河北品牌,不断提高区域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河北区的情况,我就介绍这么多。海河之北,又近又美。在此我也诚挚邀请各界朋友常来河北区走走,感受意风区洋气十足的新潮范,体验名人故居底蕴厚重的文化范,品味海河之畔流光溢彩的浪漫范。








津云记者

我们获悉北洋法政学堂即将开放,请问该遗址有什么特殊的历史意义,目前的进展如何?

河北区文物管理所所长 徐燕卿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北洋法政学堂李大钊天津求学遗址的开馆情况。


法政学堂项目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指示精神,特别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24年初调研天津时提出的“要深入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要求的重要举措。


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遗址位于今天津市河北区志成道103号大院。创建于1906年,是我国第一所正式的法政专门学校,李大钊同志在这里度过了六年的宝贵时光,让李大钊同志与天津结下了深厚的情缘,这不仅是他一生中学习求知的重要阶段,更是他发展爱国思想和孕育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时期。1923年,李大钊在庆祝母校成立18周年大会上演讲,曾说“那时中国北部政治运动的中心,首推天津,天津以北洋法政学校为中心”。李大钊在建党前后也多次来津并回到母校,这里也是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重要见证之一。


今年7月河北区开启了北洋法政学堂的修缮,整体修缮工作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保留了原有的木质桁架,修补外檐青砖、内部的拱券、门窗,按照历史照片中北洋法政学堂的形制重建了建筑立面,弥补了截断的露天空间。在修缮过程中,在旧址现场发现了一些廊柱,与李大钊史料照片中出现的廊柱花饰等细节完全相符,这也成为李大钊在这里求学生活的立证,在后续的展览中我们也把它作为展陈的一部分作为重点复原展示。


此次北洋法政专门学堂遗址建筑的修缮并开放正值李大钊同志诞辰135周年之际,在此重要时间节点,河北区委、区政府克服大量困难,周密部署推动各项工作,使这座红色文物在新时代重新大放异彩,这不仅是对李大钊先生早年求学这一重要历史阶段的有力补充,更为李大钊精神的研究宣传工作带来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河北区将积极利用红色阵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让红色文化不断有新传承、新表达和新活力,继续谱写爱国新篇章。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河北区红色资源丰富,如何利用红色资源展现红色文化、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河北区文旅局局长 丁艳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

河北区历史底蕴丰厚,红色资源丰富,现有13处红色革命文物,是总量较多的区之一。我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加强历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化资源保护”的重要嘱托,从多方面着手,围绕红色场景讲好红色故事,推进文商旅融合发展:


一、做好我区革命文化遗产保护与价值挖掘。一是全力做好保护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地方资金做好革命文物保护工作,完成觉悟社旧址等5处红色遗址安防、外檐修缮、三防工程,确保革命文物得到最严格保护。二是深入挖掘历史价值。邀请中央宣传部政策研究部门、权威红色研究专家等指导我们挖掘区域革命遗址文化内涵、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进而从馆藏展陈设计提升到与国内其他场馆联动宣传,从设立代管员、志愿者到全社会共同参与开展宣传。三是整体统筹规划资源。研究革命文物整体规划保护、整体资源利用、整体策划宣传方案,实现全区红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系统提升。


二、建好红色阵地,发挥红色教育功能。一是敢于突破,让红色阵地打开大门、走出展馆。比如,我们在今年春节,首次开放扶轮中学校史展陈,让红色故事更多地让社会了解。举办《觉悟人生》流动展巡展,走进学校、机关、社区,今年受众超10万人。二是善于突破,让红色资源紧跟时代、常新常亮。我们打破传统纪念馆运营模式,和社会企业合作打造推出“觉悟薪火”线下轻演绎党课和《寻找第二十一人》线上沉浸解密书党课,打造“津城党建第一课”和“亲子正能量第一课”,项目上线以来反响强烈。三是坚持突破,让红色精神始终深入人心。未来我们在场景打造、运营模式、宣传方式等方面,还将紧紧依靠科技赋能和市场化合作,让红色故事更好传承。


三、发挥红色动能作用,带动文商旅融合发展。一是和“年轻力”融合。在觉悟社、法政学堂等引入主题咖啡、文创产品、主题礼盒等,在华新纱厂筹划拍摄红色短剧,引入旅拍和数字化体验项目,打造年轻人打卡目的地如何让红色文化“火起来”“潮起来”。二是和研学游、主题游融合。依托我区13处红色遗址,梳理代表性节点,串联成线,创新讲解,提升体验性,打造河北“觉醒之路”特色旅游线路和研学游产品。三是和区域综合开发融合。在区域城市更新、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地块开发打造时,比如在中山路、志成路、意风区部分区域建设提升上,我们优先考虑红色点位和文旅商业融合,提升项目红色文化内涵。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夯实红色资源基底,融合发展释放红色文化效能,创作供给红色文艺精品。加大与头部企业合作加大激发内部动力,创新改革发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天津广播记者

十一开幕的钟书阁异常火爆,请问意风区后期还将如何打造文化旅游场景,落实文化传承和文商旅融合发展?

河北区产发集团董事长 李昌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十一假期期间,意风区新开业的钟书阁天津首店迎来了营业热潮,单日客流量高达2万人次,国庆总客流量突破15万!极大地激活了意风区的商业氛围,更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提升了意风区的整体文化品位。书店内人头攒动,游客和市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业态的消费,餐厅、咖啡馆等场所生意兴隆。

钟书阁不仅是一家书店,更是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它不仅在消费层面为意风区带来了积极影响,更通过艺术赋能提升街区整体文化属性。意风区引进钟书阁项目就是持续践行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以文化为导向推动河北区的文商旅高质量发展。

未来,意风区还将围绕深入贯彻天津市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会议暨全市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精心打造以文化为主的民族路商业主轴,将整合民族路现有梁启超故居、曹禺故居、钟书阁、嘉佩乐酒店、NEX意巷等商业资源,通过创建文化消费场景,丰富顾客消费体验和提高顾客感知价值。同时还将盘活一宫、圣心教堂等载体持续打造文化类项目,持续提升文化属性,进一步做到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

上述举措不仅迎合了当下年轻人的喜好特点,更使游客和市民近距离感受到了地方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了文化自信。未来,意风区将借助民族路的商业优势,持续在街区范围内丰富消费场景和活动内容,打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现代都市。近期我们将迎来百客屋城市旗舰店等商业品牌开业。同时随着今年冬季的到来,我们将启动新一轮的“悦冬计划”,届时,马可波罗冰场将以全新的面貌亮相。未来一宫花园项目也将重装打造,焕新亮相,意风区将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体验。

我们正积极寻求与更多合作伙伴建立联系,共同推动文化和旅游、商业、体育等多元领域的融合发展。为城市注入新的活力,让每一位到访者都能感受到天津的独特魅力和无限可能。

人民网记者

河北区在文化载体更新建设方面,比如广受关注的天美艺术街区,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河北区住建委主任 罗云

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您的问题,重点向大家介绍一下河北区天美艺术街区项目。


天美项目是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要求,践行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特别是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行动的重要举措,高质量谋划的城市更新项目。项目与天津美术学院深度合作,以文化为灵魂,统筹推进城市更新、商圈发展、产业创新,实现“景区、校区、街区、社区”联动,打造城市空间复兴高地。其中文化载体的更新工作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艺术赋能,共建城市美学会客厅


天美艺术街区项目的建设开发过程中始终坚持艺术融入生活,以天津美术学院为核心IP,积极搭建艺术创业、艺术展示、艺术交流平台,让人们在陶醉于殿堂级传世经典的同时,感受烟火气的生活美学。


项目积极推进与天津美术学院的战略合作,协商天津美术学院开放壁画系、雕塑系和石膏馆等教学设施,搭建充满互动性、艺术感的体验场景,为市民打造一个开放式的艺术校园。积极推动产教融合、促进教学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天津美院现有的美术馆、教师作品双年展、毕业展等平台,建设一批艺术大师工作室、大学生众创空间,形成大学与城市良性互动、共生共荣的创新生态。2024年至今组织开展“AI科技艺术作品展”“创艺素描课题展”“天真之美·童诗展”等美院学科赋能的活动和展览16场、商业活动20余场。累计曝光量1000余万,累计来客人数约14.5万人次。


天美项目充分发挥天津美院艺术优势,以天津美院作为艺术载体,让艺术融入城市、走进生活,以艺术浸润城市,传承艺术文化的同时赓续城市文脉。


二、传承历史,打造城市文化新名片


天美艺术街区项目始终贯彻“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理念,强化“延续城市文脉”特色,最大限度地保护好历史遗存、历史信息和历史记忆。注重保留历史肌理,多方论证参考历史街道原貌,推动调整三马路道路红线和等级,实现保留大树50棵、盘活闲置房屋5500㎡、用地面积增加约7000㎡。扩展区设计中融入“刻砖刘”的非遗工艺,提升项目文化内涵,导入“非遗+”产业化新业态,在“非遗+展示”、“非遗+体验”、“非遗+工坊”等方面规划业态布局,推动业态架构完善。在历史建筑修复修缮和活化利用方面,重点规划建设邓颖超在女师陈列馆、北洋书房、孙其峰艺术馆等微博物馆群,做到以文化人、以史育人,将天美艺术街区项目打造成天津城市文化的名片。


附件:
 
分享到: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920*1080)

隐私声明 网站地图 关于我们

主办:天津市河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版权所有

网站标识码:1201050001

津ICP备12006841号-3

津公网安备 12010502000001号